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传播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 Jung,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交互式媒体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专家,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及副院长(学术)。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围绕交互式媒体的社会心理学效应展开,包括视频游戏、虚拟现实系统、人机交互、人机器人交互,以及这些技术在教育和医疗辅助领域的应用。教授的研究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注重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的心理与行为,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 虚拟现实技术与医疗康复教授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疗康复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早期在南加州大学期间参与开发的虚拟现实与触觉增强系统,专门用于中风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这一研究解决了传统康复治疗面临的诸多挑战,如训练单调乏味、缺乏即时反馈等问题。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康复医学,患者可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中完成各种康复训练任务,系统能够实时追踪患者的表现并提供反馈,大大提高了康复训练的参与度和效果
- 老年人与交互式技术教授的另一重要研究方向是老年人与交互式技术的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创新技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其生活质量。这一研究方向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授深入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老年人认知训练中的应用。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下降是许多老年人面临的挑战。教授设计的虚拟现实认知-运动康复项目(VRCMR)通过结合认知任务和运动控制,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了创新的干预方法。该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还能增强其康复动力,促进积极参与。
- 人机器人交互与社会存在感人机器人交互是教授深入探索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他的研究特别关注机器人的身体化(physical embodiment)如何影响人类对机器人的社会反应和交互体验。教授与同行合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上的研究证明,具有物理实体的社交机器人比纯虚拟代理能够带来更强的社会存在感和更积极的用户体验。
- 严肃游戏与健康干预教授在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在健康干预中的应用,尤其是戒烟等行为改变领域。他的研究探讨了游戏中的信息框架(如获益框架vs.损失框架)和建模效应(如自我建模vs.他人建模)如何影响游戏的说服效果和用户态度改变。在一项创新性研究中,教授设计了一款反吸烟严肃游戏,让吸烟者通过虚拟形象体验吸烟或戒烟的长期后果。这一研究不仅验证了游戏化健康干预的有效性,也揭示了消息框架和自我表征在健康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的反吸烟宣传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和个人相关性,能够触发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和行为改变动机。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1."Agenda-setting in social TV: How and when user comments influence perceived issue importance"
2023年,教授与合作者在新媒体研究领域顶级期刊《New Media & Society》上发表。这项研究探讨了社交电视环境中用户评论如何影响观众对议题重要性的感知,将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延伸到了社交电视这一新兴媒体环境。研究发现,社交电视平台上的用户评论可以发挥二级议程设置效应,影响观众对特定议题重要性的判断。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评论量、评论情感基调以及用户的个人特征。该研究对理解社交媒体时代的公共议程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媒体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关于如何在融合媒体环境中更有效传播重要社会议题的启示。
虚拟角色的真实性感知
2."Perceived authenticity of virtual characters makes the difference"
2022年,教授在《Frontiers in Virtual Reality》上发表。该研究探讨了用户对虚拟角色真实性的感知如何影响其交互体验和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角色的感知真实性是影响用户接受度和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甚至超过了技术复杂度和图形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发现对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明开发者应更关注提升虚拟角色的认知真实性和行为自然度,而非仅仅追求视觉逼真度。这项研究也为理解人类如何处理和反应虚拟社交互动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社会存在理论和拟人化理论的内涵。
3."If You Quit Smoking, This Could Happen to You: Investigating Framing and Modeling Effects in an Anti-Smoking Serious Game"
2022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这项实验研究考察了在反吸烟严肃游戏中,不同的信息框架(获益框架vs.损失框架)和建模类型(自我建模vs.他人建模)如何影响游戏的说服效果。研究发现,损失框架(强调继续吸烟的负面后果)比获益框架(强调戒烟的正面收益)更能有效影响用户态度,尤其是当用户通过与自己相似的虚拟形象体验这些后果时。这一研究不仅拓展了消息框架理论在游戏化健康干预中的应用,也为开发更有效的戒烟干预工具提供了实证基础。
4."Exploring the Role of Language and Goal Attainment in Intergenerational Gameplay"
2021年,教授在《Journal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上发表。研究探讨了语言和目标达成在代际游戏中的作用。该研究特别关注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游戏环境中的互动体验,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游戏设计促进代际交流和理解。
研究结果表明,游戏中的语言设计和目标结构对促进代际互动有显著影响。清晰、包容的语言表达和共同的目标达成体验能够降低代际交流障碍,增强老年人的游戏参与度和享受感。这项研究为开发促进代际互动的游戏提供了重要设计指南,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中的代际隔阂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
教授的学术地位
教授在交互式媒体与社会心理学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研究成果获3300多次引用,h-index达26,发表论文主要见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等权威期刊,同时活跃于CHI等国际会议平台。
在教学方面,教授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南洋卓越教学奖和教学卓越学院首批院士称号,开设课程涵盖传播研究、人际传播等领域。其研究特点是跨学科性强,横跨传播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康复等领域,与不同背景研究者合作,将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教授的虚拟现实康复系统研究成果不仅推动技术发展,也为中风康复和老年认知训练提供创新方法。
在社会层面,教授研究聚焦老年健康、医疗康复等实际问题,成果曾被亚洲新闻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其国际化背景(美国、韩国、新加坡经历)促进了东西方视角融合,扩大了学术影响范围。
随着VR、AR和AI技术发展,教授研究领域日益重要,目前正开展确认偏误心理机制、VR促进跨代同理心等前沿项目,展现持续创新能力和广阔发展潜力。
有话说
基于对教授研究的深入理解和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以下几个方向可能代表交互式媒体与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 情境式AI与社会互动:随着大型语言模型和情境感知AI的发展,人工智能正从工具角色转向社交伙伴角色。未来研究可以探索人类如何与这些高度拟人化的AI系统建立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人类社会互动模式和心理健康。
- 元宇宙与社会身份:元宇宙(Metaverse)作为虚拟与现实的融合空间,正重塑人们的社会互动和身份建构方式。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用户如何在这些沉浸式虚拟空间中创建、体验和管理多重社会身份,以及这些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关系和边界。
- 增强认知与伦理挑战:交互式媒体技术正日益成为人类认知能力的延伸和增强工具。未来研究需要探讨这种技术增强如何重塑人类认知过程和能力边界,同时关注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如认知公平、算法偏见和数据隐私等。
- 跨文化交互设计:随着交互式媒体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文化因素对用户体验和社会影响的调节作用变得越来越显著。未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文化如何塑造人们对交互式技术的感知、使用和反应,为跨文化交互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 协作与集体智能:交互式媒体不仅是个体体验的载体,也是集体协作和智能涌现的平台。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如何通过创新设计促进虚拟环境中的有效协作和集体智能形成,为应对复杂社会挑战提供新思路。
博士背景
Cassian,美国top10院校传媒学博士生在读,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政策、文化传播与广告学。已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和《New Media & Society》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擅长将社交媒体数据与政治文化分析结合,关注信息传播与公众态度的互动关系。精通数据分析、文本挖掘与传播学理论,为相关领域的博士申请提供全面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