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G5大学本科,除了填UCAS表格、写文书、参加笔试等常规的申请流程之外,部分还会邀请学生参加面试。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所有的专业、所有的本科申请人都需要参加面试,面试由各个学院的教授组织,但全校发面邀、面试和发Offer的时间一致。
另一所需要面试的G5大学是帝国理工学院(IC),与牛剑不同,帝国理工只有一部分专业需要参加面试,面试由各个专业所属的院系组织,面试形式、时间及放榜时间不同。
既然英国TOP3都有面试,那彼此之间有什么区别?如果同时申请了牛剑和IC,面试又该怎么准备?
01、面试的核心:考察潜力与匹配度
理解面试的核心和面试官究竟要考察申请人什么特质,可以帮助我们在准备面试时找好方向,事半功倍。
牛剑:可教性考察
牛剑面试实质上是一堂被压缩到二十多分钟的“牛剑迷你小班课”(即入学后的tutorials和supervisions)。面试官在不断地追问与提示中,判断学生能不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被引导、被启发,是不是一个值得教的学生。
对于申请牛剑的学生来说,面试最重要的不是答对所有问题,而是要能在教授给出的信息和提示里,把思路一步步打通,并展示你的思考过程给面试官看。

牛剑面试的面试官都是学院里的教授
帝国理工:是否匹配
帝国理工的面试更看重学生是否和所申请的课程匹配(a good fit)。比起牛剑的面试来说,形式更多样化。
帝国理工面试需要提前准备的内容
02、面试的形式:IC更多元化
牛剑:2-3位面试官与1个申请人
正如前述所说,牛剑面试模拟的是小班制度,面试会由2-3个面试官来面1个学生。时长大约在20-30分钟之间,部分申请人可能需要参加多场面试,具体根据所申请的学院和专业有所不同。
牛津大学已官宣所有的学院、专业都会采取线上面试,目前面试时间已公开: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牛津面试时间表
剑桥大学则是线上与线下面试并行,今年纯线上面试的学院有17所,通过whereby和Zoom(不同学院二者择其一)进行。

而Emmanuel College和King's College今年则要求全员线下面试,不能前往的学生还需要提交表格告知学院。
此外还有一批“线上与线下混合面试”的学院,具体的面试形式会根据学生的居住国家和申请的课程而异。

帝国理工:多元化面试模式
帝国理工的面试比起牛剑就要多元化很多,不同专业的面试形式和内容可能都不一样。大部分专业还是选择线上面试,也有专业会线下面试。
有视频面(即自己录一段视频)、1v1面、线下小组合作、多次迷你面混合....

IC医学专业的“多场景面试”
比较普遍的是1v1与导师的深度对谈,面试官会从申请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历及PS中提到的兴趣点切入,探讨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
而像群面则多是小组合作,考察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有部分专业会有同时有群面与1v1面,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除了30分钟的1v1单面之外,还有45分钟的基于工程解决问题的小组任务。

帝国理工面试时间表
03、如何同时准备牛剑与IC的面试
综上,牛剑和帝国理工的面试本质上、形式上都有不小差别。但同时申请牛剑与帝国理工的同学们很多,大家可能会担心准备上是否会混淆核心、时间线是否合适。
这些问题都不用焦虑,不论是牛剑还是帝国理工,重点都在学生的思维展示和知识储备上。最大的区别只是形式,储备好足够的专业内容知识、训练灵活应变的能力即可。
关于是否会问“PS"
从过往学生的面试经验来看,牛剑面试的另一个区别是“会不会问PS“相关的问题。
一般来说,帝国理工都会问到PS相关的内容,但牛剑不一定。大家在准备面试时,建议都提前过一遍PS内容,把涉及的知识点温习一遍。
25fall 剑桥自然科学/IC化工录取
牛剑面试的三大底层逻辑
第一点是面试一定有办法把问题推到你知识储备之外;
第二点就是你的可教性;
第三点就是academic interest学术热情,这个概念相对抽象一些。如果你是愁眉苦脸地坐在电脑前像上班打卡一样面试,那面试官肯定也不会觉得开心,那他对未来三年或四年来教你这个事情就不会有下一步的想象。
帝国理工:PS内容要提前准备
IC我面试的是化学工程专业(chemical engineering),面试官先是问了我PS里的一段实习经历,后来做了一个类似于估算的题目,虽然我当时感觉一般但最后也被录取了。
面试准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准备的时间越充分,最终的表现也会呈指数级提升。具有牛剑G5潜质的学生,在模拟面试结束后一定会主动花一些时间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在面试中给出的答案有哪些不足,以及如何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