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类学硕博项目盘点——英美欧篇

选人类学项目时,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只看排名。

人类学项目之间差异极大,国家背景、学派传统、导师网络和田野资源,才是选择项目的关键。

哈佛、牛津固然强,但若研究东南亚移民,莱顿或新国立可能才是最优解;有些排名一般的学校,却因坐拥顶尖电影学院、医学院或区域研究中心,更能塑造你的研究与未来发展。

本篇,我们盘点人类学起源地——英美与欧陆的人类学硕博项目,帮你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01、🇺🇸美国|人类学的“黄金标准“

美国一直是全球人类学的“黄金标准”,不仅文化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考古学这

四大分支齐全,还在医学人类学、数字与视觉人类学、环境与可持续研究等新兴方向发展成熟

黄金在哪里?

学科完整度: 顶尖大学提供跨分支训练,从理论课程到语言学习,再到全球田野,培养独立研究能力;

学术网络和资源: 系里常与医学院、法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合作,使研究可横跨村落民族志到数字平台,美国人类学至今塑造全球学术话语。

但现在博士Funding趋紧,竞争更激烈,一线名校资金也会存在不确定性,在选择项目和导师时要多一步考量。比如:

• 加州体系与区域研究和批判传统结合紧密,经费仍相对充足。

• 若目标是应用人类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等项目与NGO、政府和社区长期合作,Funding也相对稳定。

出路

学术方向上,顶尖教职挺难进的,虽非不可能,但概率极低,需面对紧张缩紧和全球竞争,但学术路上也还有很多路可走,比如跨学科院系教授、进入社区大学,或者回国发展。

另一条路就是走向应用领域,虽然很多人觉得人类学没出路,但其实不是,职业可能性远超传统认知,很多岗位未必要求人类学背景,但受过训练的人往往能凭独特视角和跨文化能力脱颖而出。

美国的人类学硕士多为博士过程中的阶段性学位,学制1–2 年;

博士通常5年起,最常情况下是在6–8 年毕业。真正以就业或独立研究为目标的终端硕士(terminal MA)项目很少。

申请美国博士项目不强制要求已有硕士学历,有相关课程经历即可。

推荐项目

全球人类学硕博项目盘点——英美欧篇

02、🇬🇧 英国|社会人类学为核心

英国人类学的传统不是宽口径的四大分支,而是以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为核心,把制度、权力、政治经济学紧紧编织进对文化的研究。

在英国学人类学,不只是做田野,更被训练去思考:制度如何塑造日常生活?殖民与后殖民权力如何延续至今?各校提供丰富跨学科机会,从政策研究到国际发展项目,让学生的研究直接链接现实议题。

英国的另一张独特底牌是殖民地档案与发展研究。伦敦是这门学科的藏宝地,殖民地档案馆与移民研究中心让学生可以第一手接触“帝国遗产”与当下社会的交错。

SOAS和LSE在非洲、南亚、中东的田野研究资源首屈一指,你可能真的会在非洲乡村、南亚城市的街头完成田野,而不是只在书本上研究“他者”。

职业出路上,英国的培养逻辑明显面向国际舞台。学者们往往走向NGO、国际组织、发展研究中心、博物馆和文化产业,具备把理论转化为政策、展览或社会项目的能力。

硕士项目普遍为一年制,紧凑但高强度。

博士申请竞争与美国一样激烈,需要明确的研究计划和扎实的学术潜力。

推荐项目

• Cambridge|MPhil/PhD in Social Anthropology

• Oxford|DPhil in Anthropology

• LSE|MRes/PhD in Anthropology;MSc Social Anthropology(政策和社会研究)

• SOAS|MPhil/PhD in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发展人类学、区域研究);MA Social Anthropology;MA Anthropology of Global Futures and 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与全球议题)

• UCL|MPhil/PhD in Anthropology;MSc Digital Anthropology(数字人类学)

全球人类学硕博项目盘点——英美欧篇

03、🇪🇺 欧洲|强调思想史和理论

人类学在19世纪于欧洲成形,和哲学、历史、民族学紧密相连。与美国的“四大分支”框架、英国的社会人类学传统不同,欧洲大陆更强调思想史与理论厚度,把宗教、哲学、社会理论作为文化研究的起点。

因此,这里培养的不是单纯的方法使用者,而是能在田野与思想史之间穿梭的“思考者”。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北欧。

瑞典、挪威等地的人类学传统长期扎根于福利国家与社会民主背景,研究议题常聚焦移民、环境、性别与全球不平等。

哥本哈根大学和奥胡斯大学在人类学QS排名稳定在前列,强调长期田野与跨学科训练;斯德哥尔摩大学与奥斯陆大学则在福利政策、性别研究与环境人类学方面成果丰厚。

对于想在社会转型、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议题上深耕的学生,北欧提供了独特的学术土壤。

欧洲学术圈竞争激烈,博士名额稀缺,本地语言(法/德/荷/北欧语)往往是前置要求

硕士项目多为一年制(荷兰为主),北欧和德奥则以两年制为主。前者适合快速明确研究兴趣、为博士冲刺;后者更有利于积累学术成果。

对有志于文化遗产、国际发展或政策咨询的同学,这里既有深厚的思想资源,也有直通NGO、国际组织的机会。

推荐项目

全球人类学硕博项目盘点——英美欧篇

写在最后

全球都有优秀的人类学项目,但如果要找学科的“源头”与“高地”,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是无法绕开的三大板块。

美国建立了“四大分支”体系(文化、语言、考古、生物),在博士培养和经费支持上最为成熟。

英国以社会人类学为核心,强调权力、制度与后殖民研究,长期与国际组织和发展议题紧密相关。

欧洲大陆承载着哲学、人文与思想传统,更注重理论深度与区域沉浸,适合对思想史和跨文化研究有热情的学生。

对申请者来说,关键不是“哪里更强”,因为哪里都强,而是哪里更适合你。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IGCSE经济怎么学?核心知识点有哪些?附IGCSE培训课程

下一篇

美国招生官最反感的六大文书主题!不少中国学生还在写!你中枪了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