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米兰理工大学 设计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 Giaccardi,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教授的研究聚焦于 More-than-human Design,这一新兴设计范式超越了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强调人与非人类实体(如自然生态、人工智能、微生物等)之间的共生关系。她的工作根植于后工业与后人类主义设计理念,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整合自然与人工智慧,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在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领域,教授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对人机协作、数据驱动设计以及人工智能(AI)伦理的理解。
教授的核心研究主题
- More-than-human Design:设计方法不再局限于人类需求,而是将生态系统、非人类物种(如微生物、植物)以及技术系统(如AI)纳入设计框架。例如,她研究如何通过设计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
- 人机交互与AI设计:探索AI在设计过程中的角色,强调AI不仅是工具,更是协作伙伴。她的研究关注AI的不确定性、伦理问题以及其在临床、城市等场景中的应用。
- 数据驱动设计与算法:通过数据策展(data curation)与算法设计,教授探索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原型设计,特别是在人机协作场景中。
- 实践驱动研究(Research Through Design, RTD):她倡导通过设计实践推动理论发展,强调设计过程中的反思性与实验性。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1. Rethink design: a vocabulary for designing with AI(2024)
研究内容:该文提出了一套用于AI驱动设计的词汇表,旨在帮助设计师理解和应对AI在设计过程中的角色。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AI作为协作伙伴而非单纯工具的潜力。
重要发现:研究发现,传统设计语言无法充分描述AI驱动设计的动态性与复杂性。提出的词汇表(如“协作性不确定性”“算法共生”)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
2.The making(s) of more-than-human desig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more-than-human design and HCI(2024)
研究内容:作为特刊导言,该文系统梳理了 More-than-human Design 的理论与实践,强调设计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纳入生态与技术系统。文章分析了该领域的核心挑战与机遇。
重要发现:研究指出,More-than-human Design 要求设计师重新思考人与非人类实体之间的关系,并开发新的设计方法,如生态敏感设计与跨物种交互。
3. Reflexive data cur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mbracing uncertainty in human-AI collaboration(2024)
研究内容:该文探讨了在人机协作中如何通过反思性数据策展(reflexive data curation)应对AI的不确定性。研究结合设计实践,分析了数据策展在算法透明性与伦理设计中的作用。
重要发现:研究提出了一种反思性策展框架,能够增强设计师对AI系统数据处理过程的控制,同时保持算法的灵活性。
4. Living with cyanobacteria: exploring materiality in caring for microbes in everyday life(2024)
研究内容:该文研究了如何通过设计促进人与蓝藻(cyanobacteria)等微生物的共存。研究通过材料实验与交互设计,探索了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重要发现: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可感知的材料与交互界面,用户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并照顾微生物,从而促进生态意识。
教授的学术地位
教授作为米兰理工大学Design Intelligences Institute的负责人,领导着全球领先的设计研究项目。她的国际经历(涵盖英国、美国、西班牙、荷兰、瑞典)与跨学科背景使其成为设计创新的先锋。2024年,她被意大利外交部授予“世界意大利设计大使”称号,并入选InspiringFifty Italy的“50位最具影响力科技女性”,凸显了其在全球设计与技术领域的声誉。
学术贡献
- 期刊与出版:教授担任《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影响因子4.5,Q1)的副主编,并是《Design Research Foundations》书系的编委会成员。她的研究广泛发表于《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Design Issues》等顶级期刊。
- 项目与网络:她创立并参与了多个国际研究网络,如欧洲创新培训网络 DCODE、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 AI Initiative、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的 Digital Living Initiative 以及科罗拉多大学的 ATLAS Institute。这些项目推动了设计与技术的跨学科融合。
- 荣誉与奖励:教授获得过TU Delft Technology Fellowship、Politecnico di Milano Chancellor’s Research Grant以及Fondazione ENI Enrico Mattei的“Ideas for the Future”奖,彰显了其学术成就。
领域影响力
联网搜索显示,教授的研究在 More-than-human Design 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她的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TEDx等平台引用,显示出其在全球学术与公众领域的影响力。她的 More-than-human Design 理念已被多个设计院校(如皇家艺术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采纳,用于可持续设计与生态教育的课程开发。
在HCI领域,教授关于AI设计与数据策展的研究为算法伦理与透明性提供了新视角。她的反思性数据策展框架被认为是AI设计伦理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医疗与公共政策领域。此外,她通过 DCODE 网络培养了大量年轻学者,推动了欧洲设计研究的国际化。
有话说
基于教授的研究,以下提出三点创新思考与研究方向,结合 More-than-human Design 和HCI的前沿趋势,为设计与技术交叉领域提供新思路。
1. 基于跨物种交互的生态教育平台
- 背景:教授在《Living with cyanobacteria》中展示了通过设计促进人与微生物共存的可能性。生态教育是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关键,但现有平台缺乏互动性。
- 创新思考:开发一个基于跨物种交互的数字教育平台,利用增强现实(AR)与生物传感器,让用户通过虚拟界面与微生物、植物等非人类实体互动。例如,用户可以通过AR观察蓝藻的生长过程,并通过设计干预(如调整光照)影响其生态角色。
- 可行性:可利用现有的AR技术(如Unity)与生物传感器,结合教授的材料设计方法,开发原型。试点项目可与学校或社区合作,测试教育效果。
2. AI驱动的反思性设计工具
- 背景:教授在《Reflexive data curation》中提出了反思性数据策展框架,强调设计师在AI协作中的主动性。当前设计工具缺乏对AI不确定性的支持。
- 创新思考:开发一款AI驱动的反思性设计工具,集成教授的反思性策展理念,帮助设计师可视化AI算法的决策过程与不确定性。例如,工具可通过交互界面展示算法的潜在偏见,并提供调整建议。
- 可行性:可基于开源AI框架(如TensorFlow)与可视化工具(如D3.js)开发原型,结合教授的框架进行测试。初期可应用于医疗AI设计场景。
3.城市生态系统的 More-than-human 设计框架
- 背景:教授在《More-than-human design in practice》中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设计干预。城市化进程对生态平衡构成威胁,亟需新的设计方法。
- 创新思考:开发一个 More-than-human 设计框架,用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框架结合传感器网络、AI分析与社区参与,设计人与非人类(如鸟类、植物)共存的城市空间。例如,通过AI分析鸟类迁徙数据,优化城市绿地布局。
- 可行性:可与米兰理工大学的 Design Intelligences 团队合作,利用米兰的智慧城市项目(如Milano Smart City)进行实证研究。
博士背景
Ethan Zhang,伦敦艺术大学工业设计博士生,专攻可持续性与人机交互设计。擅长运用生物仿生学原理和虚拟现实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流程。曾获红点设计概念大奖,研究成果发表于《Design Studie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等权威期刊。擅长设计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