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拿着不错的DSE成绩,目光投向亚洲知名学府时,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往往是家长和考生心中的优选。这两所常年稳居QS世界大学排名前列的名校,究竟有何魅力?申请过程中又该避开哪些“雷区”、抓住哪些关键?今天我们就结合最新信息,为2026届DSE考生梳理一份详细的申请指南,助你精准冲刺新加坡名校!
NUS/NTU:不止排名亮眼,更是未来发展“加速器”
提到新加坡的高等教育,NUS和NTU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在2026年QS 世界大学排名中,NUS位列全球第8、亚洲第1,是全球前10中的亚洲本土院校;NTU也不甘示弱,排名全球第12,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但对于DSE考生和家长来说,选择这两所学校,绝不仅仅因为排名亮眼,更在于它们能为孩子的未来带来实实在在的优势。
国际化学习环境,搭建全球人脉网
NUS和NTU采用全英文授课,与国际教育体系无缝衔接,能让学生快速适应全球学术交流节奏。校园内汇聚了来自印度、欧美、日韩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课堂讨论、社团活动、科研项目均以多元文化为背景。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前沿的教学理念,还能轻松搭建跨地域的人脉网络——这些资源无论是未来申请海外知名院校深造,还是进入Google、Meta等跨国企业工作,都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文化适配度高,减少适应压力
新加坡70%以上人口为华人,普通话、广东话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商场、餐厅、医院等公共场合均有中文标识。饮食上,海南鸡饭、肉骨茶、虾饺等中式美食随处可见;节日方面,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也与国内相近。相比于英美留学需要克服语言障碍、适应饮食差异、应对文化冲击,DSE考生在这里能快速融入生活,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学业和个人成长上。
就业前景机构,薪资与政策双保障
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和跨国公司枢纽,Google、Meta、字节跳动、DBS银行、淡马锡等全球知名企业均在此设立总部或区域分部,每年为NUS、NTU毕业生提供数千个优质岗位。数据显示,两校本地毕业生平均月薪可达4000-5000新币(约合2.2万-2.7万人民币),远超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毕业生起薪水平。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为留学生提供友好的就业政策支持:毕业生可直接申请就业准证(EP),无需额外雇主担保;对于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毕业生,申请EP时甚至无需满足最低薪资门槛,签证审批流程也比其他专业快30%以上,大大降低了留新工作的难度。
申请核心要求:DSE分数是关键,这些细节别忽视
想成功拿到NUS和NTU的offer,并非易事,需精准满足学校的申请要求。从往年录取情况来看,以下三点是决定申请成败的核心,家长和考生须重点关注。
DSE裸分:
对标港三大热门专业,热门领域分数门槛
更高
NUS和NTU在录取时仅参考DSE裸分(采用7分满分制,即每科最高7分),不计算任何附加分或选修课程加分,分数要求直接对标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热门专业。
普通专业:如人文社科、基础理科等,通常要求6科总分28分以上(平均每科约4.7分),其中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需达到3322的基础门槛(即中文3分、英文3分、数学2分、通识2分),且目标专业相关科目(如理科专业的物理、化学)需不低于4分。
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金融工程、临床医学、商科(会计与金融、市场营销)等,竞争尤为激烈,6科总分需达到30分以上(平均每科5分),部分优秀专业(如NUS的计算机科学、NTU的金融工程)甚至要求6科总分32分以上,且相关科目(如数学、物理、经济)需达到5-6分。
特别注意
DSE分数门槛并非固定不变,会根据当年申请人数和考生整体成绩动态调整。若2026届申请计算机专业的DSE考生普遍分数较高,学校可能会将录取分数从30分提升至31分,因此“分数够高”才是稳妥的保障。
雅思成绩:
非强制但“高分更稳”,7分是主流录取线
虽然2025年出现过NUS部分专业(如社会学、东南亚研究)考生未提交雅思成绩仍拿到offer的案例,但从整体录取数据来看,雅思成绩仍是重要参考项,尤其是申请热门专业时,高分雅思能显著提升竞争力。
普通专业:建议雅思总分不低于6.5分,单项(听、说、读、写)不低于6.0分;
热门专业:如商科、计算机、医学等,建议雅思总分达到7.0分以上,单项不低于6.5分,部分专业(如NUS的法学、NTU的国际关系)甚至要求雅思总分7.5分。
若考生DSE英文科目成绩达到5分以上,可尝试不提交雅思成绩,但需承担一定风险——若当年申请同专业的考生普遍提交了7分以上雅思,无雅思成绩的考生可能因语言能力证明不足被淘汰。因此,建议考生提前6-12个月准备雅思考试,预留2-3次考试机会,确保分数达标。
竞赛与背景提升:
仅国际大奖有参考价值,普通竞赛无需投入
很多家长和考生认为“参加竞赛能为申请加分”,但从NUS和NTU的录取偏好来看,仅国际知名竞赛的大奖有实际参考价值,例如:
学科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等,需获得金牌、银牌或铜牌;
科研类: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谷歌科学挑战赛(Google Science Fair)等,需进入全球前100名或区域前10名。
而省市、校竞赛的获奖经历,基本不在学校的参考范围内。
提醒
能获得国际大奖的学生,往往已被牛津、剑桥、麻省理工等全球知名院校提前锁定,未必会优先选择NUS和NTU。因此,普通DSE考生无需在竞赛上花费过多时间,不如将精力集中在提升DSE成绩和语言能力上,这才是更高效的申请策略。
申请时间线与材料清单:卡准节点,避免“无效申请”
2026 届NUS和NTU的DSE申请尚未开放,但结合往年规律,以下时间节点和材料准备要求需提前牢记,避免因流程失误错失机会。
申请时间线:
分阶段推进,无预录取需等成绩
申请开放期:
-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预计2025年11月下旬开放申请,2026年2月上旬截止(为期约2.5个月);
- 南洋理工大学(NTU):预计 2025年11月上旬开放申请,2026年3月中旬截止(为期约4个月)。
建议考生在申请开放后的1个月内完成提交,避免因后期系统卡顿、材料缺失等问题延误申请。
成绩上传期:2026年7月DSE成绩公布后,需在7天内登录学校申请系统,上传DSE成绩单。
录取结果公布期:学校不设预录取(Conditional Offer),也不参考预估成绩,仅在收到DSE成绩单后审核。最早录取结果会在成绩上传后的3天内公布,最晚不超过2周,考生可登录申请系统查询结果,同时会收到学校发送的邮件通知。
必备材料清单:
提前准备,确保信息准确
申请时需同步提交以下材料,建议考生在2025年9-10月完成准备,避免临时拼凑导致疏漏:
身份与学历证明:
- 香港身份证或护照扫描件(需在有效期内);
- 高中毕业证或在读证明(需学校盖章,在读证明需注明“预计2026年6月毕业”);
- 高中成绩单(需包含高一至高三上学期所有科目成绩,需学校盖章,若有重修、补考科目需注明)。
语言成绩:雅思成绩单扫描件(需为2年内考取,需包含考试日期、总分及单项分数,需与申请系统填写的信息一致);
其他补充材料(非必需,仅特殊情况提交):
- 国际竞赛获奖证书扫描件(需为官方原件扫描,需包含获奖名称、等级、颁发机构及日期);
- 科研项目或实习证明(若有与目标专业相关的科研经历、企业实习经历,可提交证明材料,需包含项目/实习内容、时长、负责人签字及机构盖章)。
注意
所有材料需为英文或中文,若为中文需提供官方翻译件;扫描件需清晰可辨,文件格式为PDF或JPG,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5MB。
常见申请误区:避开这些“坑”,提高录取概率
在申请过程中,很多考生和家长因信息偏差陷入误区,导致申请效率降低甚至失败。以下3个常见误区需特别注意:
误区一:“预估成绩好就能拿到预录取”
NUS和NTU明确不设预录取,无论DSE预估成绩多高,学校都不会提前发放录取通知,须等正式成绩单上传后才会审核。因此考生无需花费时间准备“预估成绩证明”,也不必向学校提交“成绩承诺书”,这些材料均无实际意义。
误区二:“申请多个专业能提高录取概率”
两校均允许考生在一次申请中选择2-3个专业,但需注意:多个专业共享同一套审核标准,若DSE分数未达到学校的基础门槛,即使申请多个专业,也可能全部被拒。此外部分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商科)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二、三志愿的录取概率较低。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成绩和兴趣,选择1个“冲刺专业”+1个“稳妥专业”,避免盲目填报多个专业分散竞争力。
误区三:“晚提交申请能‘捡漏’”
部分考生认为“申请截止前几天提交,能避开早期高分考生竞争”,但实际上NUS和NTU采用“滚动审核”与“截止后统一审核”结合的方式——早期提交的申请会先进入初审,后期提交的申请需与所有考生的材料一起对比审核,不存在“捡漏” 机会。反而,晚提交可能因材料缺失、系统故障等问题无法按时完成申请,因此建议尽早提交,预留充足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2026届DSE申请NUS/NTU的要求、流程和误区已有清晰了解。亚洲第一学府的入场券,从来不是“遥不可及”!只要DSE分数达标、语言成绩达标,NUS/NTU就值得冲刺——毕竟,谁不想让孩子毕业即拿2.7万月薪,在全球名企中抢占先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