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顶尖PhD导师招生(Michael Chi Wang CHAN教授)

【全奖博士】香港城市大学顶尖PhD导师招生(Michael Chi Wang CHAN教授)

今天我们为大家解析的香港城市大学 化学系博士生导师Prof. CHAN,同时分析该研究方向的创新idea发展前景。有希望了解的院系和导师研究方向也欢迎大家联系我们~

一、院系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化学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以催化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为核心研究方向,注重理论创新与工业应用的结合,依托学校科研平台与跨学科资源,在材料化学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作为Prof. Michael Chi Wang CHAN的附属任职院系,聚焦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两院系的交叉协作构建了从分子催化到材料应用的完整研究链条,为科研项目提供多维度支撑。

二、导师简介

Prof. Michael Chi Wang CHAN出生于香港,1978年移居英国。他在Durham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学位与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于催化剂设计与聚合技术领域。博士后阶段于香港大学从事发光材料研究,1998年任该校研究助理教授。2004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副教授,2018年晋升为教授,同时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附属教授。

学术影响力方面,其Scopus引用量达6465次,h-index为40——这一指标意味着有40篇论文被引用至少40次,反映成果兼具原创性与持续影响力。他累计发表115项研究成果,主持19个科研项目,获3项重要奖项:2018年当选香港青年科学院创始成员(Founding Member, Hong Kong Young Academy of Sciences),2011年获“亚洲卓越邀请报告奖”(“Invited Lecture of Asia Excellence” Award),2007年获三井化学催化科学鼓励奖(Mitsui Chemicals Catalysis Science Award of Encouragement)。国际交流上,曾在XXII-ISHC(葡萄牙里斯本,2022)、ISHHC-16(日本札幌,2013)等顶级会议作全会/主题报告,并在大阪大学、明斯特大学等担任访问学者。

三、导师研究领域解析

Prof. Michael Chi Wang CHAN的研究聚焦催化化学与高分子材料交叉领域,核心方向包括:

  1. 后茂金属催化剂(post-metallocene catalysts)开发,其关于C-H···F-C相互作用的研究被选为《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封面文章,并于2015年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发表综述;
  2. 多核配合物催化体系,2024年在《Dalton Transactions》发表两篇关键论文,分别探讨双-[C(sp3)-螯合]Ti2催化剂的取代基构象效应,以及共面双核4族后茂金属配合物的烯烃聚合性能;三是功能材料合成,主持香港研究资助局(GRF)项目,开发几何约束配体架构与共轭金属基可卷曲材料。此外,他与工业界合作紧密,在烯烃聚合催化剂领域获8项国际专利。

四、创新idea思考

团队研究创新体现在四方面:

  1. 形状持久双金属设计策略(Shape-Persistent Bimetallic Design Approach),通过刚性配体构建双金属催化剂,利用金属中心协同效应(Cooperativity)提升烯烃共聚效率,2025年相关会议论文展现其在辛烯(Octene)共聚中的应用潜力;
  2. 取代基构象调控,在双核Ti催化剂中,芳基桥连配体的X取代基可精准调整活性中心构象,进而控制聚合物重均摩尔质量(Mass Average Molar Mass)等关键参数;
  3. 刚性连接多核组装体催化,依托GRF项目开发多核金属配合物,利用金属间协同实现小分子高效转化;
  4. 催化-材料交叉创新,将共轭聚合物与金属催化结合,研发兼具发光(Luminescence)与催化性能的可卷曲材料。

五、就业前景或职业规划

  1. 学术路径可申请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后岗位,后续从事催化材料、高分子合成等方向研究,晋升助理教授或研究员。
  2. 工业界化工行业中,可担任催化剂开发专家,推动聚烯烃催化剂工业化;高分子材料领域,参与功能材料(如共轭金属基材料)研发与工艺优化;制药、新能源行业也亟需催化技术人才,岗位涵盖研发工程师、技术主管等。

得益于Prof. Michael Chi Wang CHAN团队的工业合作背景(8项国际专利),毕业生在技术转化环节具备实践优势,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当AI遇见光:为什么全球顶尖大学都在押注“光互联”?英国与澳洲相关专业全解析!

下一篇

2025香港升学必看!本地生与非本地生政策新规:学费差5倍学额这样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