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隆德大学艺术史学系顶尖PhD导师招生(Peter Bengtsen教授)

【全奖博士】瑞典隆德大学顶尖PhD导师招生(Peter Bengtsen教授)

今天我们为大家解析瑞典隆德大学 艺术史学系博士生导师Prof.Bengtsen,同时分析该研究方向的创新idea发展前景。有希望了解的院系和导师研究方向也欢迎大家联系我们~

一、院系简介

Peter Bengtsen教授隶属于Lund University(隆德大学)的Division of Art History and Visual Studies(艺术史与视觉研究学部)

隆德大学作为瑞典顶尖高校,在人文艺术领域拥有深厚积淀,其艺术史与视觉研究学部以跨学科视角为核心特色,聚焦艺术与社会、文化、技术的多元互动。学部不仅注重传统艺术史研究,更积极拓展当代视觉文化领域,为学者提供了探索公共艺术、街头艺术等新兴议题的学术平台,且依托Pufendorf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等科研机构,推动跨领域学术协作与创新。

二、导师简介

Peter Bengtsen现任隆德大学艺术史与视觉研究学部副教授、高级讲师。自2006年起,他便致力于街头艺术(street art)研究,学术成果丰硕,累计发表研究产出79项,主持及参与项目16项,开展学术活动336次。

其研究历程中,三部专著具有里程碑意义:2014年出版首部街头艺术研究著作《The Street Art World》;2018年由Almendros de Granada Press出版《Street Art and the Environment》,探讨艺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2023年同出版社推出《Tracks and Traces》,聚焦涂鸦写作(graffiti writing)研究的视觉方法。

此外,他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协调隆德大学普芬道夫高级研究所“城市创造力”研究主题,并于2019年5月联合创立跨学科研究网络“Urban Creativity Lund”,持续推动艺术与城市文化的交叉研究。

三、导师研究领域解析

  1. 街头艺术的艺术与社会属性研究:这是Bengtsen教授的核心研究方向。他将街头艺术视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的文化现象,通过《The Street Art World》等著作剖析其发展脉络、创作生态及与公众空间的互动关系,揭示街头艺术在反映社会议题、推动公共对话中的独特作用。
  2. 艺术与环境的关联性探索:在《Street Art and the Environment》中,他深入探讨艺术如何影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分析街头艺术等视觉形式对环境议题的呈现与反思,为生态文化研究提供了艺术学视角。
  3. 涂鸦写作的视觉研究方法:最新专著《Tracks and Traces》构建了针对涂鸦写作的视觉研究方法论,通过系统的视觉分析框架,解读涂鸦作品的符号意义、创作语境及传播机制,填补了该领域方法论研究的空白。
  4. 公共艺术与医疗领域的跨界应用:其当前活跃项目“Burden of Proof? On creating and using art in the healthcare sector”(2024/08/01-2026/06/30),探索艺术在医疗场景中的创作与应用价值,研究艺术如何缓解患者痛苦、改善医疗环境,体现了艺术研究的实践转向。
  5. 当代公共艺术的历史与实践:2024年他参与编辑《Dates Doors Then & More》,并撰写章节“We Overfeed Our Heroes Until They Explode. A public artwork forty years in the making”,聚焦公共艺术作品的历史脉络与当代意义,展现了对公共艺术长效价值的关注。

四、创新idea思考

  1. 街头艺术的社会批判性深度挖掘:可结合Bengtsen教授的研究基础,进一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街头艺术对地域文化认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批判性表达。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城市街头艺术作品,探究其如何成为边缘群体发声的载体,丰富街头艺术的社会理论维度。
  2. 数字时代涂鸦写作的传播与演变研究:基于《Tracks and Traces》的视觉方法论,拓展数字媒介对涂鸦写作的影响研究。分析社交媒体中涂鸦作品的传播路径、受众互动及创作形式变革,探讨数字技术如何重塑这一传统视觉艺术的表达边界。
  3. 艺术介入医疗的实证效果评估:针对“Burden of Proof?”项目,可引入量化与质性结合的评估方法。通过采集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工作状态等数据,结合深度访谈,实证分析艺术干预对医疗环境的具体影响,为艺术疗愈的标准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4. 环境艺术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延续艺术与环境的研究方向,探索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主题街头艺术创作的机制。分析此类参与式艺术实践如何提升社区生态意识、促进邻里协作,构建艺术驱动的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就业前景或职业规划

依托Bengtsen教授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特性,毕业生可在多领域拓展职业路径:

  1. 学术研究领域: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艺术史、视觉文化、公共艺术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在街头艺术、艺术跨学科应用等细分领域具备独特竞争力。
  2. 文化艺术机构:就职于美术馆、当代艺术中心、公共艺术基金会等,负责展览策划、公共教育项目设计,或参与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的调研与实施。
  3. 文创与传媒行业:在文化创意公司担任艺术顾问,或在媒体平台从事艺术评论、视觉文化内容策划,结合对街头艺术等流行文化的理解,打造差异化内容产品。
  4. 公共与社会服务领域:参与政府文化部门的公共艺术政策制定,或加入非营利组织推动艺术疗愈、社区艺术项目,将艺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实践。
  5. 国际组织与跨文化项目:凭借对跨文化艺术现象的研究经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从事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多样性推广等工作。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古北耀华春季班特色课程 | 交互方向 “沉浸式设计与3D内容创作” 这波学习正改写你的职业未来!

下一篇

普渡大学中国学生友好时代终结!录取率暴跌至个位数 仅为印度1/6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