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校招生要求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于2022年6月正式成立,依据"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开展合作,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成果,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人才。
基本申请条件
根据最新招生信息,申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博士项目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学历要求:
·申请者须具有学士学位并有出色表现;
·或需要取得一年制全职研究生或两年制兼职研究生学位且成绩优秀。
2. 英语能力要求:
·托福网考(iBT)不低于80分;
·或雅思(学术类)总成绩不低于6.5分(各单项不低于6.0分);
·母语为英语,或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机构获得学士学位的申请者无需提交英语语言成绩。
3. 专业背景:
·优先考虑电气工程、自动化或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的申请者;
·在电机设计或电力电子领域具备丰富经验者优先。
奖学金情况
肖殿勋教授课题组提供全额奖学金,博士生每月津贴15,000元人民币,足以覆盖学习和生活所需。
申请流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采用全年滚动式录取方式,申请者可通过学校官网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成绩单、研究计划、推荐信等。通常需经过初审、面试等环节后确定最终录取名单。
02、教授研究方向
肖殿勋博士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助理教授,同时隶属于香港科技大学。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交通电气化与可再生能源系统
肖教授专注于电动汽车、更多电气化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电气化研究,致力于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系统性能。他领导的团队在高性能电能量转换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2. 电机设计与控制技术
团队在电机设计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包括:
·永磁同步电机(PMSM)及开关磁阻电机(SRM)的无传感器控制
·电机参数估计与系统辨识
·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电机设计与优化
·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技术
3. 电力电子变换器
研究重点包括:
·DC/DC及DC/AC电力变换器设计
·PCB设计与样机测试
·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电力变换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在电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
4. 电池管理系统
团队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电池状态(SOC、SOH)估计算法
·电池参数辨识技术
·非线性观测器设计
·抗干扰电池管理技术
5. 机器人伺服系统
研究内容涵盖:
·机器人伺服电机精确控制
·速度波动抑制技术
·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估计
·动态表面控制技术
03、创新研究想法
基于肖殿勋教授团队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几个可行的创新研究计划:
1. 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型电机控制方法
研究思路:传统电机控制方法高度依赖精确的电机模型,而实际应用中电机参数可能随温度、负载等因素变化。可以构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传统控制理论的混合控制策略,通过在线学习电机特性,实现自适应、高性能的电机控制。
技术路线:
·设计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电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数据
·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电机动态特性
·将深度学习预测与经典控制器结合,形成混合控制架构
·在实验平台验证控制性能,并与传统方法对比
预期成果:开发出适用于各种工况的自适应电机控制算法,提高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降低转矩波动,实现更高效的能量转换。
2. 智能热管理的电池系统优化研究
研究思路:电动车辆中电池性能对温度极为敏感,特别是在极端温度下。可开发智能热管理系统,通过预测电池温度变化趋势,主动调整冷却/加热策略,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技术路线:
·建立电池热-电耦合模型,分析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
·设计基于强化学习的热管理策略,根据行驶模式和环境条件优化热管理
·开发温度均衡控制算法,消除电池包内温度梯度
·构建硬件在环测试系统验证算法有效性
预期成果:实现电池包温度的精确控制与均衡,延长电池寿命20%以上,提高极端温度下的可用容量,并降低热管理系统能耗。
3. 高集成度车载电力电子系统研究
研究思路:传统电动汽车电力电子系统通常由分立的变换器组成,占用较大空间且效率损失较高。可研究将电机驱动、DC/DC转换、充电系统集成的多功能电力电子架构,实现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的综合解决方案。
技术路线:
·分析各子系统功率流向,提出资源共享架构
·设计新型电力电子拓扑,支持多功能操作模式
·开发协同控制策略,实现无缝模式切换
·制作样机验证系统性能
预期成果:开发出比传统分立系统体积减小30%、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的集成电力电子系统,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可靠性。
4. 基于电力电子的高效无线充电技术
研究思路:现有无线充电系统效率较低且对位置敏感。可研究基于宽禁带器件(SiC/GaN)的高频谐振变换器和新型磁耦合结构,实现高效率、位置不敏感的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路线:
·分析磁场分布,设计新型耦合结构提高耦合系数
·研发基于SiC/GaN器件的高频变换器,降低开关损耗
·设计自适应阻抗匹配网络,应对位置变化
·开发双向功率流控制策略,支持V2G应用
预期成果:开发传输效率超过92%、位置容忍度增加50%的无线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更便捷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