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哥伦比亚大学大概自己也没想到:身为八大藤校之一,竟然也有被诟病为“水硕”的一天。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来源:小红书

“水硕”录取要求“水”?是课程内容“水”?还是职场和学术含金量“水”?这其中任何一点,好像都跟哥大不太沾边。

但留学读研的同学,尤其是学制较短的1年制,常常会被贴上“水硕”的标签,即便是常春藤和美国TOP30名校也不能幸免。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来源:小红书

那哥大的真实含金量究竟如何?今天就一起来揭秘一下哥大被叫“水硕”到底冤不冤?

最容易进的藤校?

客观来说,哥大这几年的扩招趋势确实明显。哥大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23,914名国际学生。

这其中,中国籍学生(含OPT)达9,923人,占国际学生总数的41.5%,哥大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录取中国学生人数远高于其他常春藤高校。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再进一步查看,超过六千名的中国新生中,只有几百人是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来源:小红书

但是人多就代表容易进吗?容易进就代表“水”吗?

哥大持有OPT在美国工作的人数为3,460人,也就是说,尽管哥大中国研究生数量众多,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依然具备竞争力

并且根据观察,进入哥大读研的同学背景都是很不错的,除了非常有优势的海本,录取学生也以顶尖985、211和中外合办为主。

根据在读的学生反馈,哥大的教授水准还是很高的,课程设置也合理,选课也很自由。

但针对哥大的舆论也不能说完全是空穴来风,如果说哥大部分专业“水”还可以理解,但直接被贴上“水校”标签,确实太冤!那么哥大哪些专业含金量很高,哪些专业又被诟病“水”呢?

含金量高的专业

金工/金数

哥大的商学院一直是王牌,含金量可以说是极高。无论金工还是金数常年位列全美排名前10,挤进了哥大就相当于挤进了华尔街,哥大的校友资源在华尔街遍地开花。可以获得很多雇主直接reach out的机会,每年整个项目的学生简历都是公开给雇主的。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作为哥大的王牌专业之一,金融工程的录取门槛很高。偏好数学或者物理背景的顶尖学霸,TOP50美本和顶尖985的候选人一大把,GRE定量平均高达169分,每年仅招25-40人左右,录取率小于5%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作为哥大工程学院的王牌专业,含金量也是毋庸置疑的。计算机系专排稳定在TOP20,学制时长2年,录取率5.8%,只是录取绝对人数多。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23届就业情况是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到达148,274美元,薪资中位数是140,000美元。其中,不少毕业生选择进入亚马逊、Meta、英伟达、微软等顶级科技巨头就业。

新闻学

新闻学院是哥大的传统王牌学院之一,学生可以在《华尔街日报》前主编等业界顶尖导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一线新闻采编。同时完成跨国调查和数据新闻等高质量项目。

新闻学院也凭借着曼哈顿的地缘优势,与全球顶级媒体“资源共生”,为学生提供可以直通行业核心的职业网络。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总而言之,哥大新闻学院非常适合拥有新闻职业理想,向往成为严肃新闻从业者的学生申请。

法学

哥大法学院常年稳居全美前五,毕业生到500人以上大律所工作的比例占80%以上,毕业生薪资中位数高达215000美元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哥大法学院学术研究以全球化视野著称,国际法、公司法、知识产权等领域常年引领行业标准。强大的教学的阵容包括白宫法律顾问、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等,师资力量不可小觑。

有争议的专业

统计学

哥大统计被大多数人吐槽的原因主要是:人多、中国人占一大半、bar低于哥大绝大部分专业、时间短、全是大课…

不过哥大在这个项目被喷得有点惨后也做了一些调整,并且统计学其实算是哥大的传统强项,尤其在现在这个大数据和AI的时代,岗位需求多,专业还是很吃香的!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哥大统计学的课程设置比较严谨,涵盖概率论、数理统计、机器学习、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统计等核心领域,同时提供金融、健康数据、商业分析等多个应用方向的选修课程。

这些扎实的训练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很多同学进入亚马逊、Meta这些大厂以及麦肯锡、BCG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

SPS学院

SPS,全称为School of Professional Studies,因为SPS录取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上课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上课的老师也可能不是全职教授,就读学生没有什么机会做研究,从而给人一种“水”的感觉。

最容易进的藤校,哥大真的“水”吗?

但是,SPS设立的最初定位不是面对需要搞科研的学生,而是面向工作人士,录取门槛没有那么高,对专业背景的包容性强也正是其优点。

像SPS学院这样所谓“夜校”的本质是:晚间授课方便学生白天实习,企业高管兼职教授带来一线行业洞察,校友网络更是覆盖金融、咨询、科技等热门领域。

现在不少人经常会给一些学校或项目下定义,而中国人多,录取背景参差不齐,上夜校等往往是学校的“原罪”

“越难进就越等于挤破头都要进去卷”“中国人多就越等于水分高”,这样的鄙视链多少是有些畸形的。哥大之所以总被拿出来讨论,一方面是因为它开设项目多,招生规模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地处纽约,曝光度高,容易被放大。

然而与其争论“水不水”,不如思考学院和项目的定位是否和自己需求匹配。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如何申请哥伦比亚大学: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下)

下一篇

瑞典各院校有哪些奖学金适合中国学生申请?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