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申请全指南:如何准备申请以及如何对申请季进行规划?

于即将升入12年级的同学来说,大学申请已经提上了日程。也许大家在担心,自己对申请流程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开始准备。没关系,我们准备了这篇一站式的大学申请指南,介绍申请中的各项要素,教大家如何准备申请以及如何对申请季进行规划。

这篇文章很长,建议大家先收藏再看。以下是这篇文章的要点:

  • 申请轮次及截止日期
  • 重要的学术材料
  • 课外活动要求
  • 选校攻略
  • 选专业攻略
  • 文书攻略
  • 申请平台介绍

申请轮次及截止日期

着手开始准备大学申请时,第一个要看的就是截止日期,它决定了申请任务的具体时间安排。申请大致分为早申和常规申请两类,早申一般在11月1日截止,而常规申请在1月初截止。有的学校有第二轮早申(ED II),截止日期也在1月。还有的学校不分早申和常规申请,比如加州大学就只有11月30日一个截止日期,但这样的学校是少数。以下是不同申请方式的区别:

Early Action (EA)

EA早申通常在11月截止,学生会在12月收到申请结果。EA是没有入学约束力的,也就是说,被录取的学生不一定要入学。芝大、密歇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高校设有EA。

Early Decision I (ED I)

第一轮ED早申通常在11月截止,学生会在12月收到结果通知。ED I具有约束力,被录取的学生必须入学。哥大、康奈尔和威廉姆斯学院等高校设有ED I。

Early Decision II (ED II)

第二轮ED的截止日期和常规申请接近,在一月份。学生会在2月中旬收到结果。ED II具有约束力,被录取的学生必须入学。芝大、韦尔斯利学院、科尔比学院等高校设有ED II。

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REA)

这类早申有好几种名称,比如Restrictive early action或者 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它的限制比EA早申多,但约束力不如ED。学生如果申请了某所高校的REA,早申阶段就不能再申请其他高校了,但可以参加公立高校或海外高校没有入学约束力的申请。REA在11月截止学生会在12月收到结果。如果被录取,学生没有入学义务。设有REA的学校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等。

常规申请(Regular Decision)

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常规申请。截止日期通常在1月,放榜日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常规申请没有入学约束力。所有学校都有常规申请轮次,另外刚才也有提到,加州大学没有早申,只有常规申请。

学术材料

GPA

招生官看重GPA,因为GPA可以反映你的学术能力,说明你有能力胜任这所大学的课程难度,不至于进来之后因为课程太难而无法毕业。比如,麻省理工的校长就表示:“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教育作出合理的决定,为大学生涯及今后人生的成功奠定基础。我们希望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挑战自我。”也就是说,大家要在高中选修最难的课程,保持优秀成绩,通过成绩单和其他成就展现自己的学术兴趣,例如APIB课程就能证明你的学术能力。

要判断你的成绩如何,一定要了解自己高中的成绩评价体系。大家也许听说过加权GPA和未加权GPA。 未加权GPA一般满分是4.0,课程难度不会被计算在内。举个例子,如果在IB课程、荣誉课程和AP课程中拿了A,它们换算成未加权GPA都是4.0。相反,加权GPA满分一般为5.0,并且会将课程难度计入成绩。如果你在AP课上拿了A,你这门课的加权GPA就是5.0,但如果你在难度低一点的课上拿A,这门课的加权GPA也许就只有4.0。换句话说,得分一样的情况下,课程难度更高,加权GPA也会更高。

标化成绩

由于疫情影响,很多学校目前取消了对标化成绩的要求。但如果你的SATACT考得不错,它们是能给你的申请加分的。如果打算申请藤校或斯坦福之类的顶尖高校,提交SAT成绩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些学校申请竞争激烈,而且申请者都很优秀,所以决定申请成败的也许会是不起眼的因素。如果你和另一位申请者同样出色,你的SAT分数很高,但另一位申请者没有提交分数,说不定收到录取通知的就是你。只要考得不差,申请顶尖高校时最好提交标化成绩。

如果你不擅长考试,也不代表就没有机会被录取了。毕竟你还有GPA,它反映的是你过去四年的努力,是申请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比起标化成绩,招生官更关注你在社区内的影响力,以及你是否愿意挑战自我,选择高难度的课程。

推荐信

推荐信应当由熟悉你的学习或工作表现的人撰写,介绍的是你最出色的品质,以及他们向学校推荐你的理由。一般来说,大学要求学生提交两封教师推荐信和一封高中升学顾问推荐信,有时候还允许学生提交一封来自教练或社团指导老师的附加推荐信。

推荐信应当由最熟悉你的老师撰写,比如:

  • 和你认识时间最长的老师
  • 最近教过你的老师
  • 和你交流最密切的老师
  • 你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到的老师(比如辩论队教练或者舞蹈老师)
  • 你感兴趣学科的任课老师
  • 和你申请的学校有渊源的老师(比如曾经在该校就读或教书)

理想的推荐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仅认识你,而且有机会深入了解你。比起9年级教了你一学期的老师, 11或者12年级的任课老师对你目前的状态更为了解,能提供关于你的最新信息。比起对你印象一般的老师,欣赏你或者一直在指导你的老师更愿意帮你写推荐信。别忘了,推荐信能帮助招生官判断你是否适合他们学校,是否能为学校带来价值。所以,一定要选择相信你、赏识你的老师当推荐人。

课外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也是重要的申请材料。要想写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动列表,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兴趣、职业目标和领导力。你需要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取得切实可见的成就,展示坚持不懈的恒心。如果你发现了学校课外活动的空白领域,或者有机会影响到校外更广大的社区,也可以大胆地发起活动。

12年级的学生可能来不及再开展新的活动了,但在填写活动列表时,一定要把最重要、最令人印象深刻、和兴趣目标最相关的活动放在最前面。

敢于主动承担领袖职责的学生非常受招生官青睐,所以不要只是在社团里打酱油,而要想办法提升领导力。如果你作为领袖的成就是切实可见的,比如成功帮社团招募了20位新成员,那更是锦上添花。

虽然刚加入社团的萌新肯定不会马上被选为主席,但大家可以在活动中慢慢培养领导力。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两年后能成为某个社团的社长,那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要多表现自己——给项目做宣传,支持现任社长,主动承担职责,让自己成长为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如此一来,到了竞选的时候,其他社员自然会相信你会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

选校攻略

喜欢顶尖的大学是人之常情,但现在的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只申请冲刺校是非常不保险的,选校列表上不能只有哈佛和麻省理工这样的牛校,大家也要学会挑选目标校和保底校。

大家申请的学校可以分为三类:冲刺校、目标校和保底校。如果一所学校录取率很低,或者你的成绩不达标,那么它就属于冲刺校。它们往往是学生心中的梦校,申请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如果你的成绩达到了一所学校的标准,那它就可以算目标校。目标校的判断很主观,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的GPA和标化成绩。

申请目标校也不一定稳录,因为除了成绩,招生官还会衡量其他因素。如果你的成绩超过了已录取学生的平均水平,那所学校就算保底了。虽然保底校的申请也不是十拿九稳,但它确实能多给你一份保障。

另外,大家在查看各类大学排名榜单时,记得思考以下问题:

  • 我对地理位置有没有偏好?
  • 我的GPA和SAT分数有没有达到这些学校的中位数区间?
  • 我对课堂规模有没有偏好?
  • 我是否想申请学科性很强的学院,比如商学院、工程学院或者护理学院?
  • 我的其他同学都申请了哪些大学?

要判断一所大学是否适合自己,可以多和高中顾问老师交流。他们对学生的需求往往有着清晰的认识,在选校过程中能给你提供有用的指导。你可以向顾问提出以下问题:

  • 我如何取舍离家近和离家远的学校?
  • 我在选校时要看重排名吗?
  • 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般申请哪些大学?
  • 我们学校的学生申请X大学的成功率怎么样?
  • 您觉得我是适合文理学院还是综合性大学?
  • 您能不能借几本大学申请指南给我参考?
  • 我应该分别把哪些学校当做冲刺、目标或者保底校?
  • 我打算申请的学校录取的都是什么样的学生?
  • 我们学校接下来这一年会举办大学招生宣讲会吗?
  • 我们学校有没有学生去了我想申请的大学?您能介绍我们认识吗?
  • 参观校园的时候我要关注哪些方面?
  • 您能否推荐一些和我想申请的学校类似的大学?

选专业攻略

选完了学校,接下来就该考虑专业了。除非是申请商学院这类学科性很强的学院,否则大部分美国学校都允许你到了大二或者大三才确定专业。大家在申请材料里填写的专业之后是可以换的,但它能让招生官看到你的兴趣目标,从而更好地评估你的申请。

选专业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你的学术兴趣——你最喜欢什么课?你愿意在大学学习什么学科?你的特长——你是否特别擅长某一个学科?你的职业目标——你是否希望投身于某项事业?你是否对某个群体特别关注?你是否希望实现特定的目标?

在浏览学校官网时,记得留意不同学校对学科领域的划分。你不用每所学校都选同一个专业。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分子生物学,而大学A开设的是“生物”专业,大学B开设了更具体的“分子生物”专业,那么你在申请大学B的时候就应该选择“分子生物”。选专业还要结合你的申请形象,如果你的其他申请材料都表明你对理工科感兴趣,选历史作为专业就说不通了。

不要在申请中表现出对专业的犹豫不决。就算你现在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也一定是有兴趣、优势和目标的。这些因素都能帮助你选出合适的专业。

申请平台介绍

准备完以上材料之后,该怎么提交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不同的大学申请平台。这些申请平台的操作是集中化的,学生一次性可以申请多所大学。你在一个平台内只需要填一份申请表格,就能把它递送给所有学校。这样一来,申请快捷方便了很多。

不论大家要申请哪些学校,大概率会用到以下申请平台中的一个或多个:

  • Common App
  • Coalition App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pplication(加州大学申请平台)
  • Apply Texas(德州高校申请平台)

除此之外,麻省理工等部分高校有自己的申请平台,所以大家选择申请平台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

这些申请平台通常包含课外活动、荣誉奖项、未来规划、成绩、标化分数、个人信息等版块,然后这些信息会被整合到一起,提交给你申请的大学。

申请文书

除了申请平台,我们还要了解申请文书。一般来说,大学会要求申请者提交两类文书:个人陈述和补充文书。

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通用于一个申请平台内的各大高校。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Common App个人陈述。Common App提供了多道个人陈述题,申请者可以任选一道作答,回答篇幅不超过650词。要讲好一个故事,并且保留重要的细节,650词其实捉襟见肘。总的来说,个人陈述的话题没有限制,唯一的标准就是你要讲述自己的独特故事。

一道文书题可能有好几问,不论选择哪道题,都要完整地回答全部问题。有时候大家可能只顾着写眼前的内容,忘了给剩下几问留出空间。每一道文书题都需要大家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剖析。在完成初稿后,记得重读题目,确保自己的回答没有遗漏。如果你选了“自拟题目撰写文书”,记得把文书的格局放大一些——这段经历对你的成长有何帮助?为什么这个话题对你意义重大?

补充文书

补充文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学很看重契合度,即申请者能否适应特定的大学社区。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受它们青睐的学生个性和行事风格也有所不同。招生官要想判断学校与学生的契合度,很大程度上要靠补充文书。所以,要想打动招生官,必须要精心构思补充文书,做到文能对题,展现自己的个性。

有的补充文书会让你阐述自己在一项课外活动中的影响力,或者介绍你完成的研究。它和个人陈述的区别在于,你不需要讲述一个展现自己特质的故事,而是要提供招生官所需的具体信息。这一点从两类文书的篇幅就能看出来。有的补充文书非常短,作答空间只有35词或者200字符,这比个人陈述的650词少很多,空间十分有限。

补充文书绝对不容小觑,它们最难的地方不在于写作本身,而在于构思。你需要花大量时间思考,挑选最合适的经历来讲述,而这个过程是急不得的。所以别忙着动笔,先把所有补充文书的题目仔细看一遍再说。

希望这篇文章让大家对大学申请有了更多了解。不过,文中的信息量有点大,所以大家可能还是不知道如何开始准备申请。我们的建议是,多和高中顾问老师交流。一定要和顾问老师搞好关系,多问问题,请他们帮你制定最合适的规划。大家也可以先去注册一个Common App账号,把基本信息填上去。不论怎样,都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耐心搜集信息。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学申请全指南:如何准备申请以及如何对申请季进行规划?
上一篇

为什么说23fall英国留学生是最惨的一届?

下一篇

英国G5名校University of Cambridge介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