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常见误区大盘点!你“踩雷”了几条?申请时需留意!

在美国本科申请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陷入一些申请误区,导致申请时间把控或者素材准备不及时,最终的录取结果不如意。

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些留学家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常见的思维误区,帮助大家理清申请思路~

误区1️⃣:对成绩的误解

GPA成绩对于申请美国名校来说非常重要,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在校成绩以满足申请要求。但美国本科申请不是按照成绩分数“一刀切”,在申请时招生官会综合各项要素来考量学生的能力。

因此,同学们切忌把所有规划重点都放在提高GPA成绩上,活动、文书等软实力背景也要同步提升。比如,一些成绩不那么优秀,但是文理均衡,文书有特色的学生也有机会被名校录取。

另外,目前多数顶尖高校恢复了对标化成绩的要求,但仍然有一些学校保持标化可选政策,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提交标化成绩,但如果想申请美国TOP30等顶尖大学,优异的标化成绩无疑可以很大程度上为你提升竞争力。

误区2️⃣:申请定位不合理

有些学生、家长对排名有一种盲目依赖和崇拜,只想申请TOP10或者TOP30学校,而有些缺乏考虑学生个人的综合实力😢

还有一类申请家庭,一开始就钻进了牛角尖,有非常严重的名校情节,比如非藤校不去。有目标固然是好事,但我们建议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进行合理选择,争取申请到自己最匹配的学校,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误区3️⃣:对University和College的误解

除了综合性大学之外,美国还有许多教学水平很高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而有一些申请者抱有“学院不如大学”的偏见。

事实上,美国文理学院以精英教育为主,提供小班教学,其教育水平并不逊色于综合性大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优于综合性大学。

一些优质的文理学院,如威廉姆斯学院和韦尔斯利学院,在很多当地人心中,其本科教育水平比哈佛耶鲁还要高。

误区4️⃣:对推荐信的误解

很多申请人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找名人来给自己写推荐信,但对学生不了解的名人往往是不适合作为推荐人的。

美国院校通常会要求申请者提交一份成绩报告单和两封教师评价,推荐信作为申请材料之外的补充,如果对自己的推荐信内容不够自信,可以不提交,但是需要学生尽可能将其他申请材料,比如PS、活动等准备充分,也可以收获不错的录取。

误区5️⃣:家长在申请中角色的误解

家长们对孩子的关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家长在申请阶段有过多的参与,可能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家长在留学申请中更多时间担任的是辅助的角色,而不是完全的决策者,需要学会培养孩子自己的独立性。

那么家长需要如何做呢?

1、准备阶段

父母与顾问老师应该是合作辅助学生的关系,保持及时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目前的进度,标化成绩、活动完成度、时间管理、学生申请准备中的心理变化等,都需要随时的沟通。

2、选校阶段

选校的参考信息有很多,家长都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是应该尽量培养孩子自我检索学校信息的能力,让孩子自己说出选择或者不选择学校的理由。

3、选专业阶段

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学习商科相关专业,但是孩子是否喜欢呢?他们相信:孩子现在还小,总会喜欢的。我们理解家长想为孩子未来生活做打算的苦心,但是学生不喜欢的专业,真的很难维系。

兴趣是孩子选择专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兴趣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更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进步。

4、文书写作阶段

有些家长参与度过高,对学生的文书提出很多自己的意见,必须要按照他们心中的学生形象来撰写,最终主观因素过多,反而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优势。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加州大学比计算机更热门的就业金牌专业竟然是它?录取率仅1%

下一篇

2025年KET考试官方真题全解析 KET考试新题型变化与应对策略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