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尾声,圣华紫竹学院迎来了两大特色夏令营:致力于冲刺顶尖学府的“牛剑飞跃营”与培养科研思维的“智识探索营”,二者同时开营,为盛夏校园注入了蓬勃的学术活力。
2025年7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汇聚紫竹校园,开启为期两周的学术之旅。
开营仪式上,校长毛克非博士首先致辞,对全体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James老师、甘迪老师和Chengkai老师从课程设计、学术挑战与升学规划等角度,向大家描绘了这场独特的旅程。
在热烈的掌声中,各学科的导师团队和助教也集体亮相,他们专业而热情的自我介绍,让同学们对即将开始的课程充满期待。
从这一刻起,实验室里的专注身影、辩论场上的思维交锋、模联实战中的策略碰撞,以及晚宴厅里的学术对话,将共同编织成一段重塑学习方式的奇妙旅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充满启发与成长的夏令营时光吧~
01、破界:知识的新生
在"破界新生"的探索中,同学们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索的蜕变。在这里,每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每一次质疑将开启新的可能,知识在交流中不断生长出意想不到的枝桠。
1.走出课堂:科研一线验证理论知识
课程创新性地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相结合,为不同专业学生量身定制实验课堂。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强化专业理解,更有助于让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认知,加强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比如,牛蛙解剖实验让同学们获得了超越课本的深刻体验。当手术刀划开表皮,鲜活的心脏、肝脏等器官清晰呈现,书本上的平面解剖图顿时转为立体认知。
这项实验不仅培养了实操技能,更激发了专业兴趣——有同学为心脏的精密结构所震撼,开始关注医学领域;有同学则对神经系统的复杂性产生了研究欲望。
在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将植物油和氢氧化钠进行皂化反应,合成出了肥皂。
这个将有机化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的实验,让抽象的化学方程式变得生动可感——当看到自己制作的肥皂成功去污时,学生们不仅理解了酯化反应的本质,更体会到了学科知识的实用价值。
此外,我们还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尖科研平台的实践机会。通过参与高校实验室为本次夏令营量身定做的课题研究,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规范的科研流程,更培养了严谨的学术思维。
在交大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大胆尝试并提出疑问。当课堂知识在实验室里得到验证时,理论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这样的实践,让学习不再停留在课本上,让学术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探索乐趣——也许某个同学的灵光一现,就会成为未来科研的起点。
简言之,这些实验也恰恰诠释了我们的教学理念:
唯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机构悟科学探究的真谛,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2.辩论之道:逻辑攻防与精英表达
本次的英式辩论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从知识接受者蜕变为主动探索者的成长平台。
在围绕国际关系、气候变化等前沿议题的深入探讨中,同学们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被动吸收到主动建构,从单向接受到多维思辨。
这一过程催生了知识的创造性新生。同学们不再满足于既定的结论,而是通过自主研究、逻辑推演和观点交锋,赋予专业知识以新的内涵。不同视角的碰撞融合,使原有知识体系在辩论中不断解构与重组,呈现出崭新的认知图景。
尤为可贵的是,这种学术训练培养了同学们持续探索的求知态度。当他们在立论与反驳的循环中突破思维的局限,当跨学科见解在辩论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知识便完成了从静态储存到动态创造的飞跃。
这种在学术争鸣中获得的知识新生,正是他们最宝贵的成长收获。
02、成长:在试错中绽放
成长的真谛在于将试错转化为绽放的契机。在这里,我们重新诠释了失败的价值——它不再是终点,而是突破的起点。当学生们学会在反思中汲取养分,每一次失误都成为蜕变的催化剂,最终绽放出超越期待的可能。
模联实战:从纸上谈兵到运筹帷幄
模拟联合国大会(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 MUN)是一项针对青少年的全球性课外活动,旨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参与者化身为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围绕国际社会热点议题(如气候变化、难民危机、核不扩散等)进行辩论、协商,并最终形成决议。其核心是还原联合国的议事规则和外交逻辑,让参与者体验 “国际社会” 的运作方式。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全球性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会场里,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创新见解。有人强调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有人则关注政策落地的可行性,在思维碰撞中展现出国际视野。
与此同时,有人精心准备的发言被指出数据漏洞,有人坚持的立场在辩论中显露出逻辑缺陷...代表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因此一次次地被推翻、重组。
但也正是这些挫折,让讨论更加深入。当提案被否定时,同学们学会了重新审视问题;当观点遭遇质疑时,他们开始尝试换位思考。
这场活动最珍贵的不是完美的结论,而是让每个人都在试错中领悟到:成长往往来自于那些被推翻的假设和重新出发的勇气。
留学引航:从申请误区到名校之路
在升学指导环节,许多同学最初都陷入了相似的申请误区——或是盲目堆砌活动经历,或是套用千篇一律的文书模板,甚至刻意模仿所谓"成功案例"。这种趋同化的申请策略,反而模糊了每个学生独特的学术个性。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试错过程中,成长悄然发生。通过一对一的深度指导,我们与同学们共同反思、调整:从梳理学术兴趣,到挖掘个人成长中的关键故事;从解构名校录取逻辑,到规划差异化的申请路径...
那些被推翻的初稿、被质疑的逻辑、被重构的叙事,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
课程结束后,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每个学生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申请蓝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真正的成功不在于避免犯错,而在于从每一次试错中学习,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03、跨界:重塑认知领域
本次夏令营中,我们尝试打破传统学科的藩篱。通过破冰活动、英伦晚宴等多元形式,让不同背景的学子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启发。这种无边界的学习体验,让每个人都突破了自我设限,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认知疆域。
团队熔炼: 从陌生到默契的60分钟
在破冰活动中,同学们围坐成数个圆圈,每组都配有导师和助教引导交流。随着各类学术话题的展开,圆圈中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导师们适时穿插专业见解,助教则分享亲身经历,这种零距离的互动让现场的温暖在无形中传递。
短短的60分钟,从拘谨到畅所欲言,这正是跨界交流的魅力所在。
正装之夜:在交流中拓展学术视野
一场别开生面的Formal Dinner正装晚宴也如约而至。宴会厅以经典黑金色调为主,烛台与气球点缀其间,完美复刻了牛津剑桥高桌晚宴的庄重与典雅。
当同学们身着西装礼裙步入宴会厅的那一刻,这已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社交活动,而是一次突破认知的跨界体验。
在这场跨越文化与学术的盛宴中,学生们在烛光摇曳间与导师探讨前沿的课题,在觥筹交错中与同侪碰撞思想的火花。
英式社交礼仪的沉浸式体验,让每个人都跳脱出日常的学习框架,在优雅的互动中重塑认知领域——学术讨论可以发生在任何场合,知识交流从不受形式所限。
2025年8月10日,牛剑飞跃营与智识探索营已圆满落幕。在结营仪式与家长会上,我们共同见证了这场"教育实验"的丰硕成果。它们既是牛剑学术精神的缩影,也是圣华紫竹学院日常教学的延伸与重塑学习方式的实践。
正如在实验室里看到的细胞生长——教育不仅需要精心的培育,更需要主动的探索与碰撞。在这里,每一次尝试都值得被珍视,每一次对话都孕育着新的可能。
尾记
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短暂的辉煌,而在于持久的启迪。当学生学会在实验中追问、在辩论中反思、在合作中创新,他们便真正掌握了通向未来的钥匙。
我们期待,这些年轻的心灵将继续带着夏令营的收获,在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上绽放光芒。而这段共同成长的夏日记忆,终将成为他们迈向世界顶尖学府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