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学博士申请有多难?

海外读博各种地区中,中国香港是一个被问及较多的地区。2025年QS排名:港大第17,港中文第36,属于世界50强名校,博士录取的话,基本是全奖。而且香港地理位置较近、东西好吃,文化相同。

最经典的一个问题是:陈老师,我想申请港大、港中文,行不行?

关于这个问题,我说行吧,似乎也不准确,说不行也不对。

今天来写一篇文章,浅析一下中国香港博士申请的情况,大概分三块内容:条件、概率、策略。申请条件香港是网申制申请。对申请者的要求分为套磁面试和网申材料。

套磁面试:这个和欧陆一样,也是要给各个教授发邮件,表达自己的科研经历、实验技能、阐述自己的动机和想法这么一个过程,拿到教授的面试机会,并在面试中搞定教授,让教授支持你的申请。

学校网申: 就算教授同意要你了,这还不行,因为中国香港是学校委员会制的,全奖博士,名额有限,这时候就需要大家同时提交线上申请,再做第二次筛选了。

网申的时候,比较看重下面几项:

1、语言成绩:雅思6.5;

2、本硕出身,985,211,双一流这些;

3、GPA也有较高要求:985均分在80,非895均分85-90,当然也是越高越好

4、广东人,会说粤语,适当会提升概率。

当然其他的比如文章,科研经历,获奖经历,证书等等也都是会综合考虑的。其实这样的要求算是蛮高的了。

尤其是这些年申请越来越卷之后,中国香港的录取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教授在面试之前看你不是985、211的本科,GPA低于3.5/4的话,大概率就直接pass了。

成功概率再来谈下概率,当然这个概率是根据不同申请者的实力的,比如本硕背景很好,科研很强,面试能力又一流,这样的同学当然概率会高于我接下来描述的,我描述的是一个综合感受。

首先,港大、港中文每年释放的全奖博士可能每个学校200人,落到医学、生命科学的,比如十分之一。这样算下来大概几十个名额。当然,香港的博士,一般美国人、欧洲人申请的不多,主要竞争者是香港本地人、大陆研究生和大陆去香港读硕士的同学。

每年,我这边咨询的可能就有上百个想了解香港、申请香港。真正满足背景要求,最终套磁到了教授,能走网申流程的大概在20-30人,最后成功申请上的2-3个。

大概也就是十分之一的概率。另外,中国香港的博士名额,导师之间也有竞争。和这几年大陆的一些高校大横评一样,你虽然是个博导,但是这个名额不是事先给到的,而是最后一起评审。

香港这边也是,比如你过了教授的面试,但是这个教授目前手上的课题和经费,可能在最终评审时不占先,也会导致你的最终申请失败。

所以,从经验上来看,一些教授如果面试时比较热情,申请比较上心,或者有一点行政职位,那么概率会相对大,因为教授对于拿到博士名额有信心,也就愿意花时间操心这个事情;相反有些教授面试过程比较平淡,甚至单单邮件回复支持你的申请,可能并不是对你不满意,而是自己也可能是走个流程,不见得能获得博士名额。

所以,这里也会卡掉一大半。申请策略如果有语言成绩,本硕背景OK,可以申请试试,也是有一定机会。尤其是本硕中山大学,高GPA,学硕有文章,语言交流娴熟,申请到了大牛老板,那这buff就叠满了。

如果出国读博是必选项,也可以加入其它区域一起申请,欧洲、日本、澳洲、新加坡,加一个大的区域,概率要高得多。

其他地区可以走自费,可以走csc奖学金或者csc合作渠道,很多地方是可以保底的。多说两句,为什么要保底呢,因为香港的申请一年基本就一次机会。

每年12月1日的网申。但是这个录取的结果,快的话1月录取,慢的同学可能3-4月,可能5-6月,甚至我碰到最晚的一次,9月才给录取(次年1月入学),那个同学国内都已经开学了,当然最终只能是遗憾放弃了。

以上是一点针对中国香港地区申请博士的小分析,供想了解香港医学博士申请同学一点参考。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10竞赛含金量居然这么高?几年级可以参加AMC10竞赛?

下一篇

9月SAT考情:纸老虎也是虎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