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莱顿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Bu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荷兰莱顿大学 历史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荷兰莱顿大学的Prof. Bu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荷兰莱顿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Bu(662)

Philippe Buc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中世纪史学者,现任莱顿大学中世纪盛期和晚期史教授。他的研究长期聚焦于西欧和中欧中世纪的宗教与权力关系,当前研究转向比较史学领域,将日本纳入研究视野,重点探讨宗教与武装暴力的互动机制。

教育背景方面,Buc教授拥有丰富的跨文化学术经历:1981年获Swarthmore College学士学位,1982年获Paris I大学Maitrise es arts学位,1987年获U.C. Berkeley硕士学位,1989年获EHESS Paris(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职业经历上,他于1990-2011年在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正教授,2011年起任职于莱顿大学,同时承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研究分析

近期期刊论文

  1. Oaths in premodern Japan and premodern Europe: an introduction, Medieval Worlds: Compar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19(2023): 3-21.该文作为比较研究的导论,开启了前现代日欧誓言文化的对比探讨。
  2. Introduction to premodern war and religions: comparison, issues and results,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34(1): 1-19.该研究系统阐述前现代战争与宗教比较研究的议题、方法及初步成果。
  3. Christianity's stamp: of hybrids, traitors, false peace, massacres and other horrors,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34(1): 123-144.该研究分析基督教对战争中混合文化、背叛行为、虚假和平及屠杀等现象的影响。

当前研究项目

Buc教授目前与日本中世纪史学者紧密合作,开展“1600年前日本与欧洲战争的行为、体验及纪念比较研究”。该项目突破单一区域史研究范式,通过跨文化对比揭示宗教因素在战争实践与记忆构建中的共性与差异,是中世纪史比较研究的前沿方向。

研究想法

  1. 仪式符号在日欧中世纪战争动员中的对比研究:结合Buc教授对“仪式危险”的研究及当前比较项目,可聚焦基督教圣物(如圣十字架碎片)与日本神道教法器(如御神酒)在战前动员中的使用场景、象征意义及实际效果。通过分析欧洲十字军东征与日本战国时期的史料,探讨宗教仪式符号如何转化为军事行动力,以及不同宗教体系下符号动员机制的差异。
  2. 圣经注释与佛教经典对战争伦理的塑造比较:基于其《L'ambiguïté du Livre》的研究基础,可拓展至佛教经典(如《仁王经》)在日本中世纪战争中的解读与应用。对比中世纪欧洲神学家对《旧约》战争叙事的注释,与日本僧兵对佛教“护国”思想的阐释,分析两种宗教文本如何为战争行为提供伦理正当性论证,以及这种论证逻辑的演变轨迹。
  3. 前现代日欧战争记忆的传承机制:宗教场所与口述传统的角色:围绕战争纪念主题,可研究欧洲教堂墓碑铭文、宗教节日游行与日本寺院供养塔、战地传说在战争记忆传承中的作用。通过对比两者如何借助宗教空间与口述文本固化战争记忆,揭示宗教在塑造集体历史认知中的具体路径。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准备优先修读中世纪史、宗教史、比较史学相关课程,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重点阅读Buc教授的核心著作(如《Holy War, Martyrdom, and Terror》《The Dangers of Ritual》)及2023年发表的比较研究论文,梳理其学术思想脉络。同时补充日本中世纪史基础知识,推荐阅读《日本中世史》(坂本太郎)等入门书籍,了解日本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宗教状况。
  2. 研究计划打磨研究方向需紧密贴合教授当前的比较研究议题,明确提出跨文化视角下的具体研究问题。例如:“13-15世纪欧洲十字军与日本僧兵的宗教动机对比研究”“中世纪日欧战争宣誓仪式的宗教象征差异分析”等。研究计划中需说明史料来源(如欧洲教会档案、日本寺院文书)、研究方法(如文本分析法、比较史学方法),并预判可能的研究创新点。
  3. 语言能力提升英语作为学术交流核心语言,需达到熟练读写水平,能独立完成英文论文写作与学术答辩。德语是维也纳大学的工作语言之一,建议具备基础的德语沟通能力,便于参与课程学习与学术活动。若研究涉及日本史料,日语能力将成为重要优势,可提前进行日语N2及以上水平的准备。
  4. 套磁与材料准备套磁邮件需简洁明了,突出对教授研究的深入理解,附上1-2页的研究计划概要及个人学术简历。可具体提及对其某篇论文的见解,如“您在《Oaths in premodern Japan and premodern Europe》中提出的誓言文化比较框架,为我研究日欧战争伦理提供了重要启发”。同时准备1-2篇过往学术写作样本(如课程论文、毕业论文),优先选择与中世纪史或比较研究相关的作品,展示学术写作能力。
  5. 学术潜力展示若有参与过历史研究项目、学术会议或发表过相关论文的经历,需在申请材料中重点体现。可尝试撰写与教授研究方向相关的短文(如“中世纪欧洲战争中的宗教仪式初探”),在套磁时作为附件提交,展现主动研究的积极性与学术潜力。

博士背景

Chronicle Zhou,985历史学院博士生,专注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研究。擅长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和跨学科方法,探索历史文献中的潜在模式和长期趋势。在研究唐宋时期官僚制度演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历史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研究成果发表于《历史研究》和《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等重要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世界地球科学挑战资格轮火热报名中!

下一篇

上海三公备考难吗?上海三公培优规划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