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学时,不少同学会觉得:历史不就是背知识点、写论文吗?可真正上课后才发现,美高历史的核心根本不在“记住事实”,而在“理解观点”。
比如说老师会抛出一个问题:“美国革命是保守的还是激进的?”,要求学生阅读材料,从不同史料中找证据、建立论点、课堂讨论、甚至写出一篇完整的paper。
这种讨论式、证据导向和写作要求让很多新生一时无所适从。有的同学觉得是阅读的问题,有的同学觉得是上课讨论的问题,还有的同学觉得是写作的问题...
那么这些共性的问题到底有没有比较合理的,或者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一起来看:
问题1——美高历史课的学生痛点
美高历史课的中国学生痛点基本都会集中在写作上,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学生反馈,但凡在9年级觉得历史方面有难点,大概率都归因于学生在写作上面出问题了。
因为美高历史课的设置中,作业通常情况下会让学生去写作(虽然还会有一些阅读或简答题,但写作的占比非常大),因此,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无论有材料还是没材料,我们都把它归于写作问题。
一般来讲,写作部分至少能够占到最终GPA分值中的30%以上,有时候甚至会有可能占到70-80%,也就是老师基本不布置平时课堂的选择题小考,所有的作业和考试完全是写作。
所以写作对于美高历史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如果GPA不理想,在历史这一块,基本归因都是写作上面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
问题2——美高历史写作的三大问题
第一,不重视老师的评分标准,或者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评分标准
很多美高历史老师评分标准是量化评分,写作也是分为多个维度来综合给学生打分,比如文章开头占多少分,论点占多少分,分析占多少分,证据占多少分等等。
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其实有很多就是不清楚老师对写作是怎么打分和要求的。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看评分标准,写作的时候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来。举个例子,有的历史老师特别在意语法,1个语法错误扣2分,学生错了3个语法点就被扣掉了6分,别的地方再稍微扣一点分数,最终这篇作文的成绩就只有B;但有的老师却更侧重分析,即使语法有少许错误也不会扣分。所以,了解老师的评分标准是必须的,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知道老师的侧重点以及评分标准。
第二,不了解美高历史课写作的行文习惯,导致文章出现严重的结构硬伤
美高历史课的写作有严格的结构,开头段包含什么内容,论点怎么写,中间段包含什么内容,结尾段和开头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等。这些都是在考察结构这个维度。
但是,由于很多学生之前没接触过,就使用托福的写作结构来应付美高写作。事实上,托福的结构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用来写美高历史课论文远远不够。
有的同学开头段没有引入,被扣分;有的论点写的不清楚,被扣分;有的中间段没有主旨句,被扣分;有的主旨句和总论点没有关联,被扣分;有的中间段没有论据或者没有分析,被扣分...诸如此类文章结构出现硬伤问题,基本得分都会在B-及以下。
第三,文章分析不够深入
一般来讲,写作能拿到B意味着文章的框架和结构没有硬伤,但B和A得分文章的区别,大部分情况是在于分析的深浅与好坏。
有的同学证据选得不够精准,或者出现细节性错误;有的同学证据有,但是分析很少;有的同学有一定的分析,但是分析比较浅显等等,这都是常见的和分析有关的问题。
比如有学生写一篇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文章,其中一个影响是殖民者带来的病毒使得美洲原住民大规模死亡,影响了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结构。这个文章论点很好,学生也抓得很准,但是当学生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没有用任何历史证据来支撑这个论点和展开分析,为什么这些病毒会造成原住民死亡,以及原住民的死亡是如何影响当地的人口结构的。像这样缺乏证据和分析的文章,最后就只能在B档。
问题3——如何提升历史写作的分数?
建议一:注意提升内容的准确性
如果学生对于历史史实记忆混乱、时空错乱,这肯定是不行的。美高的历史老师对于写作中的事实性错误容忍度非常低。如果出现明显硬伤,很有可能会被直接归为B以下甚至C。所以,第一步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建议二:系统学习历史写作的框架和分析
写作框架和分析是得高分的两个必要条件。缺少任意一个,成绩都很难提升。但大部分美高老师在高中阶段都不会再给学生细致地讲解要怎么写,框架怎么搭,如何做分析。所以如果这两个部分有问题的学生,需要系统的进行学习。
建议三:好的文章是谈出来的
在美高,甚至美国大学,基本默认一个原则:好文章是谈出来的。如果想要把握老师的喜好,需要学生跟老师反复的沟通,了解老师的偏好和要求,不断地修改,这样才能够写出来老师所想要的文章。
当然,也有很多同学会过于焦虑,认为老师说半天讲不清楚,听不懂自己也很难受。首先想要告诉大家不要过于焦虑,因为个人喜好本身就很抽象,能够准确的表达确实很难。
但是在office hour的时候,可以尝试让老师举一个符合他喜好的例子,通过老师举的具体例子来研读,推测出老师的喜好。
建议四:注意研读老师之前给的评语
当每次看到老师给的分数不符合自我预期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分数,首先要看看老师的评语说了什么。
比如老师认为在某个部分需要加一点内容,那我们就能总结出来老师对结构的要求是什么。可能有的老师的评语在学生写的观点部分写了个“what”,此时就可以推测出,原来是自己文章的观点写得不清楚,老师希望的是从这里继续展开来写。
通过老师的评语,我们可以从蛛丝马迹中看出来,老师希望文章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可以通过满足老师的具体要求,来尽可能的完成不错的文章。同时还可以扬长避短,如果老师觉得哪些部分不行,之后的文章中就尽可能去规避这样的问题。
建议五:注意研读高分文章
中国老师可能在小学初中写作的时候,就会找一些范文,通过分析和解读范文,来展示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到了美高历史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平移这样的办法,大家可以看看写作得分高的同学是怎么写的,然后把高分文章和自己的文章做比较,看看自己所欠缺的部分在哪里。
比如,通过对于高分文章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文章出现了哪些结构性的问题,以及美高老师喜欢的文章标准。同时,还可以通过研读高分文章,借鉴解决自己文章内容性的问题。
在美高的学习体系中,历史课不是“记笔记、写作文”这么简单。它考验的是学生能否在史实中提炼论点、找到证据、并以清晰、逻辑严密的方式表达出来。
对于刚入学2个月的中国学生来说,感到吃力是正常的——这说明你正在从“被动接受知识”迈向“主动思考历史”。只要能够耐心梳理知识、训练写作结构、多与老师沟通并不断修改,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都会在一次次写作中被打磨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