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温泉之城,孕育创新与未来”
Where heritage inspires innovation
提到英国西南部的巴斯(Bath),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罗马浴池与优雅的乔治亚建筑。但在这座古老温泉城的另一面,隐藏着一所极具现代气息的研究型大学——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
1966年建校的它,是英国“红砖后”的代表高校,以理工科与商科实力见长,科研与产业结合紧密。尽管校史不长,却在短短半个世纪内跃升至全球知名大学之列,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148位,在英国学生满意度调查中长期高居前列。
巴斯大学的校园坐落于山顶,四周绿意盎然,俯瞰整个古城,既有小镇般的宁静,又有国际学府的多元氛围。可以说,巴斯大学为那些希望在学术与实践并重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提供了一片理想土壤。
巴斯大学的强势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Architecture&Mechanical Engineering)
巴斯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在英国久负盛名,常年稳居全英前十。课程强调可持续发展与工程实践结合,学生在学习建筑设计、美学理论的同时,还需掌握结构工程、环境科学等跨学科知识。学校与行业保持紧密合作,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项目。例如,巴斯工程学院与欧洲多家企业合作推进“零碳建筑”研究,学生能在课堂之外直接面对未来城市挑战。毕业生多进入建筑事务所、咨询公司或公共规划部门,既有扎实学术背景,也有行业敏感度。
商业与管理学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巴斯管理学院是全英最年轻却最具活力的商学院之一,其MBA和管理学硕士在全球排名中表现不俗。学院注重小班化教学与案例研究,推崇“边学边做”的理念。学生常常与企业合作解决真实商业问题,如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供应链中实现绿色转型。学校强调领导力、跨文化沟通与伦理思考,培养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做出可持续决策的管理者。值得一提的是,巴斯的毕业生就业率极高,商学院校友网络遍布世界五百强企业。
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
巴斯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可追溯至建校初期,是其王牌专业之一。它以“实验驱动教学”著称,学生从大一就需动手参与实验室和设计项目,从小型机械零件到整车系统都有机会实践。学校拥有专门的汽车工程研究中心,与F1车队和英国航空航天企业保持合作关系。许多巴斯的工程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接触尖端科技,毕业生深受制造业与高新技术行业欢迎。
化学与药学(Chemistry and Pharmacy)
巴斯的化学与药学专业在科研和应用层面都有很强的影响力。药学专业强调“病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不仅学习药物设计与药理学,还要参与医院与药房的实习,理解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则有机会进入国际实验室参与科研合作,毕业生常进入制药、化工或环境保护领域。巴斯的药学在英国专业认证体系中长期保持领先,是医药行业人才的稳定输送地。
巴斯大学的知名校友
杨洁篪
中国前外交部长
杨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巴斯大学被忽略的冷门宝藏专业
音乐与声学(Music and Acoustics)
虽然巴斯大学并非以艺术学科闻名,但其音乐与声学研究具有独特特色。依托工程学院的支持,该专业在“声音科技”方向表现突出,吸引对音乐与科技融合感兴趣的学生。毕业生常在媒体、电影、游戏和声学设计行业找到施展空间。
国际发展与社会政策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olicy)
这是一门常被低估但极具现实意义的专业。学生需系统学习全球化进程下的发展不平衡、贫困治理、公共政策设计等议题。巴斯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停留在理论探讨,还与国际NGO和政府组织合作,提供实地调研与实习机会。许多毕业生进入联合国机构、国际发展咨询公司或慈善组织,从事政策研究与社会创新工作。
巴斯大学的本科生申请
巴斯大学的研究生申请
具体招生信息可看官网👇
https://www.bath.ac.uk/
巴斯大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不追求剑桥式的历史厚重感,也不强调伦敦高校的国际化喧嚣,而是选择了一条“学术与产业并行”的道路。无论是工程学院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还是管理学院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导向,都体现了学校务实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巴斯这座小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宁静而独特的学习环境,古罗马浴池与现代校园仅一街之隔,历史与未来在此交织。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巴斯大学既是学术成长的平台,也是自我探索的舞台。它用实实在在的科研与教学,让知识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成为改变社会与产业的力量。
第一次走进巴斯大学校园,我被那种“现代感中的平衡”打动。这里的建筑没有牛津的厚重或伦敦的张扬,却处处透露着简洁与效率。学生们或在实验室忙碌,或在图书馆翻阅资料,校园生活节奏紧凑却不失从容。
一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曾告诉我,他在本科期间参与了一个与劳斯莱斯合作的研究项目,研究如何提升航空发动机效率。他说:“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不是放在书架上的,而是能上天的。”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也许就是巴斯大学精神的最好注脚。
巴斯并不试图塑造“全能精英”,而是希望学生能在某一领域真正深入,把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对于那些既重视学术,又期待与现实世界保持紧密连接的年轻人,巴斯或许是最合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