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CM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比赛之一,难度不低。对于初次参赛的同学来说,如何高效备赛、合理分工、撰写优秀论文至关重要。
那么对于第一次参加HiMCM的同学来说,需要了解什么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参赛注意事项,并提供获奖论文参考,帮助新手同学们顺利完赛并冲击奖项!
一、HiMCM基本规则与时间安排
1、比赛时间
HiMCM通常在11月举行,比赛时长为14天(2025年为11月5日-11月18日)。
2、比赛要求
参赛队伍需在比赛开始后指定时间内完成建模并提交一篇不少于25页的论文。
3、组队要求
每支队伍由2-4名高中生组成,可跨校组队,但需由一名教师担任顾问。
建议队伍成员具备以下能力:
🔘数学基础(微积分、统计、线性代数等)
🔘编程能力(Python、MATLAB、R等)
🔘英语写作能力(论文需用英文撰写)
🔘团队协作能力
4、比赛题目
HiMCM提供两道题目(Problem A和Problem B),通常:
Problem A偏向连续数学(如优化、微分方程)
Problem B偏向离散数学(如图论、组合优化)
队伍可任选一题作答。
二、为什么建议高中生参加HiMCM?
实际上HiMCM是由美国非营利机构——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主办,旨在为国际高中生提供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和提高建模、解决问题和写作技能的机会。
同时,该项赛事得到了美国各界的资助,不完全是“公益项目”,保障了该项赛事能够持续保持它的含金量。
建议高中生参加HiMCM的很大原因在于,与其他数学竞赛完全不同,它是一场全程以团队形式参与的竞赛,且团队成员比拼的也不是做题能力,而是提交一份学术报告。
过来人都知道,学术报告的性质很接近学术论文,这难度几乎接近大学毕业要求的毕业论文。
可想而知,这对于参赛者的数学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小组领导能力都会有所锻炼!
当然,高中生参加HiMCM还有其他直接的好处,比如:
(1)比赛含金量高,具有国际影响力,参赛成绩是申请美国、香港、新加坡名校的加分参考依据。
(2)通过在比赛中在数学、英语、计算机、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了解,能够提前对大学专业有全方位的了解,更好选择未来的大学专业。
三、HiMCM获奖论文参考
对于第一次接触himcm的高中生来说,参考历年获奖文章是最有效的提升方法,了解获奖文章应该带有什么样的特点,才有努力的方向。
四、HiMCM获奖容易吗?
HiMCM奖项设置和评审准则都有完善的体系标准,为了鼓励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提高自身建模能力,奖项设置分层次安排:
☑特等奖:不超过1%
☑特等奖候选奖:不超过7%
☑一等奖:约14%
☑二等奖:不超过30%
☑参与奖:约50%
HiMCM各奖项评审标准:
特等奖(O奖):在建模和问题解决、分析和论文表述方面都处于最高水平。
特等奖提名(F奖):进入最后一轮评审,论文完整有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且全面。
一等奖(M奖):在建模和问题解决、分析、结论和沟通的许多方面都非常出色。
二等奖(H奖):在解决所有问题要求方面付出的努力高于平均水平。
成功参与奖(S奖):响应比赛问题并提交解决方案报告,但可能回答不完整或存在一些缺陷。
可见,himcm奖项设置比较完善,按照评审标准,团队只要完赛(能够提供完整的建模模型+论文)基本都能获奖(成功参与奖),这对于没有参加过该类型比赛的同学来说,是一个皆大的鼓舞。
当然,对于目标明确,想要冲击O奖的同学来说,就需要加倍努力,积极配合队伍,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动全队一起拿奖。
机构不仅提供himcm辅导,也提供组队服务。新赛季在即,同学们可要抓紧时间备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