在众多AP科目中,经济学算是个挺特别的存在。它不像物理化学那样要你死磕公式,也不像历史语言那样让你读到眼花,而是教你用一套理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对于想学商科、经济或者社科的同学来说,AP经济学既是申请时的加分项,也是培养分析能力的好机会。
但这门看起来挺友好的科目,实际通过率其实没那么乐观。
全球范围内,微观经济学的五分率长期在19%左右徘徊,宏观经济学也差不多。

所以!经济学绝不是随便看看书就能拿高分的科目,今天咱们就从考试形式、内容分布到备考方法,把这门学科的学习路径给大家讲清楚。
01、考试形式
AP经济学分成微观和宏观两门独立的考试,虽然各考各的,但知识上其实有不少重叠。
从考试结构来看,两门科目用的是同一套模板,每门考试都分两个部分。

算一下时间,选择题平均每道只有七十秒,而大题每道有二十分钟。这个设计很明显,选择题考的是你对知识点熟不熟,反应快不快,大题则看你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再看考试内容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中怎么做决策。

考试会考不同类型的市场,比如完全竞争市场里有很多卖家互相竞争,垄断市场里只有一个卖家说了算,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每种市场的规则不一样,企业的定价策略和产量决策也就不同。
考试喜欢给你一个具体场景,然后看你能不能判断出这是哪种市场,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赚到最多的钱,消费者会受到什么影响。说白了就是要你学会用经济学的方法去分析商业问题。
宏观经济学看的就是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了。

政府怎么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这些政策会带来什么后果,GDP、失业率、通货膨胀这些指标之间有什么关系,都是考试的重点。
比如政府增加开支会怎样影响经济增长,央行降低利率又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你需要能够把这些东西串起来,看懂一个变化是怎么一步步影响到其他方面的。
这两门科目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客观题占大头。即便是大题部分,大多数问题也有比较明确的标准答案。
这意味着只要你知识点掌握扎实,方法用对了,拿高分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反过来说,这也要求你必须学得精准,似是而非的理解在考试里会暴露得很明显。
02、备考策略
搞清楚考什么、怎么考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准备的问题了。AP经济学的备考不是简单地刷题就行,而是要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
01、预备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建议读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这套书分宏观和微观两本,用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讲经济学道理。虽然书里有些内容超出AP考纲,但这种系统性的阅读能帮你建立起对经济学的整体感觉
02、系统学习
正式学习阶段一般安排在考试前的寒假。
这时候要系统学习AP考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如果条件允许,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是最省时间的选择。

经济学看起来不难,但其中有很多细节和容易错的地方,没人指点很容易走弯路。特别是大题部分,很多采分点需要用特定的术语来回答,自学的话很难把握这些要求。
这个阶段学习不能只满足于听懂,要做到能自己讲出来,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能判断碰到什么情况该用哪个模型。
03、复习阶段
复习阶段从二月到四月中旬,这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时期。
首先要把寒假学的内容再过一遍,这个步骤千万不能省。
很多同学学完就放下了,一个月后再看已经很陌生,这样学等于白学。
复习的时候可以用荧光笔标注法,第一遍仔细看的时候用不同颜色标出重点、难点、易错点,需要的地方写点注释。
第二遍快速浏览,主要看标注的内容。后面再复习就只看高亮部分,效率会高很多。
复习阶段同时可以开始看教辅书了。
巴朗和普林斯顿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两本,各有特点。

巴朗的题目偏难一些,题量大但风格和真题有点不太一样。普林斯顿的知识点整理得很详细,适合查漏补缺。
建议选一本认真看,别两本都买,你真的看不完。教辅书的价值不在于全看完,而是通过它来检验自己哪里还没掌握好。
冲刺阶段从考试前两周开始,这个时间点刚刚好,不会开始得太早忘掉,也不会太晚来不及。
04、冲刺阶段
冲刺阶段就做一件事:刷真题。
AP经济学考试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出题套路非常稳定。比如AP宏观经济考试中,每年的大题几乎必考ADAS模型,选择题里也有大量相似的考点反复出现。做真题做多了,你会慢慢熟悉考试的思路,甚至看到题就知道它在考什么。
真题建议至少做五套,能做到十套以上更好。做题的时候不要只关心对错,要分析每道题考的是什么。每做完一套,都要总结这套题考了哪些知识点,自己错在哪里,是知识点不熟还是审题没看清楚。
对于选择题,不光要知道正确答案为什么对,还要明白错误选项错在哪,怎么改就对了。这种深入分析比单纯刷题重要得多。
大题的练习要注重答题的规范性。经济学大题虽然答案相对固定,但评分标准很细致。
每个得分点都有明确的关键词要求,少写一个就会扣分。建议做大题的时候严格按照格式来,不要太随意。如果可能的话,找老师批改几次,了解一下评分标准到底看什么。
另外要注意,大题里的图必须画准确,坐标轴标签、曲线移动方向、均衡点标注这些细节都算分,马虎不得。

备考小tips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有几个学习方法特别管用。
首先是要把知识点串起来。
经济学不是一堆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在宏观经济里,利率变了会影响投资,投资变了会影响总需求,总需求变了又会影响产出和物价。只有把这条线理清楚,才算真正掌握了宏观分析方法。可以试着画思维导图,用箭头标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对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帮助。
其次要重视看图的能力。
经济学是个高度依赖图形的学科,几乎每个重要理论都有对应的图。
碰到一个经济问题,第一反应应该是在脑子里浮现相应的模型图,通过图的变化来推导结果。这个能力需要大量练习,建议学每个新mo模型的时候,自己多动手画几遍图,搞清楚每条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移动。
再次是要培养边际思维。
不管是微观里的企业决策还是宏观里的政策分析,经济学的核心都是边际分析。企业不关心总成本多少,而关心多生产一件产品要花多少钱。政府不关心赤字总量,而关心多花一块钱能带来多少经济刺激。这种思维方式和日常直觉不太一样,需要刻意训练。
最后说说心态
AP经济学确实不是最难的科目,但也绝不是随便学学就能拿五分的。看到百分之十九的全球五分率别慌,只要方法对路,五分完全可以拿到。
从历年的换算标准看,卷面成绩百分之八十左右就基本能换成五分,这意味着你可以允许自己犯一些错误。不要追求完美,确保核心知识点掌握牢固就够了。
AP经济学的学习过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相信在备考的过程中收获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价值远远超过一场考试本身,会成为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