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Conte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浸会大学 视觉艺术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浸会大学的Prof. Conte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香港浸会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Conte (689)

Angelo Lo Conte现任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同时担任研究副主任及视觉艺术研究学部协调员。他于墨尔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9年加入浸会大学前,曾在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艺术史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6-2017),并于2018年成为威尼斯David Rosand图书馆与研究中心首位ACIS研究员。其研究获得多个权威机构支持,包括香港研究资助局、澳大利亚政府、美国文艺复兴学会、墨尔本Ian Potter博物馆、Burlington杂志基金会等。作为意大利艺术学会项目委员会成员,他长期深耕早期现代艺术领域,学术背景兼具跨学科视野与扎实的历史研究基础。

研究分析

Lo Conte教授的研究聚焦1450-1700年视觉文化与艺术社会史,核心议题围绕“早期现代艺术家的经济生活”“艺术与残疾的交叉领域”“聋人画家的生平与职业轨迹”展开,近年成果呈现明显的议题延续性与深度拓展。

论文方面

  1. 2022年发表于Renaissance Studies的“A visual testament by Luca Riva, a deaf and mute pupil of the Procaccini”该文通过梳理聋人画家Luca Riva(Procaccini学派弟子)的视觉作品,首次系统分析了早期现代聋人艺术家如何通过图像语言构建身份认同,因填补残疾艺术史个案研究空白获年度论文奖。
  2. 2023年在Italian Studies发表的“Vita e carriere di pittori con sordità attivi in Italia nel periodo 1550-1700”将视角从个案扩展到群体,系统考察了1550-1700年意大利聋人画家的职业生态,为理解残疾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提供了宏观数据支撑。
  3. 2024年即将出版的“Leonardo's Writings on the Deaf: Friendship and Art Practice in Early Modern Milan”文章进一步结合达·芬奇的文献,探讨聋人群体与艺术家群体的社交网络,实现了“个体-群体-文化语境”的研究递进。

科研项目上,他主持两项香港研究资助局课题:

  1. 2020-2022年的“The colours of silence: untold stories of deaf painters in early modern Europe”(沉默的色彩:早期现代欧洲聋人画家的未知故事),首次系统性挖掘欧洲范围内聋人画家的史料,打破以往艺术史对该群体的忽视;
  2. 2023-2025年的“Seeing the Invisible: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Disability in Early Modern Europe”(看见不可见:早期现代欧洲残疾的视觉再现)该研究将研究从“残疾创作者”延伸到“残疾主题的视觉表达”,拓宽了艺术与残疾研究的维度。
  3. 他还主持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学项目“Incorporating Virtual reality (VR)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Art History and Theory”(2022-2023)该研究体现了将数字技术融入艺术史研究与教学的创新尝试。

研究想法

基于Lo Conte教授的研究脉络,可衍生三个方向的创新研究点:

  1. 跨地域比较:明清中国与早期现代欧洲聋人艺术家的视觉表达差异”。教授现有研究集中于欧洲,而明清时期中国也存在聋人书画家(如清代聋人画家高凤翰),可对比两者在创作媒介(欧洲油画vs中国书画)、身份认同(职业艺术家vs文人自娱)、社会接受度上的差异,探讨不同文化语境下“残疾”与“艺术”的互动逻辑,为全球残疾艺术史研究提供东西方对话视角。
  2. “物质文化视角下残疾艺术家的创作工具与技术演变”以教授关注的Procaccini学派聋人弟子为切入点,分析早期现代欧洲聋人画家使用的画笔、颜料、画架等工具是否存在适应性改造,这些工具改良如何影响其绘画风格(如笔触、构图),并结合当时工艺史资料,还原残疾艺术家与工匠群体的互动,填补“工具-创作-身份”链条的研究空白。
  3. “数字人文方法在早期现代残疾艺术史中的应用”借助教授擅长的数字技术,可构建“早期现代欧洲残疾艺术家数据库”,整合其作品、生平、 patrons(赞助人)信息,通过GIS地图呈现其地理流动轨迹,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梳理其与艺术圈的连接,量化分析残疾艺术家的职业成功率与赞助模式,为传统艺术史研究提供数据化支撑。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

  • 需具备扎实的早期现代艺术史基础(尤其15-17世纪欧洲艺术),熟悉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流派与社会背景;
  • 语言能力方面,除英语外,建议掌握基础意大利语(因研究多涉及意大利艺术史料),能阅读意大利语原始文献或研究著作者更具优势;
  • 数字技能可提前学习基础VR技术、数字人文工具(如Zotero文献管理、GIS空间分析),或参与艺术史数字化相关课程,契合教授对数字教学与研究的关注。

2.研究计划准备

  • 需紧扣教授核心议题,避免泛泛而谈。可从三个具体切入点入手:
  • 聚焦未被关注的早期现代欧洲聋人艺术家个案(如17世纪西班牙聋人画家),延续其“残疾艺术家生平”研究;
  • 选取某类残疾主题的视觉作品(如盲人形象的绘画),拓展“残疾视觉再现”课题;
  • 结合数字技术,提出用数据库或VR还原某残疾艺术家创作场景的研究方案。研究计划需明确史料来源(如欧洲档案馆、博物馆藏品),并说明与教授现有项目的衔接性。

3.材料准备

  • Writing Sample建议提交与早期现代艺术史或残疾研究相关的论文,若有个案分析类文章(如某艺术家生平研究)更佳,需体现对原始文献的解读能力与历史语境分析能力;
  • 套磁邮件需具体提及教授的某篇论文或项目(如讨论“The colours of silence”项目中某类史料的使用),说明自己的研究兴趣如何与之契合,避免空泛表达“对您的研究感兴趣”;
  • 推荐信优先选择艺术史领域学者,若推荐人熟悉早期现代艺术或跨学科研究,能更精准评价申请人的学术潜力。

博士背景

Freya,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设计博士生,专注于可持续时尚与智能纺织品研究。擅长融合传统工艺和前沿科技,开发环保创新面料。曾获国际羊毛标志大赛金奖,研究成果发表于《Fashion Theor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shion Desig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等权威期刊。擅长相关方向PhD申请指导和文书撰写。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11月香港中学开放日大盘点 想要探校的家长朋友们尽早预约哦

下一篇

国际学校到底该不该读?一篇讲透选择背后的利弊与真相!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