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每年近千支队伍踊跃参加 HiMCM 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然而,能斩获最高殊荣 Outstanding(O 奖)的团队比例不足 1%,这使得 HiMCM 被公认为 “爬藤利器”,吸引着众多国际生投身其中,竞争也愈发激烈。
当我们谈论房价涨跌、分析就业率变化,或是讨论一项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时,背后都藏着复杂的经济逻辑。但这些逻辑若只停留在 “大概”“可能” 的定性描述里,很难帮我们看清本质。
对经济专业的学生来说,数学建模就像一把精准的 “手术刀”—— 它能把模糊的经济现象转化为可计算的公式,让供需关系、政策效应等理论有了量化的依据;能从杂乱的数据中剥离干扰,找到变量间的真实关联;更能帮我们拆解人口老龄化、贸易摩擦等复杂问题,给出有依据的分析。
学好数学建模,才能让经济学从书本理论落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HiMCM评审要求
深度解析
✅模型方面:评审看重模型假设的合理性,能否有效捕捉问题核心并准确反映本质,以及解决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摘要部分:需完整涵盖问题背景、建模方法、主要结果与结论,包含必要要素且符合竞赛格式与字数要求。
✅赛题解读:考察参赛者是否正确理解赛题要求与目标,能否澄清并解释赛题中的模糊概念。
✅前提条件与假设:要清晰列出建模前提条件与假设,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建模动机与合理性:需分析建模动机,阐明选模原因,详细论证模型合理性,解释其优势。
✅模型设计:要设计出能有效处理问题的数学模型,模型需适用于特定情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稳定性和敏感性分析:需分析模型稳定性,评估其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以及不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实际应用价值:模型应具备实际应用可能性,能解决现实问题,展现长远影响与实用价值。
✅论文撰写:论文要求凝练清晰、易于理解,文档结构合理连贯,图表合适美观且有效支持文字内容。
HiMCM含金量与认可度
🥇特等奖(Outstanding):获奖率不超过 1%,是竞赛最高荣誉,代表团队在建模、问题解决、论文撰写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提交的全英文学术论文高质量且具创新性与深度。
🥇提名奖(Finalist):获奖率约 7%,意味着团队方案属最佳之一,有资格进入最后一轮 “杰出奖” 评审,各方面表现出色,仅未达特等奖标准。
🥇一等奖(Meritorious):获奖率约 14%,表示论文论据、结构、表述出色,在多个评审维度上达到较高水平,展现较强综合能力。
🥇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获奖率不超过 30%,意味着团队表现高于平均水平,涵盖评审要求元素,具备一定数学建模能力,但有提升空间。
🥇参与奖(Successful Participant):获奖率约 50%,成功提交论文即可获得,虽未达更高奖项标准,但仍是竞赛的积极参与者。
2025备赛建议
01、理论学习
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建模理论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数学课程,为建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同时,深入研究数学建模的经典算法和模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网络流、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掌握其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求解方法。此外,还可以阅读相关的数学建模教材、论文和竞赛优秀论文集,了解建模的最新方法和技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路。
02、编程训练
熟练掌握编程工具是提高建模效率和求解精度的重要手段。Python 和 Matlab 是目前数学建模中常用的编程软件,学生要重点学习它们的语法、函数库以及在数据处理、数值计算、图形绘制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大量的编程练习,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技巧,能够快速地将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并进行有效的求解和分析。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编程的优化方法和技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以应对竞赛中复杂的计算任务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03、英文写作提升
优秀的英文写作能力是确保竞赛论文质量的关键。学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英文写作水平,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多阅读英文的数学建模论文、教材和期刊文章,学习其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组织方式;进行英文写作练习,撰写数学建模相关的文章和报告,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可以参加一些英文写作培训课程或小组活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04、团队协作磨合
高效的团队协作是取得竞赛胜利的重要保障。在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要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磨合。首先要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定期组织团队会议,交流学习心得和备赛进展,及时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团队协作训练,如共同完成一个小型的数学建模项目或参加团队拓展活动,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和默契程度。通过不断的磨合和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协作、高效运转的团队,为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