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Human Geography(AP人文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空间组织与地域规律的学科,它通过七大知识模块系统阐释人地关系的核心逻辑:从人口迁移的推拉动力到文化现象的空间扩散,从政治疆界的形成机制到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从城市内部的结构演化到全球产业的分工格局。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以“空间视角”解读现实世界的能力,通过分析地图、数据模型和地域案例,揭示不同尺度地理现象背后的因果关联,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思维理解全球化时代的城乡发展、区域差异和文化交融等复杂议题。
学习大纲
以上这些核心知识要点,具体体现在college board官方制定的课程大纲中,如下:
Unit 1
Thinking Geographically 地理思维
🔸主要学习内容:
1. 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所揭示的信息。
2. 地理学家如何收集和运用数据。
3. 空间关系与模式。
4. 不同尺度(例如全球、国家、地方)的数据分析。
5. 地理学家如何划分区域。
Unit 2
Population and Migration Patterns and Processes
人口与迁移模式及过程
🔸主要学习内容:
1. 人口密度及其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2. 人口增长与衰退理论。
3. 人口与移民政策及其效应。
4. 移民的成因与影响。
Unit 3
Cultural Patterns and Processes
文化模式与进程
🔸主要学习内容:
1. 文化实践传播的多种途径。
2. 影响文化模式的历史力量,如殖民主义与贸易。
3. 影响文化模式的现代力量,如全球化。
4. 不同宗教传播方式各异的原因。
Unit 4
Political Patterns and Processes
政治模式与进程
🔸主要学习内容:
1. 国家与民族国家等政治实体的类型。
2. 塑造现代世界政治疆界的思想与力量。
3. 单一制国家与联邦制国家等政府形式。
4. 导致国家解体的因素。
Unit 5
Agriculture and Rural Land-Use Patterns and Processes
农业与农村土地利用模式及演变过程
🔸主要学习内容:
1. 自然地理如何影响农业实践。
2. 农业的起源与传播。
3. 绿色革命。
4. 农业实践如何影响环境与社会。
Unit 6
Cities and Urban Land-Use Patterns and Processes
城市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及演变过程
🔸主要学习内容:
1. 推动城市与郊区发展的因素。
2. 全球化与城市。
3. 城市基础设施。
4. 城市设计举措与实践。
Unit 7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Processes
工业与经济发展模式及进程
🔸主要学习内容:
1. 工业革命。
2. 经济部门与模式。
3. 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女性角色。
4. 贸易与世界经济。
考试信息
AP人文地理考试总时长为2小时15分钟,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60道多项选择题(1小时),占总分50%。这部分题目并非考查机械记忆,而是侧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多数题目会以具体现象为背景,要求考生判断其所属类型或对应定义。所以选择题重在理解,需要记忆的比重不大;第二部分为3道问答题(1小时15分钟),该部分同样占总分的50%。
每道FRQ通常包含7个小问,题型多样,既包括概念定义类题目,也涉及现象分析与阐释。这不仅要求考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也需熟练掌握各单元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所有问答题均基于真实地理情境设计,其中至少有两题要求考生从不同地理尺度出发,对空间关系进行解释与综合分析。
真题分析
🔸 接下来以2025年考试真题为例:





通过梳理AP人文地理真题,可总结出以下核心特征:考试始终围绕空间分析、因果关系、模式识别三大核心能力展开,例如自由回答题持续强调多尺度分析素养,要求考生在村落到全球的不同空间维度间灵活切换,运用专业术语精准阐释农业变迁、产业布局等现实议题。
真题尤为注重理论模型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联结,既考查学生对冯·杜能农业区位论等经典理论的掌握程度,更侧重检验其运用理论分析当代全球化、城市化等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