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出新高度!UCL 2月初的笔试大震动后续来了——10大热门专业申请者需参加的TARA笔试细则正式官宣!
图片来自:UAT--UK官网
从逻辑鬼才到数学人形计算器,当G5最友好学府开始“牛剑化”,你的UCL申请路该怎么走?
01、十个热门专业都要考的TARA笔试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就是UCL为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AI机器人等10个热门专业定制的“入学闯关考试”,专治各种“分高但逻辑菜”的选手。@申请下述专业的同学注意啦,你将接受来自TARA的考验👇🏻
*信息整合自:UCL官网;最终以官网为准
考察内容:共分三个模块
TARA考试共分为3个模块,主要包括👇🏻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22道多选题,40分钟,专测你能否识破逻辑漏洞,成为“杠精之王”。
(bushi⭐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22题多选题,40分钟,考察数值推理与实用数学,比如“打8折后多少钱?”
(UCL:我怀疑有人不会算打折)
⭐写作任务(The Writing Task):三选一命题作文,40分钟,750字内搞定,不允许查字典。
*点击查看大图如何评分?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两个模块,每个问题答对计1分,答错不扣分。每个模块的结果将形成单独报告,每模块的分数范围为1分-9分,9分为最高值。写作模块不计分,将提供给你申请的大学进行评估。
‼️注意:不允许使用字典或电子拼写检查工具、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考试时间与考试费用
TARA共分为两轮考试,考试时间为👇🏻
· 第一轮:2025年10月15-16日
· 第二轮:2026年1月12-13日
💰费用方面,英国和爱尔兰本地生考试费用为£75,国际生£130。咱就是说,知识无国界,但钱包有国籍呗~
备考攻略:扒到考点了!
UAT官网表示,TARA不需要准备任何特定主题的知识,将在后续发布备考手册。不过眼尖的我们扒到了问题解决模块的考点示例👇🏻
⭐数字概念:简单分数、位置值、关于百分比的概念
⭐数值运算:数字的四则运算、百分比运算
⭐数量:时间与日期、钱、
⭐空间与空间推理
⭐表格与图表
看完了新面孔TARA的笔试考察重点,不难看出UCL将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课业成绩。想躺平上岸,不存在的!
02、UCL,友好≠水隐藏实力太吓人了
总说UCL是反向留学、对中国学生第一友好、G5中最弱…但真相是“你以为的容易进,实际是学霸们的降维打击”。
为什么会造成“有手就能申”的错觉
⭐纵观UCL 400+专业的申请要求范围(ABB-A*A*A),超过七成专业门槛为AAB及以下,谁看了不说一句“G5最友好”!也就容易造成"ABB就能上G5"的设定甚至引发"录取门槛示弱"的质疑——但数据背后暗藏玄机。
这些相对亲民的专业实则分为两大阵营:
• 隐形冠军学科:如教育学(连续12年位于QS排名全球第一)、建筑学(连续三年位居QS全球第一),其申请门槛虽标定AAB,但历年录取者平均携带2个以上赛事奖项;
• 赛道型冷门专业:如盖尔语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小众领域,虽录取率较高,但往往因文化适配度或就业前景不被中国申请者优先考虑。
而这正揭示了UCL的选拔哲学:标化成绩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角逐在于专业匹配度证明力——从教育学的田野调研报告到建筑学的空间设计作品集,很多"低门槛"专业都设有隐形的能力坐标轴。
*部分专业申请要求,仅展示部分
⭐其次,再看看录取率层面。据HESA数据显示,23/24学年共有7465名中国学子成功入读,在G5中实力演绎"断层式领先"!加之发放的Offer数,也是稳坐“G5最慷慨学府”宝座,所以就可能造成了“有手就能申”的假象。
但事实上,被录取的中国学生履历堪称“卷王争霸赛”,之前文章已详细讨论,在此不做赘述。
在UCL学习,用资源托举你的野心
🏆科研&学术实力:诺奖批发户
UCL拥有17个图书馆,藏书超200万册UCL共培养出34位诺贝尔奖得主,DNA结构、光纤通信、激素研究……这些改变世界的发现都诞生于此。而且,UCL团队一直都在致力于前沿研究,AI医疗和气候变化模型,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同学速速关注起来!
🥳就业资源:名企直通车
这里不得不夸夸UCL的就业支持。从你进UCL的第一天起,直到你毕业后的三年内,你都可以享受以下服务。(这超长的售后服务是谁慕了
量身定制的一对一建议;名企&校友宣讲会;在线资源……总之,从简单的简历修改、模拟面试、到名企宣讲会等一条龙服务一应俱全;纵观校友圈,从“电话之父”亚历山大·贝尔到“冷酷总裁”王思聪,横跨政商科艺,内推机会拿到手软。
所以,UCL“友好”背后的真相是:它不设高冷门槛,但会用顶尖资源逼你成长——躺平?不存在的!不信看看大家怎么说就知道了。
03、UCL想要什么样的录取者
从在职教授和过来人的经历中倒推当外界还在争议UCL的"录取友好度"时,真正走进这所学府的学子早已发现——这里不是侥幸者的温床,而是追梦人的锻造场。在顶尖学术资源与多元文化碰撞中,每个UCLer都在书写着独特的成长剧本,有着自己的真实感悟。
momo
大家学习都很拼命!因为作业和reading真的很多,图书馆每天都是很多人的状态,我身边的同学根本不会去参加无聊的无意义的社交酒局,要么去各种展,要么就是看各种秀,当地同学经常会约我一起参加他们的讨论会谈文化谈政治(言论自由)一起讨论作业,精神世界很富足hh
lili
老师上课很有趣:UCL老师上课真的很有趣!不是念PPT!会让我们有很多讨论!虽然一贯英国的作风就是教的和考的没啥区别,但是思维有被教授打开,会有很多新的思考。
呼呼肥
伤心!finance上课,第一节课一点废话都没有 直接上强度 人快無了無((教授怕后面讲不完 induction week就直接上课了...
每个人感受不一、体验不同,共享同样的学术圣殿,却活成了千万种精彩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