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挪威奥斯陆大学 哲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Mancilla,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 领土权利与环境正义的融合教授的学术研究呈现出一个显著特征:将传统政治哲学中的领土权理论与当代紧迫的环境伦理学相结合。在后全新世时代,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干旱、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洪水和极端天气事件将成为常态,我们需要规范标准来解决关于土地和自然资源使用的利益冲突。这一研究框架突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形成了真正跨学科的领土规范理论。
教授指出,当前的领土规范理论依赖于晚全新世假设(稳定和可预测的气候、地理和人口统计),而动态领土项目则在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情况下重新理论化领土概念。这种理论创新的核心在于将领土概念化为动态概念,具有变化的边界和变化的成员资格,以反映新的复杂性。
- 从主权到监护的范式转换在教授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贡献中,她提出用永久监护取代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特别是在生态区域的治理方面。这一概念借鉴了《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功模式。自1959年《南极条约》冻结了七个国家对南极的主权声索以来,这些国家加上其他47个国家在保护该大陆的和平、科学和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特别是在1991年《环境议定书》签署以来。
这种从主权到监护的转变反映了教授对传统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深刻反思。在全球安全网的概念框架下,一些人提议将世界近一半的陆地区域纳入这种治理制度(比现有的"三零三零运动"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即一些国家承诺到2030年保护其30%的土地)。
- 必要权的理论重构在基本人权理论方面,教授最重要的贡献是复兴了必要权概念。她认为,承认基本的生存权意味着需要承认在特定条件下,处于困境中的人有权利获取、使用和占用他人的财产以摆脱困境。这一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更对非法移民、全球贫困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道德框架。
教授论证,正如基本权利应当作为任何最低限度合理的财产权制度的内在限制一样,它们也应当作为任何最低限度合理的领土权制度的限制。这种论证将个人生存权与领土主权形成了创新性的理论张力。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1."Climate change and territory"
教授系统梳理了气候变化对数百万人的领土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源于气候变化的直接后果,还来自减缓政策——例如大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场的安装、将土地保护为碳汇、以及开采可再生能源技术所需的材料。
文章的理论贡献在于明确了领土作为规范概念的定义:一个描述某个主体管辖下的地方的概念,其中主体是政治组织的集体,对该地方的管辖权确保该集体的相关程度的自决权。基于这一定义,文章认为与气候变化导致的领土丧失相关的主要不公正是丧失或削弱行使集体自决权的能力。
2."From Sovereignty to Guardianship in Ecoregions"
在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发表
教授论证了气候失稳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述:创建"全球安全网"生态区域网络,通过阻止进一步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同时防止因森林砍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并允许自然碳移除。
该文章的方法论创新在于将南极治理模式应用于全球环境保护。教授指出,通过借鉴已在整个大陆成功实施的模式,可以为生态区域的全球环境议定书制定原则。
3."Outlining three arguments for Rights of Antarctica"
文章探讨了将整个南极大陆认定为具有法律地位的权利持有者的三个论证。这项研究受到Antarctica Declaration的启发,该文本由跨学科和国际学者及活动家团体开发。
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开创了将Rights of Nature框架应用于极地治理的先例。文章仔细审查了三种可能用于支持Rights of Antarctica的理由,为环境法人格在极地法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授的学术地位
- 欧洲研究理事会启动资助的学术认可教授获得了欧洲研究理事会2020年启动资助,项目编号948964,资助期为2021-2025年。欧洲研究理事会启动资助是欧洲最具竞争性的学术资助项目之一,通常授予具有突破性研究潜力的年轻学者。这一资助不仅代表了对教授研究质量的最高认可,也表明其研究方向被欧洲学术界视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必要权》的国际影响教授的专著《The Right of Necessity: Moral Cosmopolitanism and Global Poverty》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彼得·辛格评价该书为"哲学论证的最佳体现:直接、具有挑战性、文笔清晰,并专注于最重要的问题"。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的加勒特·华莱士·布朗称其为"理论上复杂且概念上创新的著作,必定会激起关于人类境况中最紧迫问题之一的世界主义思考和辩论"。
- 跨学科影响力的体现教授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哲学圈,还扩展到国际法、环境研究、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她是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成员,研究关键词包括极地治理、环境、气候变化、荒野、价值观、政治哲学、环境伦理、领土、资源权利。这种跨学科的认可表明其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为奥斯陆环境人文学院的重要成员,教授定期参与环境人文学科的对话,推动了哲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对话。
- 学术声誉的量化指标虽然引用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学术影响力,但教授的55项研究成果获得了377次引用,这在哲学领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特别是考虑到她的职业阶段。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在伦理学、政治哲学、环境哲学等多个子领域都产生了影响。
有话说
- 后全新世范式的理论创新教授提出的后全新世范式代表了政治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转向。传统的领土权理论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假设之上,但气候变化正在根本改变这些基础条件。动态领土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质疑了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主要规范假设——例如,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财产权确保正义——在现在和未来的充分性。
这种理论创新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它不仅重新定义了领土和领土代理为动态概念,还提出了一种动态的、跨学科的方法论,将环境研究、地理学和国际法整合到政治哲学中。这种方法论创新可能为未来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
- 环境正义的新维度教授的研究为环境正义理论贡献了新的维度。传统的环境正义主要关注污染和环境危害的分配不平等,而教授将焦点扩展到领土流离失所和资源获取的问题。她指出,气候变化的两个核心挑战是为那些将失去领土的人提供公正的重新安置,以及在采取减缓措施时进行公正的决策过程。
这种方法的创新性在于它认识到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根本的政治问题,涉及自决权、领土主权和集体权利的重新配置。
- 权利基础框架的扩展在人权理论方面,教授的贡献在于将传统必要权概念与当代全球贫困相结合。她指出,大多数关于全球贫困的自由主义道德和政治辩论都集中在富人对需要帮助者的正义或援助义务上,但很少仔细审视权利持有者自己可以做什么来实现其权利的目标。
这种视角转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不仅为理解非法移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框架,还为草根运动和集体行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当需要是合法的时候,"扒窃、偷盗、占屋和占用未使用的土地"等行为将被重新解释为行使必要权的实例。
- 南极作为模式的方法论创新教授将南极作为全球治理模式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她目前正在撰写一本以南极为灵感的书,探讨全球系统性资源的领土治理。这种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从一个看似边缘的案例研究中提取普遍原则。
《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功表明,即使在没有传统主权的情况下,多边合作也可以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这为重新思考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具体先例,特别是在全球系统性资源的管理方面。
博士背景
Aristotle,985哲学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擅长运用跨文化哲学和现象学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伦理困境和技术哲学问题。在研究人工智能伦理与东方智慧传统的对话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研究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和《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重要期刊。擅长哲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