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中文大学 市场营销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香港中文大学的Prof.Dai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CUHK)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的副教授,导师是行为决策与消费者心理学领域的杰出学者。他拥有天津大学学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并于法国INSEAD取得管理学(市场营销方向)博士学位。戴导师的研究聚焦于判断与决策、动机与自我控制、跨期选择以及主观幸福感等领域。他曾荣获多项国际奖项,包括欧洲决策协会双年最佳博士论文奖(de Finetti Award)、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夏季会议最佳论文奖以及CUHK青年研究者奖。
研究领域
导师的教学领域包括行为决策、商务谈判和市场营销管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以及市场策略制定。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判断与决策: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确定性或复杂情境下做出选择,探索认知偏差和启发式的影响。
- 动机与自我控制:分析个体如何平衡即时满足与长期目标,揭示自我控制机制。
- 跨期选择:研究消费者在时间维度上的决策偏好,如延迟满足与即时消费的选择。
- 主观幸福感:探讨消费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分析非消费行为如何塑造欲望和满足感。
研究分析
1.Appearance for Females, Functionality for Males? The False Lay Belief about Gender Difference in Product Prefer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24)
内容与发现:该文探讨消费者对性别差异在产品偏好中的普遍误解,即认为女性更注重产品外观,男性更注重功能。研究通过实验揭示,这种刻板印象在消费者和营销从业者中广泛存在,但实际偏好因情境而异。
影响:该研究挑战了性别营销的传统假设,建议企业重新审视基于性别的市场细分策略,为更精准的消费者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2.The Fundamental Recruitment Error: Candidate-Recruiter Discrepancy in Their Relative Valuation of Innate Talent vs. Hard Work
(Organization Science, 2023)
内容与发现:文章分析招聘中候选人与招聘者对天赋与努力的估值差异,发现招聘者往往高估天赋而低估努力,导致招聘偏差。实验表明,候选人更重视自身努力,而招聘者偏好“天生优势”。
影响:该研究为组织招聘提供了新视角,强调平衡天赋与努力的评估标准,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平招聘实践有深远意义。
3.The Memory-Search Frame Effect: Impacts on Consumers’ Retrieval and Evaluation of Consumption Experiences
(Marketing Letters, 2022)
内容与发现:该文研究记忆搜索框架如何影响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回忆与评价,发现不同框架(如时间顺序或情感导向)会显著改变消费者对体验的感知和满意度。
影响:研究为营销中的消费者体验管理提供了新工具,建议企业通过引导记忆框架优化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4.The Friend Number Paradox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21)
内容与发现:该文揭示“朋友数量悖论”: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比他人拥有更少的亲密朋友,但实际朋友数量差异不大。实验表明,这种偏差源于自我认知和比较心理。
影响:研究深化了对社会比较和主观幸福感的理解,对社交媒体营销和心理健康干预有重要启发。
5.How Non-Consumption Shapes Desir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内容与发现:文章探讨非消费行为(如延迟购买)如何增强对产品的欲望,发现适度的等待或限制会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渴望和价值感知。
影响:该研究为稀缺性营销和限量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广泛应用于奢侈品和电商营销实践。
6.When Waiting to Choose Increases Patienc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内容与发现:研究发现,延迟决策机会(如推迟选择时间)会增强个体的耐心,减少即时满足偏好。实验表明,等待机制可作为自我控制的有效工具。
影响:该文为行为干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应用于金融决策(如储蓄计划)和健康管理(如饮食控制)领域。
项目分析
1.The Impact of Resource Scarcity on Consumer Behavior: A Dual-Goal Perspectiv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2-2025)
研究领域:消费者行为、资源稀缺
内容与发现:该项目研究资源稀缺(如时间或金钱)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提出“双目标”框架,分析消费者在稀缺情境下如何平衡即时满足与长期目标。初步结果显示,稀缺会增强对高价值产品的偏好。
影响:项目为稀缺性营销和消费者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特别是在低收入群体中的消费行为优化。
2.Decision Making on An Empty Stomach: How Need States Affect Consumer Preferences in Inter-temporal Choices and Decisions Under Risk
(香港研究资助局)
研究领域:跨期选择、需求状态
内容与发现:项目探讨生理需求(如饥饿)如何影响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发现饥饿状态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即时回报和高风险选择。
影响:研究揭示了生理状态对决策的深层影响,为零售和餐饮行业的即时营销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3.Preference Construction from Non-Consumption
(香港研究资助局)
研究领域:非消费行为、偏好形成
内容与发现:该项目研究非消费行为如何塑造消费者偏好,发现延迟消费或限制性策略会增强产品吸引力,进而影响购买决策。
影响:项目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限量版产品营销和促销活动设计,提升了企业的消费者吸引力。
研究想法
1.结合神经科学探索非消费行为的神经机制
- 开题立意:基于《How Non-Consumption Shapes Desire》,利用fMRI技术研究非消费(如延迟购买)对大脑奖励系统的影响,探讨稀缺性如何激活多巴胺分泌,增强欲望。
- 可行性:结合神经科学与消费者行为,提供跨学科视角,揭示决策的生物学基础。
- 创新性:填补非消费行为神经机制的理论空白,为精准营销提供新依据。
2.跨期选择中的文化差异
- 开题立意:基于《When Waiting to Choose Increases Patience》,比较东西方文化在跨期选择中的差异,分析集体主义(如中国)与个人主义(如美国)文化如何影响延迟满足偏好。
- 可行性:通过跨文化实验验证假设,利用现有跨期选择量表确保研究严谨性。
- 创新性:为全球品牌定制跨期营销策略提供文化视角,增强市场适应性。
3.AI驱动的记忆搜索框架优化
- 开题立意:基于《The Memory-Search Frame Effect》,开发AI算法优化消费者回忆体验的框架,自动生成情感导向的记忆提示,提升品牌忠诚度。
- 可行性: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消费者数据分析,开发可测试的AI原型。
- 创新性:将AI技术引入消费者体验管理,拓展记忆框架的应用场景。
4.性别偏见在虚拟现实营销中的表现
- 开题立意:基于《Appearance for Females, Functionality for Males?》,研究虚拟现实(VR)环境中性别偏见如何影响产品偏好,探索VR广告如何打破刻板印象。
- 可行性:利用VR实验平台模拟消费场景,结合眼动追踪分析消费者注意力分配。
- 创新性:为新兴VR营销提供性别中立设计指南,推动包容性营销实践。
申请建议
1.深入研读导师论文,明确研究契合点
- 仔细阅读戴导师的代表性论文,如《How Non-Consumption Shapes Desire》和《The Friend Number Paradox》,在个人陈述中明确提及如何受其研究启发。
- 例如,可提出基于非消费理论研究社交媒体限时内容的吸引力。
- 建议订阅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和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了解最新研究动态,为面试准备前沿话题。
2.设计针对性的研究计划
- 提交一份清晰的研究计划,聚焦戴导师的研究兴趣,如跨期选择或消费者记忆。
- 计划应包含研究问题(如“延迟消费如何影响可持续产品偏好”)、理论框架(如期望理论)、方法(如实验设计)和预期贡献。
- 参考戴导师的项目(如资源稀缺研究),提出与其实验方法一致的假设,展现研究延续性。
3.突出跨学科背景与技能
- 戴导师的研究涉及心理学、市场营销和行为经济学,申请者需展示跨学科能力。
- 例如,心理学背景的学生可强调实验设计经验,计算机背景的学生可提及数据分析或AI建模技能。
- 简历中应列出相关课程(如行为经济学、消费者心理学)或软件技能(如SPSS、R、Python)。
博士背景
Charlotte,本硕985,新加坡市场营销博士毕业,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消费者行为,品牌管理,网络营销等。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和《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发表论文。擅长市场营销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DBA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