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Fessenden School申请及录取经验分享

学生档案

学生:A 同学

小学就读:上海民办惠立学校

美初入读:Fessenden School

体制内父母对教育的思考,为何要给孩子选择低龄留学?

因为我跟我先生都是体制内出来的,对公立学校对中国的教育体系都非常熟悉,也算是高考的赢家。我们现在40多岁了,虽然书读得很好,工作也很好,但始终不知道我们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这个是让我在人生到40岁以上的时候,会感觉比较挫败的一点,所以我们在Aaron到学龄的时候,就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然后我们就去对比了一下体制内跟体制外的教育,那么体制内明显是为高考服务的,而我希望我的孩子走一条不同的路。因为我是个律师,工作中接触了很多的外国同行,像美国人、英国人等,我就觉得他们都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自己对人生有很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觉得这应该跟他们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系,然后我出差的时候也曾经去过美国,我感觉那里整个的环境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注重人文关怀的。

我们家从一开始就是想去美国的,孩子在上海读的是双语学校,之前是想去读美高,但是因为疫情原因,还有通过和机构老师们的沟通,我们越来越觉得说小孩能早点出去更好;或者说意识到美国教育里面不是只有美高美本,美初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男生在青春期的教育方面。以上的这些原因,让我们选择了6申7,让Aaron提前去读美初。

从家长,到朋友再到孩子,我们一致选择了机构!

机构本身在这个行业里面就名声在外,是很专业的。但现在因为这个市场很大,越来越多的人想出国,也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留学教育行业,相关机构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也是做了很多功课来了解。

我最早知道机构是从一个平台的分享里面听到Lily老师的讲座,我觉得Lily老师讲的特别务实。所以我就去了解了下,正好也是因为我们惠立学校这边申请美高的同学家长也是和机构合作,他们跟机构合作下来感受特别好。然后这位妈妈她本身是已经把市面上的机构都了解了一遍的,就把她的感受都跟我分享了一遍,我就更坚定了跟机构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因为Lily老师跟我们说,做这个决定还是要跟孩子去商量的,尽管我们大人觉得已经非常确定了,但听了Lily老师的建议,我们还是让孩子跟顾问老师做了一个沟通,结果Aaron自己也很喜欢机构,当时Aaron也跟其他机构的顾问沟通了,最终对比之后,他自己说想跟机构合作,所以后面的配合度也很不错。

所以,我们和机构达成合作是有三个阶段,家长调研+朋友推荐+孩子拍板同意,做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选择,然后达到了一个最满意的结果。

佛系规划出来的孩子怎样抓亮点?

我在与机构合作前,其实并没有很有意识的去给孩子规划,我们更多的是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的童年没有体验太多,做了太多的卷子,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了,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是真正有童年的,哪怕他没有做出特别突出的成绩,但是我觉得体验是很重要的。我们从小就带他到各个地方去玩,让他参加很多冬令营,夏令营,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因为我们家的一个观念是,人生很长,但也很短,重要的是找到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这样的一生更有意义。

在课外活动上,我们尝试了钢琴,架子鼓,小提琴,合唱等,虽然都没有坚持下来,但是通过这些体验,孩子知道了自己不喜欢什么,比如他会说我不喜欢很枯燥的练习,他比较看重个人感受,一定要是自己很享受很热爱的东西他才会去做。

运动上,他参与的东西也很多,从足球、篮球、乒乓球,还有壁球、赛艇、游泳、巴西柔术、拳击,很多运动Aaron都做的不错,进入了校队,有些运动我们同步进行坚持了一两年,他目前还在做的是壁球,赛艇和篮球,其他有些就慢慢放掉了,但运动方面他一直是愿意去多尝试的。

学术上,他对理工科或逻辑类的事物很感兴趣,也做的比较好。比如说编程,机构有给我们介绍很厉害的老师,他上完两小时的课非常兴奋,然后又做了一下午的编程,我们能感觉到他是沉浸在编程的世界。再有他一直有坚持阅读原版书和听故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听,从中文开始听到英文,每天利用零碎的时间去听故事,而这种日积月累出来的效果是很惊人的,包括有些面试中聊到的书,其实他未必看过,但他从头到尾是听过的。而且他听的多了后,英语听力就非常棒,面试的时候,有时候面试官讲的很快我们家长没跟上,还需要他来给我们翻译。

而且他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不上补习班的孩子,属于课内效率比较高的孩子,我们当时其实没有觉得这会成为申请的一个亮点,但是回过头来我觉得这是面试官认为他适合去美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一点在5个学校的面试中其实都提到了,尤其是Fessenden,当时就很详细的问Aaron,你在上课时怎么安排的,上课是怎么听课的,课后是怎么做。因为寄宿学校孩子没有外部力量,只能靠自己,那他们更希望你是高效利用好学校资源的人,

而通过这次申请,我也领悟到人生的意义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贡献。申请中不管是机构老师,还是学校面试官,在跟孩子的沟通中,都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美国教育中对于社区这个概念的重视,我觉得这点对于中国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中国孩子可能像Aaron一样,都是独生子,社会也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机会去贡献社区,家长也比较少有这种社区服务的意识。但实际上,这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要再早点规划的话,我会更重视这块。

最后,在美初所看重的性格上,我们家孩子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点,Aaron是一个很有好奇心的孩子,而且他很注重逻辑。他如果想不明白,或者他觉得逻辑上不通的时候,他一定会刨根究底的问你,比如说面试的时候,他不管面对的面试官是谁,只要对这个学校他有疑问,他就会追问。
  • 第二,他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孩子,包括申请过程当中我们更多是放手,都是Aaron跟机构配合,独立去完成很多任务,不太需要我操心。包括决定出国,选择顾问这些,都是我们给他建议,让他来决定的。
  • 第三点就是他很理性,一个理工直男的特点,相对的他共情力会差一点。比如说,很多问题他会用“数字”去解决,不觉得情感上的东西是需要考虑进去的。我以前双十一很发愁那么多优惠活动买东西很难抉择,他说可以设计一个编程,只要告诉几个参数输进去就可以得到最优方案。但我跟他说,那不是只有最优方案,还有喜好的问题,然后他就会说我解决不了你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什么东西是最优的。这一点上当然有好有坏,对他来讲,可能这点在面试时候还是有点加分,尤其在男校面试的时候,因为普遍的男校招生官的反馈都很好。

选择Fessenden,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在择校的过程,机构对我们帮助很大,特别Lily老师,是她让我们重新思考了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是长成什么样的。机构的理念我觉得特别好,她们的专业靠谱就体现在不是为了学校喜欢的样子去培养孩子,就是说你学校可能有自己的一些偏好,但是我这个孩子本身我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有自己亮点的东西,有自己的天赋和热爱的东西,那么我们把它挖掘出来,然后和学校进行一个双方的匹配,也就是Lily老师所说的,选学校就像谈恋爱一样双向奔赴。

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Lily老师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比较客观的去评价每个学校。每个学校的优缺点,除了排名以外的东西,男校混校的区别这些,讲的都特别清楚。比如说,Lily老师给他分析说在这个年龄段女生相对来说优于男生,在混校的话你有准备好挑战吗?然后在男校的话,它就更适合青春期的男孩,因为作为百十年来的老校,它们对如何教育男生是更有经验的,所以我们的目标更多是冲男校。我觉得这些建议都特别好,让他意识到一些问题,也认识到自己到底在哪个层面上申请,对他也有很大的触动。

选择Fessenden是因为在面试时给我们家触动很大,感觉学校的理念和我们家的教育理念特别匹配。当时面试官详细问了我们Aaron每天的安排尤其周末的安排,我当时担心面试官会觉得Aaron是个不努力的孩子因为他从不上补习班。但那个面试官反而说Aaron这样才是跟Fessenden匹配的孩子,并分享了学校的理念。他说人生很长,假设活到100岁,对男性来说,大概只有20年当男孩,80年要当男人。但中国家长太着急让孩子成为男人,却忽略了他作为男孩需要的成长时间以及有限的20年的乐趣。所以他们寻找那些愿意去享受学校生活愿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并在这个过程发现最好的自己并真正珍惜享受还能是孩子的美好时光。

申请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我觉得申请过程中机构没有给到我很大的压力,但我知道有些顾问机构是会给孩子提出一些比较高的要求的。比如建议6升7就得用大托福申请之类的,但机构就一直跟我说小托福就可以了,因为Aaron才6年级,大托福对他来说肯定是很难的,小托福大概培训培训,也就出分了。最有挑战的应该是SSAT,因为Aaron词汇量不够,我知道也有小朋友按照培训机构教的来考很高分。但Aaron可能有点不太一样,他不太习惯这样背单词,他更多是读原版书来学英语。大人可能觉得背个单词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我发现对他来讲背单词是真的太可怕了。虽然最后考的成绩也还不错,但感觉我们还是应该更早开始准备。标化越早准备越好,这样才能够比较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不至于到申请季了还为标化发愁。

在准备标化的过程中,我的感受就是英语能力强,你肯定能考出来,但是因为能力弱或者说还水平还达不到,这个时候其实是需要花点时间的,而且这个准备过程其实并不等同于提高了你的英语能力。很多家长有些误解,觉得说准备这个东西,把这个东西考出来了,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其实不是的,反而有可能是你花了很多时间考出来了,但是你的英语能力其实没达到,你到面试的时候不行。所以我就觉得提早准备,先把那些难的东西弄掉,一步步来,并不是说标化考好了,后面文书、面试就没问题的。

合理和高效,是与机构合作中我们的最大感触

如果让我来重新复盘去看这个事情,我会用合理高效这两个词来形容机构与我们家的合作。

为什么说合理?因为我们家孩子才六年级,半大不小,很多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是那么成熟,机构老师没有说把他压得太死,提很高要求,也没有让他太松散。比如说文书方面,老师启动的很早,大概8,9月份,在跟孩子做沟通挖掘的时候,顾问就把文书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来开始跟孩子探讨,而不是突然给过来一个任务让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准备过程中,老师每周和Aaron聊聊天,询问他喜欢什么,最近做了什么,交谈完后,让Aaron写出这些小问题的答案。等积累到后面的时候我们已经有5.6页的素材了,所以文书准备就能轻松很多,这是我觉得机构安排很合理的一个点。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机构老师不仅是挖掘他的特点,同时也做了很好的引导,让他实现自我认知和成长,更加坚定申请美初的决心。比如,Aaron说他很不喜欢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所以一年级数学没学好还会犯些小错误。但机构的老师就会比较客观的引导他说不是老师本身不好,而是教学风格不适合他,同时引导他说为什么你喜欢之后的老师?因为他上课很好玩,正好符合你的喜好。后来Aaron就说他没有带那么大负面情绪重新去看待那个一年级老师,发现他其实也不错。这对他其实触动是很大,他就学会了不会去针对人,而是针对事情,包括如何不带着情绪,或者如何更积极的去看待事物。

再有,因为申请是要把孩子已有的东西很好的呈现给面试官,包括他的性格特点等都要很自然的呈现给招生官,所以机构老师首先并没有把他包装成学校想要的样子,而是把他自己最有特点的东西挖掘出来并真是的展现给面试官。包括在面试前,其实Aaron也不是那么自信,但是在申请的过程中,通过一轮轮的辅导,慢慢的让他觉得自己好像这块越来越有感觉了,所以他就真实的展现自己,真实的东西才是最打动人的。他的的确确是完全靠着跟机构顾问配合,一步步靠自己努力上来的,所以他就会收获一种很实在的满足感和自信感。包括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自己的认知也更加强了,对未来的目标感也非常明确了,所以哪怕申请结果不好,我都觉得收获是很大的,孩子自己也觉得这个事情做的很有意义。

高效也有多个体现,一个是家长文书,聊过2次之后,机构的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份很满意的家长文书,把我们家的理念和想说的要点都呈现出来了。我之前一想到家长文书就头大,不知从何下手,没想到竟这么轻松就解决了,我就觉得这个钱花的好值,因为不仅解决了我的文书问题,而且我觉得那个文书真的是每一个字都感觉写出了我的心声,所以我基本就没改。

还有一个就是面试,我觉得机构在给孩子安排工作的时候,非常合理的安排了时间,尽量让孩子一个阶段就专心准备一件事情。比如我们的面试当时是在SSAT后准备,11月底12月初面试,机构就会在10月上旬开始安排面试培训,从中教到外教,非常高效,每次培训完,孩子都会说我觉得我又有东西可以讲了,像以前你问他个问题,他就懵了,不知道从何讲起,但在老师培训后,他就知道自己到底要讲啥了。

再有一个就是沟通,机构有波士顿和上海两个团队负责我们,相当于是24小时我们随时找机构随时都有人,那边学校发了任何邮件,机构都会在第一时间查看,第一时间可以告诉我们现在要做什么了。

所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DIY,要花这个钱,我一开始浅显的想法是因为这些事情太琐碎太麻烦了,我们花钱请顾问帮我们把这些事情都做了不就轻松了。但实际上,一个顾问团队做的事情远比我想象中的多,除了申请的这些材料准备,还有很多是我们DIY做不到的,就比如说和学校沟通,提供专业建议,以及给孩子的模拟面试,还有这些成长的引导。

看清教育初心,远离焦虑内卷!

我现在回顾来看,还有另外两个是我觉得从我家长角度收获最大的。

一个是教育的初心,一次次跟机构顾问的沟通中,我们就发现教育的初心还是我希望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能够发挥他的天赋,把他的天赋跟兴趣结合起来,不去问这个结果怎么样,但很多时候,只有你把过程走好了,才能像Lily老师说的,顺便爬个藤。尤其在这样一个焦虑的内卷的时代,310放榜的时候,大家都在谈学生录取,你就会觉得越来越焦虑,基本上每一年都会说是最难申请季,大家都会去分享学生录取名校的原因,然后很多家长一看就焦虑了,觉得自己啥都拿不出手,那不就没希望了吗?

所以你会很自不自然就越来越焦虑,然后你会让孩子也很慌,所以就会容易在漩涡当中忘了我们其实是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出国是为了什么。

但是我觉得在申请过程当中,Lily老师让我知道要回到初心,这也是我们理念比较契合的,比如说爬藤,我们也不是说我们不爬藤,但我不会把它当成一个目的。我把它当成一个手段,就像你竞赛得奖,但你是学而优而竞赛,不会说我只是为了去竞赛,然后我去刷那么多题目,最后我竞赛拿奖我好像也没感觉特别有荣耀的地方。

你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开心,然后有很好的体验,然后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个事情,包括美初、美高、美本。你的学校资源,你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各种各样的经历,这些一定是远比最后的结果更宝贵的一个体验。

你在过程当中你真正知道自己是谁,有一次我跟Aaron说,我们终其一生除了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然后对社会有贡献以外,其实我们也是一直在考虑哲学三大问,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要去向哪里。虽然所有人结局都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可以是千变万化,可以是五彩缤纷,也可以是很糟糕,就看你怎么选。

还有一点,是Lily老师给我的建议,不要怕孩子犯错不要焦虑,要有策略性。因为犯错也是一种体验,也许你犯错了,你才会知道原来是有这样的一个大问题存在的,或者我自己性格里面的弱点在哪。你在学校里面摔跤总比在社会上摔跤好,所有人哪怕是哈佛大学毕业,他最后都要走向社会,都要接受社会大学的。国内大环境一直在推崇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迷失掉了,忘了我最早让孩子走双语走体制外这条路的初衷,我也开始焦虑,我也希望他什么都学,希望他能考第一。但每次当我看了太多繁杂的信息觉得焦虑的时候,我跟Lily老师一聊我又缓解了,重新回过头来思考我们的初心,很容易就放开了。沙子抓在手上,抓得越紧漏得越快,但松弛下来就能发现握住的沙子反而更多。

所以我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在今年能够拿到很宝贵的Fessenden 的offer,让我觉得也重新认识了我的儿子并为他感到骄傲,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回报,我们曾在这个道路上迷失,但通过申请,我们现在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了。

机构顾问说

Aaron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小男生,他非常重视逻辑,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以及用这样一套逻辑思维来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包括与人沟通。

尽管是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他有成熟理性的一面,配合度非常高。与Aaron交流,有时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会因为他所提出的一些有趣的角度碰撞出火花,也会在不经意间因为不符合他的逻辑,需要彼此讨论最终找到办法回到同一条线上去。

Aaron的家长是非常开明的家长,这一点在Aaron身上也能看到。他们抛出问题之后,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需求,或者不解的地方,能够接纳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以Aaron的感受和体验为重要参考,因此我们的配合是比较顺利的。

而在与Aaron妈妈的多次交流中,我们也看到家长在寻找与孩子合适的学校的时候,理念,认知,以及不断的学习带来的积极作用。相信Aaron也可以用他的逻辑思维,理性思考,团队精神和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征服Fessenden。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美高Fessenden School申请及录取经验分享
上一篇

到新加坡参加亚洲最大数学奥赛SIMOC

下一篇

哈佛大学大二学生采访:无竞赛成绩依旧申请哈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