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聒噪,暑气蒸腾,却挡不住跨越三千公里的热切脚步。这个夏天,汇点的校园格外热闹,我们迎来了来自西藏林周中学的小伙伴们。从雪域高原到黄浦江畔,这场 “跨越山海,沪上相约” 的旅程,注定成为两地学子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初次见面,西藏小伙伴和汇点er间互献洁白的哈达,为彼此献上最纯净的祝福。
初见时的腼腆与羞涩,在“搭吸管,比高度”的破冰游戏中悄然消散。同学们沉浸在“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欢乐游戏氛围中。当五颜六色的吸管在我们手中变成一个个创意十足的造型,文化的差异早已被合作的默契取代。
除了破冰游戏,汇点er们专门开发的英语平台测试成了另一种交流方式。其中包含字母,单词,句子理解等不同深度的测试,适用于任何阶段的同学。汇点er们耐心地引导藏族同学们在趣味性的测试中步步接近正确答案,双方都带着对成就感的期待。
在“单词卡片”的游戏里,通过让同学们亲手画出英文单词的具象画面,所有同学都成功在8分钟以内记住了7个中等难度的英文单词的发音、拼写,比如“different,daily,instrument”。尽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几乎不可思议的挑战,但他们用惊人的完成率和准确率证明:没有不聪明的学生,只有不聪明的学习方法。汇点er们开发的学习平台为藏地学生的英语学习赋能。
远客千里赴约,怎能错过长三角的魅力。汇点er们带着藏族小伙伴们漫步上海滩,探寻此次研学的主题:上海外滩历史建筑。大家鼓起勇气一次次向素不相识的路人提出自己设计的问题,收集到颇为满意的答案。夜幕降临,船在江中过,人在画中游,万国建筑博览群诉说着百年风云。也许是被活力四射的摩天大楼震撼,同学们忙不迭地拿出手机拍摄。
转战号称“中华第一街”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上,左看是街头拐角突然窜出商场3D屏幕的卡通小猫,右看是一个叫“小胖”的西藏同学心心念念的精致手办商店——风靡一时的labubu。来往的人群熙熙攘攘,店里人满为患,展现着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活力。
林周的伙伴去往“三件套”打卡——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三栋大厦呈三角形环绕,最终在视线的尽头汇聚成一点。独特的视角下,同学们拍下自己与这些建筑的合影。
上升到数百米的高空,有些同学在朵云书店里兴致勃勃地翻看《三体》;有些同学在东方明珠上望着玻璃栈道底下的风景双腿发软;有些同学在金茂大厦的顶楼“奢侈一把”,买下高清望远镜的两分钟,只为“一览众山小”。
在海昌海洋公园,第一次见到海洋生物的藏族同学们在虎鲸表演时兴奋地举起手机拍摄。相比之下,过山车和漂流更是雪域少年们的最爱,藏族的小伙伴纷纷反映:“原来过山车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还能够全程大笑呢!”
上海博物馆里,少数民族展览馆恰巧正在展出大量藏族日常用品,藏族同学们为汇点er们提供了独家讲解:摆铜佛像的地方总是家里最庄严神圣的一角;看着凶神恶煞的面具是“羌姆”中僧人戴的,用来驱鬼逐邪。(注:羌姆为藏语音译,是藏地的一种驱鬼仪式。)
夜幕降临,宿舍的欢声笑语却未减分毫。汇点er们和藏族同学比较着林周和上海地理上的各种差异,包括温差,海拔,日照时间段。这些信息通常只是天气预报中冰冷的数字,但当藏族同学亲身来到上海,酷暑的无情是真真切切,就连香樟树上的蝉鸣也是陌生的噪音。
待到晚上八点,上海的天已经漆黑,镜头一转,视频通话的另一头,林周县仍是日照金山。家养牛羊的同学绘声绘色地向汇点er描述游牧生活。作为牧民,当然少不了要提防藏马熊的攻击,有条件的家庭会养藏獒与之抗衡。随着四季变换,牧民会迁移牧场,为牦牛寻找更理想的草原。居无定所是我们虚无的想象,浪迹天涯是属于他们的潇洒。林周的牧民们坐在牦牛上,而上海人挤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里。
哪怕是熄灯后,热火朝天的讨论仍在继续。汇点er志愿者好奇地提问:
“为什么你们的名字都很像,而且都是四个字的?你们有名和姓这种说法吗?”
“我们的名字不是父母给的,是当地的喇嘛起的,有时也跟生辰有关。”
关于僧人赐名的传统——一切随缘,无关乎子继父姓,鲜有传宗接代的执念。“随缘”的人生态度是汇点er们从藏族伙伴身上学到的处世哲学:珍惜所有的相遇,却不执意于失去。例如这次相识的过程中,仅在三言两语的交流后,藏族伙伴就把自己母亲从寺里求来的平安手链赠与汇点er。例如失去生命后,根据当地的天葬传统,人的身体会经过寺庙处理后被动物食用回归自然,以感谢并敬畏天地对人类的馈赠。
旅程最后一天是苏州之行。拙政园的曲径通幽,苏州博物馆的光影交错,让我们沉醉在江南的温婉诗意中。中午有苏州外国语高级中学校的老师热情接待,同学们参观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林式学校,了解到该校同学是如何对当地的虎丘塔从建筑结构,商业模式,传统美学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并且最终用流利的英语总结项目成果,让大家知道了英语在国际舞台上对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校园内有孙中山先生题的字,“其道大光”,是对中华后起之秀的期望与祝福。
惠普公司的参观之旅,让同学们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在研发实验室互动体验中,惠普志愿员工带领大家一起参观质检设备,由一线的程序员讲解AI时代如何乘势而上。藏族小伙伴们好奇地问着各种问题,到最后的小组演讲环节争先恐后地上前自信讲解他们眼中的惠普,与初来乍到时的腼腆已经截然不同。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汇点er们相信,这次企业参观不仅连接了地域,更打开了通往未来科技的窗口。
相见时难别亦难,在火车站,大家彼此交换了信物:林周的同学留下了祝福平安的藏绳,汇点er们送上了记录着点点滴滴的音乐贺卡。"有空来看看热振寺","有机会来上海读高中",一句句约定,是不舍,更是期待下一次的相遇。这场跨越山海的游学之旅,彼此收获的不仅是眼界的开阔,更是心灵的成长。不论是坐地铁还是骑牦牛;不论是高楼大厦还是群山环绕;不论是酥油茶还是沪上阿姨奶茶,不论是放牧还是city walk。差异不会造成隔阂,而是彼此包容的见证。在西藏与汇点过往的活动中,我们共同经营牦牛冰淇凌,藏药香水,英语练习平台等项目,建立文化,饮食,教育的纽带。沪藏两地的距离,在这份情谊中变得不再遥远。
“再见少年拉满弓,不惧岁月不惧风”。蝉鸣还在继续,只是汇点的校园里,多了些藏香的余味,和手腕上系着平安绳的少年。山海自有归期,汇点和林周中学的故事未完待续。少年们知道,三千里的山海,从来不是距离—— 吸管搭的桥会塌,但心里的桥,刚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