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会对HiMCM数模竞赛的公平性和含金量产生影响吗?

数学建模比赛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AI大模型的崛起。ChatGPT到Claude,从Gemini到国产大模型,这些超强外挂能写代码、推导公式、优化模型,甚至生成论文初稿。

于是,问题来了:当AI能轻松完成部分建模任务时,比赛的公平性和证书的含金量会不会大打折扣?

01、AI对数学建模的影响

1.解题门槛拉低

过去,一个复杂的微分方程求解可能需要手推半小时,现在AI几秒就能给出解析解;曾经需要查阅大量文献才能确定的算法,现在大模型能直接推荐最优方案。

部分“体力活”被自动化,解题效率大幅提升,这让一些基础较弱的队伍也能快速产出“看起来不错”的答案。

2.公平性争议

数学建模比赛原本考验的是建模能力、编程实现和论文写作,但现在,如果A队用AI辅助,B队纯手写,评审时论文质量可能相差甚远。

是否该限制AI使用?如何判断论文是“AI辅助”还是“AI代写”?这成了组委会的新难题。

3.含金量稀释

如果AI让建模比赛变得“过于简单”,获奖人数激增,那么奖项的稀缺性和认可度可能会下降。

企业、保研评审是否会对“AI辅助获奖”的选手打折扣?这值得思考。

02、AI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1.AI是“加速器”,不是“替代者”

大模型能帮你快速实现代码、优化公式、润色论文,但它无法替代你的问题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

真正的建模高手,不是“会敲键盘”,而是“知道该让AI做什么”。要能看出大模型的幻觉出现在什么地方,哪里违背了基础的算法常识,在众多答案里选出最适合问题的解答。

2.比赛规则会进化,AI可能成为“新赛点”

就像计算机刚普及时,数学竞赛从“手算”转向“编程求解”一样,数学建模比赛也可能调整规则:

允许AI辅助,但要求注明使用方式(如“本模型基于GPT4优化”)

增设“AI创新应用奖”,鼓励选手探索AI在建模中的合理使用

提高赛题开放性,让AI难以直接套用现有方案

3.未来的赢家,是“人机协同”的团队

完全不用AI→可能效率落后

完全依赖AI→缺乏核心竞争力

最佳策略:用AI提高效率,用人的智慧把控方向

03、应对策略

1.拥抱AI,但不能完全甩手

学习如何给AI下精准指令(Prompt Engineering)

用AI验证思路,而非直接生成答案

核心建模逻辑必须自己掌握,避免“AI一崩,全队懵圈”

2.夯实基础,让AI成为“外挂”而非“拐杖”

数学基础(微积分、优化理论、概率统计)仍是核心

编程能力(Python、MATLAB)决定你能把AI的输出用到什么程度

论文写作(逻辑清晰、表达严谨)让评审一眼看出“这是人写的,不是AI堆砌的”

所以,AI不会让数学建模贬值,但会重新定义“高手”。

AI不会让数学建模比赛失去意义,但它会加速淘汰“只会套模板”的选手,同时奖励“真正懂建模+会驾驭AI”的团队。

未来的建模竞赛,可能不再是“人vs人”,而是“人+AI vs人+AI”。

HiMCM课程火热报名中,文末扫码添加顾问老师,一对一咨询!

【组队中】AI会对HiMCM数模竞赛的公平性和含金量产生影响吗?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DSE课程培训:一对一/小班课/全日制/周末班灵活选!精准规划冲刺高分!

下一篇

2025年WGHS沃顿商赛备考时间线/竞赛规则!附沃顿商赛培训课程大纲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