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没去美国留过学怎么能当中介??

继续回来叨叨叨

上一期讨论的主要是关于名校毕业后回来做留学中介值不值得的话题,今天打算讨论另一个同样经常被问到的镜像话题:你都没去美国留过学,怎么能当中介?

在正式开始本文的访谈内容前,还是惯例地叨叨几句。

虽然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有留学背景的顾问在规划中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行中也同样有非常多且优秀的非留美背景的顾问。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很多顾问入行很早,而那时候还未到留学高峰期,所以他们可能并非是主观不愿意留学或客观没有能力留学,只是单纯的没有想到或者没有机会罢了。

大批量学生开始考虑出国留学(尤其是美本留学)大约是从2008年开始的。这一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并实施了一系列利好留学生的政策(比如放宽签证、支持留学生就业、提倡STEM教育体系等等)。

国家教育部发布最新数据:

200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17.98万人;

202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66.21万人;

相较2008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已经增长了268%

假设这位顾问到今年为止从业10年,那么他就大约是在2013年大学毕业(假设留学顾问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再往回倒推3-4年也就是2009年,那时候出国留学的人又有多少会愿意选择从事教育行业呢?

你都没去美国留过学,怎么能当中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也不能因为是否有留美经历而一竿子打死,最终错过靠谱又适合的顾问。

今天这篇推文给大家带来的是3位没有留美经历的机构顾问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下面我们就快速进入正题~

在机构陪伴学生走过三个申请季之后,我觉得还蛮有资格说一句,虽然没去美国留过学,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做好顾问。因为留学咨询的本质是教育。

作为顾问,我会去理解我的学生(他们的兴趣、性格,也包括他们现在所在的高中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学术兴趣,带领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与此同时,为他们规划一条合适的升学路线,让他们有一个适合自己且能够有所得的大学生活。

这个过程会比我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更加重要。而且,作为一个在法国读完研究生的人,我对留学申请的过程和留学期间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非常清楚,对我所读的专业相关的行业也非常了解,所以我也没有觉得这会是一个短板啦!

我本科是在北大历史系学习西方古典学的,其实我一直觉得古代世界距离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点距离,之前也从没考虑过我的专业背景会和留学行业有什么关联。

但机缘巧合下,我通过好友的介绍认识了机构的Eric,惊讶的发现机构居然有不少学生对历史和古典学感兴趣,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也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知和热情。虽然我没有美国留学背景(小编:首先北大前面就不应该加“虽然”!),但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有信心,除了机构常规的培训外,我日常也会经常和有留学背景的同事们交流。

经过之前本科的学习,我对古典学、历史学的学术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因为从大学的时候就一直希望给后来人传授经验,所以我相信无论学生是有志于进行学术研究/个人活动/文书创作,还是希望通识性地了解历史、文化,我都有专业能力和热情在成长的道路上帮助到他/她们。

“你都没去美国留过学,怎么能当中介?”看到这个主题我就在想,这句话真好啊。“冲突、矛盾、张力”都在线,能抓住读者眼球,如果是学生文书开头的话我会想好好读一下!(抱歉文书职业病又犯了...)

不过当发现自己是当事人的时候就突然紧张起来了,因为面对这样一句话似乎你说什么都像是在法庭上给自己辩护一样。所以与其给自己“辩护”,我想先弄清楚自己是怎么被推上的被告席。

有没有去美国留过学很明显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对此我非常理解,毕竟在美国生活学习过自然会对当地的文化和教育有更直观的了解。但是有趣的是,自己留学和做留学顾问既有联系,又毫无关系。

打个比方吧,我在北京生活了12年,吃了不少烤鸭,但是自己并不会做北京烤鸭。烤鸭吃得多了虽然能帮助我判断什么样的鸭是好鸭,但是要自己做出好吃的烤鸭那是需要系统学习、不断总结的,这是一门技术、甚至是一门艺术。而在学艺这块,只要你有些天赋,肯努力,是不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并不能决定你能不能烤出一只好鸭!您也不会吃烤鸭的时候去后厨问厨师是不是北京人儿,不是就不吃了对吧......

留学也一样的(拿我辅导文书为例),这门手艺既需要你有对好故事的敏锐嗅觉、和人沟通的技巧、对语言措辞的把控、考虑学生呈现的文书和学校的匹配,最重要的是——在临近截止的深夜无数个接近崩溃的时刻,能把破碎的文书和自己重新拾起来,拼好之后继续向前~

不过,拿烤鸭和留学比肯定是不合适的,毕竟留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试错成本太高了。对此我理解,毕竟大众点评上低于4.5的店我都得掂量掂量才敢进去吃。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供我们选择的东西太多了,而相比之下我们的生命又那么短。所以理所应当我们会想要找到“最好的”那个:最好的鞋子、最好吃的餐厅、评分最高的桌游、最好的另一半...

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最好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一个不能吃辣的人去评分最高的变态辣川菜馆吃饭肯定会哭着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与其要找到“最好的”,不如找到“最合适的”。前阵子我开过一个脑洞。美国大学的申请是holistic review,那你的学校是不是feeder school,你在学校排名的确很重要;但是没有一所美国大学会只看学生的学校和GPA就录取一个学生(这是对文书最大的侮辱);在这之上更重要的是——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做过什么样的事情,有什么想法。这一点我认为放到顾问身上是一样的:教育背景可以起到基本的筛选作用,但是上限还要看Ta是怎样的人,能否和你碰出思想的火花。

看完之后不知道大家会有什么想法。我倒是一点也没期望能通过这几句话就彻底改变他人的看法。如果顾问的美国留学背景真的对你来说无比重要的话,那坚持自己的标准就好啊。既不犯法又不违规的,我们做自己就挺好。毕竟世界那么大,咱们都可以再看看~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你都没去美国留过学怎么能当中介??
上一篇

香港冷门还好就业的专业有哪些?

下一篇

2022-23年度总结:人文类大型高含金量竞赛学生荣誉汇总!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