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选择IB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选课了,那么哪些科目最容易得A*,且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没有那么费劲儿,一起来看看。
一、IB课程体系是什么?
六大学科组合
文学和语言(语言A,母语)
语言习得(语言B,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
个人与社会(历史、地理、经济、商业管理、心理学、宗教等)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设计、运动及健康等)
数学(分析与方法、应用与解析)
艺术(音乐、舞蹈、电影、戏剧、艺术设计等),或者从第3到第4组中再选取一门课)
三大核心课程
EE&TOK 拓展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课程进行独立的调研,要能写出4000字的调研文,这项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按自己兴趣写作论文的机会,并使学生熟悉独立研究的方法,锻炼写作技巧。
CAS(Creativity Action and Service)代表创造、行动和服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认识,关心他人,发挥他们与别人的合作精神。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六大学科和三大核心,语言类的课程(选择母语)看似很好得7分,实际上反而恰恰相反,因为在考官看来,学习母语的相关课程,理应有满分表现,评分会更加的严格,所以学习这么课程的时候千万不可抱着侥幸心理。
另外,关于社会实践的话,对于外延型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很感兴趣,但是有对内延型的孩子,对于社会实践是特别排斥的,这从另一个层面加重了学习难度。那么,到底该怎么样选择才能让孩子学的轻松,并且很容易就获得满分呢?下面我们就ib课程的选课体系进行分析。
二、ib该如何选择课程?
①考虑科目的得分率
下面是IBO官网关于人文社科的成绩得分,人文社科类中的历史课程也是很多人认为简单但实际7分率比较低的科目,但是呢实际却不是这样的。这个科目考察的是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所以选择需要谨慎。
再来看看物理和数学,这两门课程对于很多偏文科的学生来说,感觉学起来很吃力,但是恰恰是这两门课程得分率较高。无论是SL,还是HL的科目,7分概率反而相对较高。
从官方数据来看,语言习得科目7分率最高,下来是科学和数学,语言和文学研究的7分率反而是最低的。
所以,选课的时候如果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哪个科目,同学们可以领取测试题做一下看看自己对于课程难度的感知度是怎么样的。
②未来专业方向
根据未来大学申请要求,研究目标大学的专业入学要求,比如:医学通常需要选择化学和生物,工程需要物理和数学AA。
总之,ib选课需要结合课程难度以及自己个人兴趣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组合,争取拿到满分。
三、Ib课程该怎么学习?
首先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新生入学必须面对全英文环境,语言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能否跟得上课程,另外,如果已经在学习ib课程但是无法跟得上课程的同学,一定要利用暑期查缺补漏,语言能力差的就找双语老师,中英文结合,先将课程知识体系整理清楚。
刷真题,利用之前的past paper进行对教学大纲的复习总结,最好综合使用学习指南和IB课程指南。建议留着最新的两年不要练习,等到最后大考的时候用来练习,前面年份的就当是练手的了,反正知识本身是不会变的。
制作错题本,这个很重要,对于容易错的某个知识点如果总是出问题,一定要经常性的翻看,找到为什么错,弄清楚错题背后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如果暑期需要补差的同学,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机构,因为本身ib的老师很难得,培养起来很不容易,像机构教育所有的ib老师都是经过层层刷选严格把控才能给各位同学授课的,关于暑期的学习,这些专业老师带着大家刷真题,回顾知识点,助力同学们上岸目标院校。
机构教育关于ib课程的暑期预修班
主要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点的梳理,让大家快速理解相应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科目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准备。
班型设置
先修班
通过对每个科目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快速理解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科目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准备。
培优班:
配合真题,细化知识点,根据考纲要求分章节提升学员应试能力,全面覆盖所有教材与试题类型。
强化班
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同时,更加强化构建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并且理解知识点如何让在配套练习题中运用。
课程类型:
3-6人小班授课/一对一授课模式
授课模式:
在线面授均可
授课语言:
中英双语教学/纯英文授课
为什么要选择机构的课程?
01完善的课程体系
机构培训课程从课前测评规划到课堂答疑,再到课后作业的同步批改,加上强化期的真题训练,以及冲刺的不断模考。
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得到巩固与和提升,顺利突破考试重点,难点。
02机构教育的优势
根据学员测试成绩,量身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班级。
配备班主任,全程跟进并督促学习,课前预习提醒,课后跟进回访,实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与成长轨迹。
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到家校合一,向家长随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以便于更好的监督学生和授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