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化学系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Wang)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香港大学 化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Wang,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Dr Wang Mingfu的研究方向涵盖多个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形成以“天然产物”为核心的交叉研究体系。

  1. 酶促褐变与化妆品化学(Enzymatic browning and cosmetic chemistry):酶促褐变是食品加工和化妆品储存中的关键问题,其本质是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生成褐色物质的过程。Dr Wang的研究聚焦于该反应的调控机制,既可为食品保鲜提供技术支撑,也能为化妆品中天然成分的稳定性提升提供解决方案——例如通过筛选天然抑制剂延缓植物提取物在护肤品中的变色问题。
  2. 中草药与天然产物化学(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这是其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重点挖掘中草药及天然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不同于传统提取分离,Dr Wang团队结合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技术,实现对活性成分的精准鉴定与定量,为中草药现代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新药研发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奠定基础。
  3. 功能性食品与疾病预防(Functional foods & Disease prevention):研究围绕“食品-健康”关联展开,探索天然食品成分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例如通过动物实验或细胞模型,验证发酵食品、植物提取物对慢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效果,体现了“食药同源”的研究转化思路。
  4. 美拉德反应研究(Maillard reaction):作为食品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美拉德反应既影响食品的风味和色泽,也可能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等有害物质。Dr Wang的研究兼顾反应的正向利用(如优化食品加工工艺)和负面控制(如抑制AGEs生成),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Dr Wang团队近年发表成果聚焦实际应用,研究内容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

  1. Exploring the sensory acceptanc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enolamid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se tea(Food Chemistry, 2025):该研究以玫瑰花茶为对象,系统分析其感官接受度、理化性质及酚酰胺溶出规律。通过仪器分析手段量化茶水中活性成分的溶出动态,不仅为玫瑰花茶的品质评价提供了标准,也为消费者合理冲泡以最大化营养摄入提供了指导,体现了天然产物研究向日常食品的转化。
  2. Lysozyme amyloid fibril-chitosan double network hydroge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n inhibition of Nε-(carboxyethyl)lys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4):研究制备了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壳聚糖双网络水凝胶,并探讨其对AGEs代表性物质Nε-羧乙基赖氨酸(CEL)的抑制作用。这类新型水凝胶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又能靶向抑制有害物质生成,为食品保鲜和功能性包装材料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3. Potential neuroprotective benefits of plant-based fermented food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 update on preclinical evidence(Food and Function, 2024):该综述总结了植物源发酵食品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临床前证据。通过整合近年研究,提出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活性肽等成分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等途径改善神经功能,为“饮食干预 neurodegenerative疾病”提供了理论参考。
  4. The nutritional profile of chia seeds and sprouts: tailoring germination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health benefits-a comprehensive review(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24):综述系统分析奇亚籽及芽苗的营养组成,提出通过优化发芽条件提升其健康益处的策略。研究针对性地解决了功能性食材“如何高效利用”的问题,为食品工业的原料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教授的学术地位

Dr Wang在食品化学与天然产物领域具有持续的学术活跃度和影响力:从成果数量看,已发表176篇期刊文章和76篇会议论文,覆盖食品科学、大分子材料、营养与健康等多个细分领域;从发表平台看,其成果多刊登于Food Chemistry(IF≈9.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8.0)等领域内TOP期刊,说明研究质量得到同行认可。

此外,Dr Wang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如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tochemicals in Medicine and Food、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发表报告,主题涉及植物化学物的 chemopreventive作用、天然成分的皮肤美白机制等,体现了其在国际学术圈的交流活跃度。其研究注重“基础-应用”衔接,既推动理论创新,也为产业实践提供技术支撑,这种交叉融合的研究模式在食品科技领域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有话说

Dr Wang的研究呈现出“以天然产物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健康应用为目标”的鲜明特色。其创新点在于:突破传统天然产物研究“重分离轻应用”的局限,通过仪器分析技术实现活性成分的精准控制,再结合细胞/动物模型验证生物活性,形成“提取-鉴定-应用”的完整研究链。

从研究趋势看,未来可进一步深化两个方向:

  1. 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精准筛选”,利用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建立成分-功效的关联网络,提升天然药物研发效率;
  2. 功能性食品的“个性化定制”,结合人群体质差异,开发针对性的食品干预方案,例如为特定慢性病风险人群设计富含特定植物提取物的食品。

此外,其关于美拉德反应的研究若与3D食品打印技术结合,或可在保证食品风味的同时,精准控制有害物质生成,为食品工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新路径。

博士背景

Benzene,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专注于有机合成化学和绿色化学研究。擅长运用计算化学和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方法,探索新型催化剂和环境友好型合成路径。在研究光驱动CO2还原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化学会优秀青年化学家奖。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ngewandte Chemie》等顶级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全奖博士岗位—香港理工大学Guohao Shen教授招募博士

下一篇

一文讲清:生统硕士的就业新方向——CRO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