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兼任行政工作?

高校老师兼职行政,大多数人表示不愿意,说实话,此举也不推荐。

就这个问题,咱不妨唠得具体点,对于老师来说,学校里的行政工作大致只有这几个岗位:

学院院长、书记、副院长等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副主任等所谓的系领导;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等行政辅助人员;以及学校各机关处室的行政办公人员

一般来说,除非是刚来工作的新老师,否则不会担任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等行政辅助岗位,即便新老师兼职做一做,一般也就几个月到一年时间,这种情况就是学校行政人员奇缺,只能用“鲜嫩的青椒”顶上。

这种情况下,大家虽然也不愿意干,但又不得不干,毕竟新人刚来,人在屋檐下,如果不是特别有底气,大多还是会配合。

至于让老师兼职学校和学院领导这种情况,如果直接让你当校领导(比如副校长)或者学院院长书记这样的一把手,90%的老师恐怕会连夜大摆宴席,另外10%则稳当点,第二天再摆。

以上两种情况都好说,其实大家最纠结的往往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即在学院当个系主任或者到机关职能部门当个副处长、处长,拥有行政权力(系主任权力可忽略),但又没高到一下子翻身做主人。

实话说,有个系主任或者处长的行政头衔,不管是出去开个会,还是酒桌饭局上一帮人坐在一起,确实有面子,在饭桌上都能坐到上手和主座,去老丈人家拜年都能收获“反向提货”甚至“倒履相迎”。毕竟几千年官本位熏陶,社会交往基本认职务不认人。

但这些头衔的绝大多数好处也就仅限如此了。

它的缺点却当真是一大堆,耽误科研、容易背锅、琐事缠身、掉头发减寿,不一而足。

高校中想得通透的老师,往往对行政事务避之不及,宁可面子上受点委屈,也不想折损阳寿。

行政的好处?你敢拿别人就敢告

一定有人会暗自忖度,你这说得不全面,当领导的好处岂止如此?

行政领导那些特权,那些社会能量怎么不谈?当个处长哪里只是面子受益,实惠多着呢。

这种想法,放到十年前我是承认的,甚至放到三五年前也成立。但据我观察,行政实惠的余晖,正在逐渐褪去,现在网络上就能看到,很多体制内的人都已经认清事实,当个“基层的小科员”挺好。

当前的高校行政岗位,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上有压力、下有责任,想躺躺不平,想干干不动的尴尬境地。好处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活得憋屈也是事实。

比如有很多老师会说,行政领导们不管评职称还是拿奖励,都比普通老师又快又好。在双非省属高校或者下面的院校,这种现象确实比较明显。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好处可没那么好拿。一方面行政领导在职称评审的时候会被各种照顾,另一方面也会有大把看不惯的老师举报、投诉,甚至无脑攻讦。

据某单位纪委小伙伴说,他们学校每年评职称期间,都能收到不少实名举报材料,举报的几乎都是参与评选的有行政职务的领导。至于内容,有的从工作流程上说事,有的从业绩成果、荣誉获奖这类说事。

这种举报,不仅得接,还得认真答对,否则一旦人家趁着各级巡视审计或是直接向上级继续举报,这事就麻烦了。这也就导致如今行政领导们评个职称,那叫一个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材料有半点夸大不实之处。

至于其他好处,真的是你敢拿,别人就敢告,有的时候不是不告,是巡视组没到。

亲身经历过各级各类巡视的小伙伴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这里不多赘述。所以基本清醒一点的高校行政都知道,拿仨瓜俩枣就想换掉自己一个月一万多工资,退休几十年稳定的退休金,那简直是得不偿失。

行政工作的烧脑程度,不比写论文差

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这每个“化”怎么看都是好事,但在体制内你要看到这几个字,那就意味着行政的噩梦,都在赤裸裸的告诉你三个字——“形式化”。

网上有人开玩笑,越“反”形式主义,就越搞“形式主义”。

当前,整个体制内,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或是国有企业,都正在被日益严峻的“形式主义”所裹挟,导致工作越发难干。

做过行政的小伙伴都有这样的体会,体制内的行政工作,主打一个事办不办得好先放一边,首先得自己不担责任。

很多没有做过行政的小伙伴想着,那我躺平好了,躺平就没责任了。

可惜,这想法错的厉害,因为上级也是这么想的,上级也想躺平不担责任。但上级想要不担责任,就要把方方面面做得很完善很漂亮,就需要把责任都从自己身上推卸掉。当然,不是推卸给下级,因为下级也不傻,也不担这个责任。

那怎么办?

考研政治智慧的地方来了,这个时候,只能把责任推给规则,推给流程,推给所有人。

这其实就是一切形式主义的根源。

用流程的繁琐和完善来掩盖一切自己的不作为和平庸。

最近一位在省属高校核心部门的朋友和我聊天吐槽,说最近半年,他们学校校长办公会的要求几天一变,改得中层干部都已经无所适从。

以前上校长办公会只需跟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比如一个主管的副校长和校长书记),汇报过了就上会。之后,改成必须向所有校领导都要汇报,汇报完了才能上会。后来又改了,不仅要汇报,上会前还要写议题申请单,要写清楚议题的缘由,建议等等。

这么改了一圈之后,他们部门在工作量大增的同时,还导致了耽误若干上级的任务以及老师的诉求这样的“双输成果”。

不管是汇报还是审批,在体制内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果再加上还有很多文件材料说明要写,那就更耽误事了。汇报看起来只说几分钟,但门口等着排队那一个小时你也得算进去。线上审批看起来领导只是动动手指头,但是你文件不批,后面活没法干,干瞪眼那半天你也得考虑。至于写个说明文件,调格式,打印,部门领导审阅等等步骤你要一两个小时都搞不定。

作为夹在老师和校领导甚至上级各主管部门之间的一群行政人员,想要躺平肯定没门,不干事老师们会举报,干事又推进不了。

长此以往,不管想干事还是想躺平,都让人心力交瘁。

所以,如果你专业做的不错,又没人要你当学院院长或者校长,那我的建议是,别盯着行政那点事,继续专心做好专业,当个专家多好。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袋鼠竞赛出分!最新真题/分数线/查分流程速递!

下一篇

托福综合写作精讲 | tpo 53- 政府征税话题·适用于学术写作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