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为大家解析香港教育大学 音乐教育学系及博士生导师Prof.Zhang,同时分析该研究方向的创新idea和发展前景。有希望了解的院系和导师研究方向也欢迎大家联系我们~
一、院系简介
Dr. Zhang Le-Xuan所属的香港教育大学(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UHK)是香港顶尖的师范类高校,其课程与教学学系在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
该系聚焦课程设计、教学法创新及教师专业发展,尤其在音乐教育、跨学科教学等细分方向形成特色,依托丰富的中小学合作资源与国际学术网络,推动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深度融合。系内常联合幼儿园、中小学及国际教育机构开展实证研究,为教育政策制定与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二、导师简介
Dr. Le-Xuan ZHANG拥有完整的教育与实践履历:
教育背景教授获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博士(EdD)、波士顿音乐学院硕士(MA)及武汉音乐学院学士(BA)学位,兼具东西方教育理念积淀;学术经历上,曾担任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深耕教育研究领域。
实践经验教授曾任职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公立学校及中国深圳国际学校(含国际文凭IB学校),不仅担任音乐教师,还兼任课程主任与执行校长,熟悉K-12阶段音乐教学与学校管理。
专业认证教授持有哈特福德大学K-12柯达伊教学法(Kodaly Teaching Approach)I-III级证书、对话视唱练耳(Conversational Solfege)I-II级证书,以及戈登学院幼儿教育“音乐第一步”(First Steps in Music)证书,具备扎实的音乐教学法功底,且拥有五年以上K-12音乐教师培训经验,擅长分享创新教学策略。
三、导师研究领域解析
Dr. Zhang的研究聚焦四大核心领域,且均体现“理论-实践”双向联动特征:
学校音乐教育:核心是探索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如她在《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24)中提出“音乐示范课”(music demonstration lessons)的定义,指出这种以表演为基础的课型能显著提升中国大陆教师的教学技能,填补了该课型学术研究的空白。
跨学科/超学科教育(如STEAM):侧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实践,代表研究为《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25)中“从舞蹈到科学”的上海幼儿园超学科STEAM教育研究,验证了以舞蹈为载体的音乐-科学融合教学的可行性,为幼儿阶段跨学科教育提供新路径。
形成性评估:聚焦音乐教育中的评估机制革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25)一文分析中国大陆音乐教师的形成性评估意图与实施现状,而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访谈研究(《中国音乐教育》,2025)则梳理了该评估方式的实施策略与现实挑战,为教学评估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贯穿于各类研究中,强调教学活动需围绕学生需求设计,如在创新音乐课堂教学研究(Routledge,2025)中,通过中国课堂案例展现如何将学生兴趣与能力发展融入教学环节。
四、创新idea思考
结合Dr. Zhang的研究脉络,可延伸以下创新方向:
AI辅助音乐形成性评估工具开发:基于她对形成性评估的研究,可设计适配K-12音乐课堂的AI评估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分析学生视唱音准、节奏,结合课堂互动数据(如参与度、创意表现)生成实时评估报告,帮助教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解决传统评估耗时、主观性强的问题。
非遗音乐与STEAM教育的融合路径:将中国非遗音乐(如皮影戏配乐、古琴艺术)纳入跨学科框架,设计“音乐-历史-工程”融合课程。例如让学生通过复刻传统乐器理解声学原理(科学)、绘制乐器结构图纸(工程)、编排非遗音乐短剧(艺术),实现文化传承与跨学科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特殊教育中的音乐跨感官教学策略:针对自闭症、视障等特殊学生群体,探索基于多感官整合的音乐教学法。如利用触觉(盲文乐谱、乐器触感)、听觉(节奏游戏)、动觉(肢体律动)联动设计教学活动,研究其对特殊学生沟通能力与情绪管理的影响,丰富 inclusive education 实践。
五、就业前景或职业规划
音乐教育研究领域毕业生就业路径多元,可结合学术与实践优势选择方向:
学校教育领域:进入国际学校、优质公立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师或课程协调员,凭借跨学科教学与形成性评估专长,设计特色音乐课程;或入职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区域音乐教育政策制定与教学质量评估。
教师培训与教研机构:加入高校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或专业教研机构,从事音乐教师培训工作,如推广柯达伊、戈登教学法,或参与国家级/地方级音乐教研项目,推动教学方法革新。
教育出版与科技行业:在教育出版社担任音乐教材编辑,开发融合跨学科理念的教材资源;或入职教育科技公司,参与音乐教育类APP、在线课程的内容设计与研发,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数字化教学产品。
学术研究与深造:继续攻读博士后或进入高校任职,聚焦音乐教育跨学科、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等方向开展研究,通过发表高水平论文、主持科研项目,成为该领域学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