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剑桥大学官方公开的2025 cycle中国学生数据,去年共有近2900位中国人申请剑桥大学,其中有722左右的学生都申请了自然科学这个专业。

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s)不只是中国学生申请剑桥大学时最热门的专业,也是剑桥大学本科最受欢迎的专业。
这个专业统一了大部分的科学类专业,如生物、化学、物理、地球科学、材料等多个专业。

在本科申请阶段分为两大方向:生物(biological)和物理(physical)。生物方向包含所有生物领域,物理方向还会涉及部分化学内容。

不过两个方向并非是完全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个人学习路径,而是会影响申请流程,比如面试时会遇到的面试官和问题类型。
01、不要只准备所申请方向的知识内容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剑桥自然科学虽然在申请时会分为生物和物理两个方向,但并不是说面试时只会问这两个学科的内容。
尤其是物理方向,学生还需要准备化学和其他感兴趣的学科方向的内容。

02、提前准备多种类型,正式面试有随机性
虽然剑桥面试的核心考察内容是一致的,但每个学院、每个面试官的风格会有所不同。
剑桥/ IC/ UCL/ 曼大/华威大满贯
有些老师会问到 PS(个人陈述)中的内容,有些不会,我觉得这种不确定性其实也挺好的——毕竟正式面试有随机性,每场的提问重点都可能有所不同。
回顾整个准备过程,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还是由外教主导的模拟训练带来的“沉浸感”。我最终的面试经历和我的模面很相似,正是因为和这些外教老师的频繁练习,所以我在实际面试当天反而没那么紧张了,状态更自然,表现也更稳定。
03、不要太纠结笔试,考完就调整心态准备下一项
NSAA 6.2/ 6.7/ 9
当时我笔试考完后,就觉得自己没有考得很好,心态上就有一些动荡。所以我就觉得后续的面试非常重要,因此面试准备时的压力就很大。
因为面试的形式和题目比较随机,考察的东西也比较难,所以我做了很多模拟面试,尽可能地接触更多的面试场景。最终实际面试我觉得和模拟面试的形式还是很相似的,主要是以问答展开。不过在经历了多次模拟面试之后,我的心态会有一些改变,也会更从容一些。
当时给我做模拟面试的crystal和TMR老师,我对他们印象很深刻,在模拟过程中,我们不断交流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的课程状态比老师单讲会更有帮助,也帮我避掉了很多坑。
04、不要紧张,面试官们更看重思考的深度而非口语
从自卑到自信,我了解面试的真实逻辑
申请季最大挑战其实还是面试,因为我一开始其实挺自卑的,总觉得自己的口语不够好,没有那么标准。后来和外教老师们模拟的过程中,他们告诉我,面试官们更看重思考的深度而非口语。
如果是一个母语者在面试中说了一大段看似很有道理的话,但其实内容很浅显的话,那这也不是招生官们想要的。因为表达的重点不在于你说得够快够多,而是你在表达的时候要边说边思考,而且牛剑招生本地学生和国际学生也可能是不同的竞争池子,所以我觉得大家也不要担心这个问题,相信自己、做好准备就好。
整个面试准备过程我大概做了40多次模拟面试,最开始在模面的时候,老师们会帮我过文书的问题,我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列了出来,在真正面试前又看了几遍,这样确保文书相关的问题都能答出来。模面到了后面其实已经有点“麻”了,但我很开心的是感觉自己已经懂了面试的技巧。
05、勇敢去说,不要害怕
重申剑桥自然科学,首申面试失利
面试准备的时候,我是先复习了一些我之前看过的书籍,然后在我的脑海中大概过了一些关于文书的表述,比如如果要聊这部分那我应该怎么去说。
其次因为面试最后不是可以向教授问两个问题嘛,当时是Blue已经帮我整理了一部分面试官的资料、做了一些预测,最后也确实有三位面试官是我们预测过的老师。
第一场面试是化学,我和Blue的老师也商量过这个策略,她也是Peterhouse学院的。我们先是了解了一下这些老师的背景,然后其中有一个老师比较喜欢给学生推荐书籍,所以我最后就问了老师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两本化学的书籍。就先是大致了解了一下面试官的背景,再相对应做了一些策略调整。
然后生物面试的面试官本身就是研究进化的,正好我对进化非常感兴趣,也有一些比较深刻的想法和疑问。当时我是问了一个关于genomic competition的问题,当时我感觉面试官他其实有一点小小被震撼到的,后面我们就聊了聊这个内容,最后我也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获。因为讨论这个问题也让我们的面试大概extend了十分钟左右,可能也是我被录取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