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教育局公布
优化高中中国历史科及历史科课程框架。
教育局向学校发出通函,公布优化高中中国历史科及历史科课程框架,以配合行政长官近年《施政报告》中强化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施政重点,培养学生的国民意识及国家观念,强化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两史课程与时并进优化工作刻不容缓
中国历史科及历史科一直肩负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历史、培养国民身份认同及家国情怀的重任。随着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优化措施于2021/22学年顺利展开,各选修科目亦相继探讨科本优化方案。加上现行高中中国历史科及历史科课程自2009年实施至今已超过16年,有必要进行检视和更新,让课程与时并进,配合国家发展、社会转变和学生学习需要。
全面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深化国民身份认同
优化高中中国历史科课程与现行课程理念一脉相承,强调学生全面均衡认识中国由古至今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优化高中历史科课程旨在加强世界史与国家历史的连系,从宏观角度建立学生对近现代世界史和国家历史主要发展的基本认识,让学生了解国家在上述时期的角色、作用和贡献,并透过认识现代世界的源起及发展,了解国家与世界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
此次新修订课程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计划于27/28学年中四级推行,也就是说,2027年9月入读中四的学生将成为首批受影响群体,需要全程适配新课;同时,两科改革后的内容将于2030年起正式适用香港中学文凭试。
两科具体都有哪些变化?改革后学习重心该如何调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次改革的核心要点。
中史科主要改动
优化后的高中中史科必修部分继续分为甲、乙两部分,甲部“中国古代史”涵盖上古至清朝中叶,新增中华文明起源课题。
乙部“中国近现代史”对比现有课程框架,新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课题。
学生需要概括认识共产党成立背景、意义,以及港澳回归进程等。
“文化大革命”在中史科旧框架中属独立课题,新框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发展”课题讨论。
选修部分则从现行六个单元减至三个单元,分别从宏观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设置学习内容,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单元进修即可。
历史科调整方向
根据香港教育局公布的高中历史科新课程框架,该科目将迎来核心调整。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历史科原有的五大单元将重新整合,原独立设置的香港史、日本史单元将不再单独存在。
新课程仅在“中国与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及成为国际重要成员的历程”单元中,设独立单元教授中国史,香港史、日本史的教学内容则融入其他单元。
具体来看,香港史的相关内容将正式并入“中国与世界”单元进行讨论,涵盖香港回归历程、回归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史事,同时结合“一国两制”方针等内容,形成与国家历史脉络相衔接的教学体系。
而日本史的部份,不再侧重于认识日本在二十世纪初的现代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概况,主要保留有关日本侵华史与抗日战争,并结合在中国单元,而军国主义发展则分散纸二战的课题中。
此外,新课程还新增认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等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与世界”单元作为核心单元,其课时分配大幅调整——涉及中国发展的教学时数,将从以往的40小时增加至90小时,增幅超过一倍,凸显对国家历史与发展脉络的教学重视。
教学与评核革新
教育局明确提出评核要增加评估架构的灵活性,还要引入更多元、更客观的题型,最终实现平衡考卷广度与深度的目标。
简单说就是:减少“背知识点就能拿分”的题;增加“史料分析、多角度论述”题,需要考生具备“历史分析+时政解读”的双重能力。
各相关负责部门现正讨论公开评核优化方向及具体考评安排,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会尽快公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