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DSE的圈子里可以说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香港考评局(HKEAA)悄然更新了2025年DSE考试的内地考生报名资格,几条看似不起眼的规定,却可能直接斩断一大批内地学子的香港升学之路。
过去,DSE凭借其课程难度适中、可用中文作答、全球认可度高等优势,被许多家庭视为高考之外的“黄金赛道”,一条通往香港乃至世界名校的“Plan B”。但现在,这条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收紧。
1、新规速递:官方原文说了什么?
为了让大家精准地了解这次变化,我们先不加任何个人解读,直接看官方发布的核心规定原文:关于内地学校DSE 考生资格(“学校考生”):
以学校考生名义报考的考生,必须为考评局接纳的内地合资格学校的在校中六正读生,并须由校方核实及证明其符合该身份。
关于内地考生的学籍要求:
考生须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显示为“在读”状态……如因特殊情况(例如:考生为港澳台或外籍身份而未能在该系统成功注册学籍),学校须出具备函说明具体原因,函件须盖上学校公章(带防伪编码)及由校长亲笔签署。
关于“自修生”(即社会考生)的报考资格: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自修生名义报考2025年文凭试:
(1) 曾应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或相等考试。
(2) 于2025年1月1日已足19岁。
2、划重点:这些规定究竟意味着什么?
好了,看完官方的条文,我来用最直白的话给大家翻译一下,这次的政策“釜底抽薪”,到底抽的是哪块“薪”?
1. 核心门槛:“学籍”成了唯一的“身份证”说得直白一点,考评局现在只认两类内地学生:一类是在极少数官方认可的DSE学校就读,且拥有内地学籍的学生;另一类是“复读生”或年满19岁的“大龄考生”。
对于绝大多数应届生而言,“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里的在读学籍,成了你报考DSE的硬性门槛,没有商量余地。
2. 谁被精准“狙击”了?这次新规,影响最大的就是以下几类学生:
就读于私立/民办国际学校的学生:这类学校大多不提供内地学籍,学生无法在学籍系统里被查到。至于“校长签字+防伪公章”的补救措施?对于一个非DSE官方体系内的学校,让校长为你个人的考试资格出具一份如此高规格的担保,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各类培训机构、书院全职备考的学生:这些学生更是典型的“社会考生”,没有学校,更没有学籍,直接被挡在了门外。
所有想把DSE作为备选项,但本身不在官方DSE学校体系内的学生。
3. “自修生”这条后路,基本被堵死过去,很多不符合“学校考生”资格的学生,会选择以“自修生”(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但现在,这条路对应届生几乎完全关闭了。“年满19岁”这条规定,直接将所有正常年龄的高中生排除在外。这意味着,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高三时发现高考没把握,临时转轨DSE当自修生去考一下了。
3、风暴已至,出路何在?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残酷的现实:香港考评局正在通过严苛的资格审查,筛选掉大量非体系内的内地考生。其背后的原因复杂,我们不在此赘述,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DSE作为一条普适性“Plan B”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曾经规划好的升学路径,一夜之间被政策壁垒阻断,这对于正在这条路上全力冲刺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您的孩子是否属于受影响的群体?
如果DSE这条路走不通了,我们还有哪些选择?
是应该紧急转向A-Level、AP等其他国际课程,还是有别的出路?
不同路径之间的转换成本和风险又有多大?
这些问题,相信已经盘旋在许多家长的脑海里。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分析在当前困局下,不同家庭应该如何重新规划升学路径,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请持续关注我们,获取最及时的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