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德国慕尼黑大学 哲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慕尼黑大学的Prof. Valentini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Prof. Dr. Laura Valentini是国际政治哲学与伦理领域的知名学者,现任慕尼黑大学(LMU Munich)哲学与政治理论教授。
教授的学术履历丰富且具有国际影响力:2020-2021年任伦敦国王学院哲学、政治与经济学教授;2018年获歌德大学法兰克福Justitia Amplificata访问研究员职位。学术荣誉方面,她于2023年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员,2019年凭借著作《Morality and Socially Constructed Norms》获蒙特利尔政治理论书籍手稿奖,2015年获菲利普·勒弗休姆奖(Philip Leverhulme Prize,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2010年获欧内斯特·巴克爵士奖(Sir Ernest Barker Prize)。
研究分析
代表性论文解析
- 《Morality and Socially Constructed Norm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作为最新专著,该书核心探讨“社会建构的规范如何塑造道德判断与行为”。不同于传统将道德视为先天或普世的观点,Valentini提出社会建构规范(如文化习俗、制度规则)并非道德的“外在框架”,而是道德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道德义务(如对特定群体的责任)源于社会共同建构的规范体系。该书为伦理与社会本体论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被领域内视为社会建构主义伦理研究的关键成果。
- 《On Public-Identity Disempowerment》(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2022):文章聚焦“公共身份剥夺”现象,即社会制度或文化实践通过否定个体的核心公共身份(如种族、性别、宗教身份),导致其政治与社会权利受损。Valentini通过分析少数群体的边缘化案例,提出“公共身份尊重”应作为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则,为身份政治时代的平等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 《Freedom as Independence》(Ethics, 与C. List合作):该文挑战了传统“自由即无干涉”的定义,提出“自由作为独立性”的新范式——真正的自由不仅是不受他人干涉,更在于个体拥有“对抗干涉的能力”,即经济、社会与政治资源的自主掌控。这一理论为分析弱势群体的自由缺失(如贫困导致的自由受限)提供了更具解释力的工具,被广泛引用于社会正义与自由权的研究中。
- 《Ideal vs. Nonideal Theory: A Conceptual Map》(Philosophy Compass):文章系统梳理了政治哲学中“理想理论”与“非理想理论”的概念边界与关系——理想理论聚焦“完美正义社会的原则”,非理想理论关注“现实不完美情境下的正义实现路径”。Valentini提出二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理想理论提供目标指引,非理想理论需结合现实约束调整策略。该文成为政治理论方法论研究的经典文献,为后续正义理论的实践转向奠定了基础。
核心研究项目
- “The nature and relevance of normative powers”:探索“规范性权力”的本质与意义——即个体或机构通过语言或行为“创设道德义务或权利”的能力(如承诺产生的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项目结合社会本体论与伦理学,分析规范性权力的来源(是社会建构还是先天赋予?)及在民主制度、人权实践中的作用,试图为“如何正当行使规范性权力”提供理论依据。
- “Freedom as independence”(与C. List合作):项目通过实证与规范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如劳动者、少数族裔)的“独立性缺失”现状,提出政策层面的干预方案(如社会保障制度、反歧视法律),实现理论研究向现实应用的转化。
- “The methodology of analytic political theory”:聚焦分析政治理论的方法论问题,探讨“概念清晰性”“逻辑一致性”“实证关联性”在政治理论构建中的平衡。项目批判了部分分析理论“过度抽象、脱离现实”的局限,提出“规范分析需结合经验事实”的研究路径,为政治理论的方法论创新提供指导。
研究想法
结合Valentini的研究领域与当前社会议题,可提出三个具有可行性的创新研究方向:
- 数字时代的“算法规范性权力”研究:教授的“规范性权力”项目聚焦传统主体(个体、机构),而数字时代算法(如社交媒体算法、信用评分算法)正通过数据分类、推荐机制“创设”新的社会规范与权利义务(如算法歧视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创新点在于:分析算法是否具备“规范性权力”?其权力来源是技术本身还是背后的人类主体?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规范算法的规范性权力,避免其损害个体自由与平等——这一方向可拓展教授的规范性权力理论至数字伦理领域。
- 全球正义视域下的“气候移民公共身份”研究:教授的“公共身份剥夺”理论主要关注国内群体,而气候移民作为全球正义的新议题,其“气候受害者”的公共身份常被忽视或否认,导致其权利得不到保障。创新点在于:将“公共身份尊重”原则延伸至全球层面,分析国际社会对气候移民身份的建构过程,提出“气候移民公共身份的全球认可机制”,如纳入国际人权法框架——这一方向可深化教授的全球正义与身份政治研究。
- 社会建构规范与人工智能伦理的交叉研究:教授的《Morality and Socially Constructed Norms》探讨了人类社会的规范,而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如自动驾驶的道德抉择)常依赖人类预设的规范。创新点在于:研究“如何将社会建构的道德规范(如不同文化中的生命价值排序)转化为AI可理解的伦理算法”,同时分析AI对人类社会规范的反作用(如AI决策是否会重塑人类的道德判断)——这一方向结合了教授的社会建构伦理理论与前沿科技伦理,具有跨学科创新性。
申请建议
1.学术基础:夯实理论与方法功底
- 核心理论掌握:系统学习政治哲学经典与当代理论,包括罗尔斯《正义论》、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教授的《Morality and Socially Constructed Norms》及《Freedom as Independence》等代表作,理解社会建构主义、自由平等主义等流派的核心观点,能清晰辨析不同理论的分歧与关联。
- 方法论训练:掌握分析哲学的基本方法(概念分析、逻辑论证),同时了解实证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教授的项目强调规范与实证结合,具备基础的实证研究能力(如二手数据整理、访谈设计)将更具竞争力。可选修“政治理论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
- 外语能力:除英语外,若具备德语能力更佳(她任职于慕尼黑大学,部分研究与德语区学者合作),但非必需;需确保英语读写能力足以应对学术写作与文献阅读。
2.研究能力:积累相关学术实践
- 论文写作:撰写1-2篇与她研究方向契合的学术论文(如本科/硕士毕业论文、课程论文),主题可围绕“社会建构规范与道德”“自由与独立性”“全球正义”等,重点展现概念分析能力与逻辑论证水平。若有机会,尝试投递国际政治哲学或伦理学期刊(如《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Ethics》的学生专刊或会议论文集)。
- 学术研讨参与:参加政治哲学、伦理领域的学术研讨会(线上或线下),主动提问或点评,了解领域前沿议题;若所在院校有相关研究小组,积极加入并参与文献研读与报告,培养学术交流能力。
- 导师交流准备:提前阅读她近3年的论文与著作,梳理1-2个具体研究问题(如“社会建构规范如何影响全球人权共识?”“算法规范性权力是否符合自由即独立性的标准?”),在套磁邮件中清晰阐述问题及自己的初步思考,体现对其研究的深度理解。
3.材料准备:突出匹配度与创新性
- 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需紧密结合教授的研究项目,明确选题与她研究方向的关联。结构应包括:研究问题(如“数字算法的规范性权力及其伦理边界”)、理论框架(引用教授的规范性权力或自由理论)、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案例研究,如选取某类算法进行实证分析)、预期成果与创新点。确保研究问题具体、逻辑清晰,避免过于宽泛。
- 推荐信:优先选择教授政治哲学、伦理学课程或指导过相关论文的导师撰写推荐信,信中需突出你的理论基础、论文写作能力与学术潜力,最好能具体提及你在某篇相关论文或课程中的表现(如“该生在‘社会建构主义伦理’课程论文中,对Valentini的理论有深入解读”)。
-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简洁说明申请动机(为何选择教授的研究团队)、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论文、实践)、未来研究兴趣(与她项目的契合点),避免泛泛而谈,用具体经历展现你的学术热情与匹配度。
博士背景
Aristotle,985哲学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擅长运用跨文化哲学和现象学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伦理困境和技术哲学问题。在研究人工智能伦理与东方智慧传统的对话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研究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和《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重要期刊。擅长哲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