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TEM竞赛的版图里,物理一直是“硬核中的硬核”。它的高门槛、高含金量和清晰的选拔路径,是很多想要冲击藤校的学生展现自己“学术硬实力”的必备履历。
然而关于美国物理竞赛的信息常常比较零散:像比较知名的Physics Bowl、F=ma、USAPhO,它们的难度如何?新生怎么规划?对于想要拿到高分冲击藤校或顶尖理工学院的学生,物理竞赛究竟能带来多大的申请优势?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竞赛和路径进行一次全面的讲清楚,为你的冲藤规划提供清晰的导航。
美国物理竞赛核心赛事

想走物理竞赛的路线,首先要搞清楚不同比赛之间的“段位差别”。美国主流的三大物理竞赛——Physics Bowl、F=ma、USAPhO——不仅难度差异大,定位也完全不同。
Physics Bowl:入门级物理竞赛
物理碗是全球影响力最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高中生物理竞赛之一。它最大的特点是门槛低、覆盖广,不要求复杂的理论推导,也不涉及AP物理C的微积分内容。
比赛时间:每年3-4月
题型形式:40道选择题(45分钟)
内容范围:涵盖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及现代物理等几乎所有高中物理知识点
级别情况:分为Division 1(针对高一学生)和Division 2(针对高二/高三学生)
适合对象:刚进入美高、想测试自己物理实力的新生;有一定Physics1/2基础,目标是积累竞赛经验、熟悉英文学科题目的同学
含金量:如果能进入全球或个人排名前10%,在申请工程、物理等专业时将是强有力的证明
总的来说,如果你想判断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走物理这条路”,那么Physics Bowl这个竞赛是非常好的自我诊断。
F=ma:进入“理论力学世界”的门槛
F=ma其实就是美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初赛阶段。有些中国学生误以为它只是“力学竞赛”,但实际上,能在F=ma拿到高分,就已经属于全美前3%左右的物理学生了。
比赛时间:每年2月
题型形式:25道选择题(75分钟)
内容范围:题目全部围绕牛顿力学展开,不涉及电磁学等后续内容
考试限制:参加F=ma考试必须是美国公民、美国绿卡持有者或目前就读于美国学校的学生
适合对象:已学习/正在学习AP物理C力学,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明确想走STEM竞赛线的学生
含金量:是证明学生具备顶尖物理潜力的非常硬核的指标
如果你的目标是藤校或者MIT/Caltech这种超顶级工科大学的申请,那么F=ma绝对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学术能力证明”。
USAPhO:最高级别的高中物理竞赛
USAPhO是美国国家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也算是F=ma的复赛,它的难度非常高,可以说是全美高中生物理竞赛的顶级殿堂。只要能入围就已经是“顶尖物理学生”的证明了,甚至不需要拿medal。
比赛时间:每年4月
题型形式:简答题
内容范围:题目难度接近大学水平,涉及微积分等高等数学
考试限制:学生必须是美国公民或美国绿卡持有者
含金量:入围即是“冲藤”路上的重量级筹码,几乎可以确保学生在所有顶尖大学的物理/工程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如果说F=ma是学生物理能力的“分水岭”,那么USAPhO就是证明自己的“天花板”。只要入围USAPhO,就已经是一种证明了。
哪些学生适合走“物理竞赛”路线?

我们在之前的讲座中提到过很多次,虽然说竞赛是非常好的学术能力证明,但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参加竞赛。因为现实是:绝大部分参与者最终不会拿到能写进申请材料的奖项,投入了时间却很难真正产生效果。
如果自己没有学科优势或者真的感兴趣,就很容易变成“花了大量时间,结果只是陪跑”。因此在决定是否参加之前,必须先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这条路线。
真正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
适合走物理竞赛路线的学生,是对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有天然好奇心的人,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愿意为准备竞赛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学生会享受物理推导的过程,也不抗拒抽象思维带来的“烧脑”感觉。相比奖项,这些学生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从物理竞赛中找到物理的乐趣。
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的学生
具备微积分基础、推理能力强、能快速建立物理模型的学生会在竞赛中明显更占优势。尤其是F=ma和USAPhO,这类竞赛题目中充满着复杂的推导、微积分、变量替换等,哪怕理解了物理原理,数学跟不上也不行。因此,如果你在数学上表现突出,那物理竞赛就会成为非常顺理成章的升级路线。
目标是申请顶尖名校STEM方向的学生
最后,如果你的申请目标顶尖名校的STEM专业,那么物理竞赛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学术信号”,能直接展示学生的在物理方面的学术能力和投入。尤其在MIT、Caltech、斯坦福等顶尖理工学院中,一份F=ma高分或USAPhO入围成绩绝对超具说服力。
从竞赛到“冲藤”的长线规划
物理竞赛的作用不是让你“瞬间加分”,而是帮助你构建出一条清晰、持续推进的学术长线——让你从9年级开始到11年级提交申请这个阶段,都能围绕着一个明确的学术主线展开。
下面是一个适合美高学生9-11年级的物理竞赛规划,当然也可以根据你的学校课程、数学基础和目标院校做调整。
9年级:打基础+测方向
- 完成Physics 1或Honors Physics
- 参加Physics Bowl(Division 1,用于判断兴趣与实力)
- 数学做到至少Algebra 2或Pre-Cal
9年级的关键不在于拿奖,而是判断你适不适合准备物理竞赛。如果你在Physics Bowl中发现自己对推理题特别拿手,或者在物理课上明显比同学更快进入状态,那就意味着你具备往F=ma冲刺的潜力。
10年级:进入“硬核阶段”
- 学习AP Physics C 力学
- 数学至少达到Cal AB的水平
- 参加F=ma(目标不是必须拿高分,而是冲击 cutoff)
- 初步接触更深入的题目(AOPS、USAPhO例题)
F=ma的大量题目需要微积分知识,因此在物理的基础上,数学进入微积分的学习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只是接近cutoff,都能证明你已经是年级里最强的物理学生之一。如果你在这个阶段表现不错,那么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更系统、更专业的物理训练。
11年级:学术深化阶段
- 补齐AP Physics C E&M
- 数学进入Calc BC/多变量微积分
- 如果有条件的话,冲击USAPhO
- 参加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
这个阶段,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尝试USAPhO,同时可以再加入一些科研项目,因为像藤校或顶尖理工学校非常看重你学术的连续性。只有竞赛会显得“只有解题能力”。加入科研或工程实践,才能证明你能把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形成完整的 STEM Prof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