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JD:学费死贵,但工资死高
美国JD在烧钱上是无出其右的。学费约20万美元(约140万人民币,有些学校已经涨了),如果住在纽约这样的大都会租房每月3000刀起步,三年总花费轻松破200万人民币。
美国顶级法学院的申请门槛也不低。对美本同学来说,LSAT考到170+才敢瞄T14法学院,本科GPA没3.8可能连简历关都过不去。陆本的话要求更高,能够杀进T14的都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JD的学习日常就不用赘述了,第一年就是“美利坚衡水”,每天读200页案例,苏格拉底式教学能把人逼疯。不想学得这么累?那就要忍受被cold call之后“I don't know.”的尴尬。
当然了,美国JD的待遇也是真的好。律师职业在美国社会受到高度尊敬,Big Law的起薪已经过了22万美元,一毕业就能年薪百万(RMB)。但每天工作12个小时、周末24小时standby的生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加上律所收入下行,JD回国进红圈所的待遇和LLM没有明显不同,对于考虑性价比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2. 香港JD:耗时最长,但离家最近
香港JD一般两年就毕业了。是不是觉得很省时间?但想拿到实习律师资格,还得再读一年PCLL。这样算上来,时间和美国也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PCLL结束后只是获得了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类似于过了法考),但并不是获得了律师资格。遵循英式普通法传统的香港,还要求你做完两年trainee才能拿牌。对于想尽快拿证的朋友,这条路有点慢了。
不过,香港JD在费用上比美国JD友好多了。JD+PCLL学费差不多50万人民币,是美国1/3的价格。你要是JD期间成绩足够好,PCLL费用可能还给你打折。从工资收入上来说,虽然开不到22万美刀,但香港只需要缴纳15%的税负,周末还可以去深圳消费(如果你不加班的话),生活品质肯定是有足够保证的。
当然,香港JD的申请难度早已三级跳,985法本法硕被无情reject早已不是稀罕事。港大雅思7.5(单项7.0)的要求能卡掉一大半申请者。经济下行导致国际所HC减少、内地人在香港需要克服的语言难题,都是申请者需要提前考虑好的。
3. 新加坡JD:卷王天堂,录取地狱
怎么说呢,新加坡JD在申请难度上有点像香港 JD Pro。香港尚有三所录取风格各不相同的院校可以挑挑,新加坡能给中国人选的学校就两家——新国立和新管理,而且录取门槛都非常高。
什么?没听说过新管理?觉得是野鸡大学?那你看看它过往的招生数据,就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去了。
如果顺利进入了新加坡的JD项目,那么留新工作的机会还是挺大的。在JD招生阶段,学校就会倾向于那些有意愿留在新加坡的申请者。虽然新加坡整体法律市场规模还不大,但伴随中美脱钩的大环境,很多跨国公司将总部或者亚太中心迁移到了新加坡。新加坡,未来可期。
4. 澳洲JD:留澳不易,但录取友好
随随便便读个书,然后轻轻松松打分移民澳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片土地和世界上很多地方一样,正在收紧外国人的移民政策。单纯靠JD学位+澳洲bar,并不能保证你留在黄金海岸。
不过澳洲JD依然是充满性价比的。虽然学费+生活费的支出高出香港不少,但相比美国依然划算。更重要的是,澳洲相对友好的录取标准,让很多非92出身的同学看到了希望。
不过,每一种希望都有代价。正是因为澳洲相对友好的录取标准,招来了“水硕”的质疑声。实际上,澳洲法学院和香港、英国的法学院一样,都对日常学习有很高的要求,每周几百页的reading无论任何人也不能称之为“水”。不过,对于准备读完回国的同学来说,国内HR对澳洲的认可度也是申请时需要考虑的factor。
5. 加拿大JD:冷是真冷,润是真润
加拿大,真不是人待的。电影里的枫叶国美死,现实里的枫叶国冻死。多伦多冬天零下30度,学生边铲雪边记case是常态。
想去法语区读书?能听得懂魁北克口音吗?
不过,加拿大JD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是录取难度上相对于南边邻居低了不少;其他移民条件也很宽松,毕业拿枫叶卡比美国抽H1B容易。每年不仅有很多加拿大留子选择在这里执业,隔壁美国留子也有不少会选择以加拿大作为中转站“曲线救国”。
当然,加拿大法律行业的整体待遇明显低于美国,外加生活氛围有些“单调”, 对那些有追求事业的狂热理想的同学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
6. 总结
选JD就是选人生难度模式。
土豪首选美国,最好的法学院+最受认可的法学教育,T14JD文凭=就业市场核武器,但三年的学费够在三线城市买套房。
卷王冲港新,一路打怪升级跑完5年马拉松,只要能走出来就能实现人生逆袭。
想chill一点就去澳洲和加拿大,虽然没有美国、香港、新加坡那么热门,但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还有最后忠告:读JD前先照镜子——现在的发量,三年后可能只剩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