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求职如何上岸私募投资分析?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专业选择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经济学本科与商业分析硕士这两个专业,一个注重理论研究,探索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原理;另一个聚焦数据分析与实际应用,致力于为商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这两个专业看似有所区别,却又紧密相连,许多同学在求学与求职的道路上,对它们充满好奇与疑惑。

最近我们邀请到了机构求职导师Zikai,他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从校园到职场的宝贵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学术背景与求职选择

Zikai本科就读于纽约大学(NYU)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他觉得经济学理论性较强,为了掌握一门更实用的技能,选择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商业分析硕士学位。在选择研究生项目时,他主要考虑了学校排名和地理位置。由于不想再去乡下读书,且希望学校排名比本科有所提升,最终选择了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

01为什么选择商业分析?

Zikai坦言,本科经济学“太虚”,选择哥大商业分析(BA)是为了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数据分析是硬通货,能让你在美国站稳脚跟。”他建议迷茫的同学优先考虑就业市场需求高的专业,同时结合兴趣选择细分方向。

02中小型公司更“香”?

Zikai通过Handshake投递简历,最终进入一家初创私募基金。他偏爱中小型公司:“在小团队能接触更多业务,比如直接参与行业调研、与创始人对话,成长速度更快。”他推荐关注行业垂直网站(如专门发布VC/PE岗位的NYC VC Jobs),投递时附上个性化Cover Letter,重点分析公司投资案例。

03Networking的核心:主动与自信

  • “在美国找工作,Networking是隐形简历。”他分享实用技巧:
  • 活动社交:端着饮料自然加入讨论,主动介绍自己并提问,避免“学生式谦卑”;
  • 校友Coffee Chat:提前研究对方背景,邮件中突出个人亮点,例如“我对贵司某项目感兴趣,因为……”;
  • 职场融入:多与同事闲聊,甚至从篮球场、酒局挖掘机会,“纽约遍地是金融人”。

求职经历与策略

01求职时间线

Zikai在2022年底毕业,他的求职之旅从2021年初就开始了。2021年秋季,他开始找实习工作,通过海投,在2022年初获得了一家初创基金公司Obsidian的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他凭借与同事和经理的良好networking,成功将实习转为暑期实习,并在暑期实习结束后,顺利拿到了全职 offer。他建议同学们,如果想进大公司实习,最好在毕业前一年半到两年开始准备;而小公司的话,毕业前一年可以关注起来

02求职定位

Zikai找工作时,重点放在投资和咨询这两个领域,同时把数据分析相关工作当作保底选项。在投资领域,他更倾向于寻找小型的风险投资(VC)或成长型基金(growth fund)的工作,因为他认为这些工作与自己的兴趣更契合,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投资项目,并且早期投资的建模相对没那么复杂。

03求职渠道

在求职渠道方面,Zikai 尝试了多种方式。他认为学校的资源中,NYU的handshake平台非常实用,回复率比LinkedIn海投要高。而哥大的研究生项目求职资源,由于申请人数多,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此外,他还推荐了一个专门找VC工作的网站“john gannon blog”(在Google搜索“NYC VC job”,第一个结果通常就是),上面不仅有纽约的VC工作,还有其他城市甚至欧洲的相关岗位,回复率也不错。

对于海投,他每周会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在不同网站上投递简历,虽然投递数量多,但不同网站的回复率差异较大,像专门的VC网站和handshake平台回复率相对高一些,其他网站则可能低于1%

04networking 技巧

Networking在Zikai的求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分享了一些networking的小技巧,比如在networking活动中,不要过于拘谨,要主动与人交流。可以端着饮料,自然地加入别人的聊天,在介绍自己时,不要把自己姿态放得太低,要展现出自信和对对方话题的兴趣。

另外,提前了解活动出席人员名单是个好习惯,但也不用过于功利地只盯着特定的人,与身边的人交流往往也能有意外收获。在与校友进行coffee chat时,要提前对校友所在的行业和工作做一些了解,发送邮件或LinkedIn申请时,尽量个性化,展示自己对对方工作的兴趣点和独特见解,这样更能吸引校友与你聊天。

05cover letter 撰写

对于VC和growth fund等公司的申请,Zikai强调了cover letter的重要性。他建议在撰写cover letter时,先研究目标公司的投资组合(portfolio),找出你认为公司比较成功的投资案例,并阐述你对这些投资的理解和看法。同时,还可以谈谈你认为市场上在公司关注的赛道里,有哪些值得投资的项目,以此展现你对行业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

身份问题与应对

在求职过程中,身份问题是国际学生绕不开的话题。Zikai表示,对于大公司,在填写是否需要sponsorship时,他会如实填写;而对于小公司,他会视情况而定。因为小公司可能对sponsorship的流程不太了解,他就曾成功“教育”自己的老板,让其了解到sponsorship其实并不复杂,公司层面只需多付大约2000刀的律师费。他认为,如果公司真的认可你,这部分费用对于公司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创业经历与建议

01创业契机与项目

Zikai一直有创业的想法,在 2023 年初,一次跑步时听播客的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业灵感。结合自己爱喝酒的爱好,他想到可以做一个整合纽约地区餐厅happy hour信息的平台,帮助大家找到更优惠的喝酒时段和特别菜单。

于是,他开始进行市场验证,通过询问朋友、在街上做随机调查等方式,确定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2023年夏天,他组建团队,正式启动了这个名为TPSI的APP项目,目前该APP主要针对纽约地区,后续还计划开发专属优惠和推出会员服务。

02创业挑战与建议

Zikai分享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经验。他认为,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解决自己的内耗问题,因为创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容易让人陷入担忧和迷茫的状态,所以要学会调整心态。另外,找合伙人也至关重要,他建议在选择合伙人时,要确保双方对项目的看法、投入精力的意愿一致,可以问对方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不做这个项目了,对方是否还会继续做?选择回答 “是” 的合伙人,这样团队更有冲劲。

同时,他还提醒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不要花费过多精力和金钱去研究公司条款和股权架构等问题,先把想法落地,进行市场调研,迈出第一步才是关键。

03创业与身份

对于身份为学生或还未拿到绿卡的人想在美国创业,Zikai 认为不用过于担心身份问题。他以马斯克为例,指出很多时候身份并不会成为创业的阻碍,除非创业项目规模特别大。他后悔自己本科时因为担心身份问题,错失了一些创业机会,所以鼓励大家如果有想法,就尽早去尝试,不要被一些固有观念束缚。

其他工作经历与建议

Zikai 除了创业和在私募公司工作外,还做过一些兼职工作,比如为一家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项目,以及在专家网络领域提供帮助。他认为专家网络的工作适合那些不怕cold call、cold email,敢于与人打交道的同学。这份工作虽然门槛不高,但能让你了解投资公司的投资角度和不同行业的情况,适合在实习阶段尝试,为后续的求职积累经验。

回顾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Zikai认为自己可以从 “避雷” 的角度为同学们提供帮助。他强调,虽然每个人成功找到工作的方式不同,但在求职和职业规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坑是相似的,同学们要把握好大方向,避开这些常见的陷阱。同时,他鼓励大家积极与外国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身边挖掘机会,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种求职路径或工作类型中,要保持灵活性,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BU COM学院特色与申请优势详细介绍

下一篇

上海AMC8培训机构推荐 | 适合低龄娃的AMC8培训课程暑期安排出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