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简介
Andrew Z H Yee现于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Wee Kim We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担任Assistant Professor。其研究始终围绕“儿童与青少年如何使用数字技术,以及该使用行为对其发展与幸福感产生何种影响”这一核心,致力于挖掘数字媒体在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潜在作用。
1.1 关键研究领域
Andrew Yee教授的研究方向高度聚焦,且均处于“数字媒体”与“人群发展”的交叉领域,具体可分为三类:
- 青少年数字设备使用与心理健康:深入分析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数字工具的使用特征(如使用时长、内容类型),及其与青少年焦虑、自尊等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
- 学龄前儿童的屏幕媒体体验:关注学龄前儿童接触屏幕媒体的方式、时长及内容,探究这些体验对其认知能力、社交技能早期发展的具体作用。
- 电子游戏与个体发展:跳出“电子游戏必存负面影响”的固有认知,研究游戏如何帮助青少年构建身份认同,如何满足其归属感、成就感等基本心理需求,进而影响其幸福感。
1.2 学术荣誉与教学工作
Andrew Yee教授的研究成果在领域内广受认可,主要荣誉包括:
- 2022年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ICA)奖项:凭借游戏研究相关成果,获“Game Studies Division”Top Faculty Paper Award(Winner);凭借移动传播领域研究,获“Mobile Communication Division”Top Faculty Paper Award(Finalist),这两项荣誉充分体现了他在相关细分领域的学术实力。
- 研究与职业支持:2022年获Research Foundation of Flanders Travel Grant Fellowship,得以赴Ghent University开展合作研究;2019-2022年获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的Faculty Early Career Award,这一奖项是对其学术生涯早期成就与潜力的高度肯定。
教学工作上,他主讲两门与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课程:
- CS4199 Children & Media:课程内容涵盖儿童与媒体的互动模式、媒体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家长如何引导儿童合理使用媒体等。
- CS4150 Health Communication:以健康传播为核心,探讨如何通过有效传播改变个体的健康认知与行为,与他在食物信念、媒体素养等领域的研究形成呼应。
二、近期文章和项目解析
2021至2024年间,Andrew Yee教授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于Communication、Psychology、Health领域的权威期刊,这些成果既注重方法创新,又强调实际应用,以下为核心文章的详细解析:
2.1 2024年:Unravelling passive social media use through screenomes(DOI: 10.31234/osf.io/9uywm)
该文章由Andrew Yee教授与Hannes-Vincent Krause(长期研究社交媒体与幸福感的学者)等合作完成,核心目的是解决“被动社交媒体使用(passive SMU)对幸福感影响结论不一致”这一领域难题。
- 研究背景:以往研究常将“被动SMU”当作单一概念(例如“仅浏览不互动”),但实际上,被动SMU包含多种应用、功能与内容,这种“概念异质性”正是导致研究结果混乱的关键原因。
- 关键方法:研究采用“screenomics”技术——智能手机在激活状态下每5秒截取一次屏幕,以此记录用户的数字行为序列。研究团队从20名参与者两周内产生的703,827张连续截图中,随机抽取10,000张进行内容分析。
- 核心发现:被动SMU的异质性体现在四个分析层面,分别是branded application(如Instagram、Facebook等应用)、feature(如信息流浏览、私信查看等功能)、modality(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content topics/genres(如生活分享、新闻资讯等内容),且不同层面的被动使用可能对幸福感产生不同影响。
- 研究意义:该研究首次借助screenomics技术,将被动SMU拆解为更细分的维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精准的分析单元”,有效避免了因概念模糊导致的结论偏差。
2.2 2023年:ScreenLife Capture: An open-source and user-friendly framework for collecting screenomes from Android smartphones(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55(8), 4068-4085)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解决“数字行为数据收集难”的问题,是对screenomics技术的重要完善。
- 核心贡献: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开源且易用的框架,专门用于从安卓智能手机收集screenomes数据。此前,screenomics数据收集依赖复杂技术,普通研究者难以掌握,而该框架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让更多研究者能够采用客观数据研究数字行为。
- 应用价值:该框架支持长期、连续的数据收集(如持续数月),同时能同步记录截图中的文本与图像信息,这为研究“数字行为与心理状态的实时关联”提供了可能——例如,可结合experience sampling方法(即实时调查用户情绪),分析特定数字行为发生时的心理变化。
2.3 2022年:Animal Crossing and Covid-19: A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ing how video games satisfy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during the pandemic(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800683)
这是疫情背景下的代表性研究,重点探讨电子游戏的“积极心理功能”。
- 研究问题:疫情期间,人们面临社交隔离、活动受限等问题,电子游戏(以《动物森友会》为例)能否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若能,具体通过何种方式满足?
- 研究方法: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对玩家进行访谈、对游戏内容进行分析等,以此挖掘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与心理体验。
- 核心结论:《动物森友会》通过三种方式满足玩家的基本心理需求——“虚拟社交互动”(如与游戏内好友交流)、“可控的目标达成”(如布置岛屿、完成游戏任务)、“归属感构建”(如拥有专属的虚拟空间),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
- 研究意义:该研究为“电子游戏具有积极效应”提供了实证依据,打破了人们对游戏的负面刻板印象,同时也为后续“利用游戏干预心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
2.4 2021年:两篇侧重应用的研究
- 文章1: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arenting style and parental guidance on children’s beliefs about food(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26(8), 553-565)
该研究聚焦“家庭传播与儿童健康认知”,核心发现是:教养方式(如权威型、放任型)会调节家长的“饮食引导”对儿童食物信念的影响——其中,权威型家长的引导更易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食物认知(例如拒绝垃圾食品)。这一研究为“家长如何通过沟通促进儿童健康饮食”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 文章2:Developing a perceived social media literacy scale: Evidence from Singapo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5, 2485-2505)
该研究的核心是开发“感知社交媒体素养量表”,并在新加坡样本中验证了该量表的有效性。量表包含“内容辨别能力”“隐私保护意识”“情绪管理能力”等维度,为研究者评估青少年社交媒体素养、设计媒体素养教育方案提供了可靠的量化工具。
三、未来研究预测
结合Andrew Yee教授现有的研究脉络,以及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趋势,其未来研究可能集中在以下方向,这些方向既具有学术创新性,也具备实际社会价值:
3.1 screenomics技术的跨场景与跨人群应用
目前,Andrew Yee教授的screenomics研究多集中于短期(如两周)、特定人群(如青少年),未来可能向两个方向拓展:
- 跨人群延伸:将研究对象从青少年、学龄前儿童,扩展到老年人(探索数字适老化过程中,屏幕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职场人群(分析工作与生活场景下,数字设备使用的边界与压力)等群体。
- 长期追踪研究:借助ScreenLife Capture框架,开展为期数月至数年的纵向研究,探索数字行为模式的长期变化(如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演变),以及这种变化对长期心理健康(如抑郁风险)的影响。
3.2 青少年数字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现有研究多以“描述数字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为主,未来可能转向“设计并验证干预方案”:
- 基于媒体素养的干预:结合2021年开发的“感知社交媒体素养量表”,设计针对青少年的媒体素养课程,重点提升青少年在被动SMU中的“内容辨别能力”(如识别社交媒体中“完美形象”的滤镜效应)、“情绪调节能力”(如减少因社会比较产生的自卑情绪),并通过实验验证课程对自尊、焦虑等心理指标的改善效果。
- 家庭层面的干预:基于2021年“教养方式与儿童食物信念”的研究,将研究范围扩展到数字领域,开发“家长数字引导手册”,指导家长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如权威型教养下的“共同浏览”“理性讨论”),降低青少年被动SMU的负面影响。
3.3 电子游戏积极干预潜力的深入探索
2022年关于《动物森友会》的研究,已验证了游戏的心理支持功能,未来可能进一步挖掘:
- 特定类型游戏的干预效果:例如,研究“教育类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运动类游戏”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与情绪的影响,或“叙事类游戏”对身份认同混乱青少年的引导作用。
- 游戏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将游戏与健康传播结合,设计“健康饮食游戏”“疫苗知识游戏”等,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认知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