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余杭临平区一模出来一段时间了,整体难度比去年稍微简单一些。去年开始全省联考,因此今年的卷子很大程度上是以24年省考为对照出题的。同时余杭临平一模还和提前自主招生挂钩,所出的卷子很具有参考意义。
下表是整张卷子考点分布表: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张卷子的细节情况,并给出一些初三冲刺的备考建议和方法:
选择题:
前1-7题属于送分题,在日常训练中已经见过无数次,如果本次这些题有错误的孩子一定要认真总结反思平时学习方法问题。
第8题:
简单题,但是却容易丢分,建议读两遍题再着手做。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一次走否≤5,第二次走是>5。
第9题:
偏简单,三角函数+实际应用题。只需明确一个点:初中阶段的三角函数基本和直角挂钩,因此辅助线思路肯定是往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方向去画。
第10题:
有点难度,反比例+面积问题。关键点:①利用坐标系写出所需点坐标。②运用正难则反的逆向思维表示出相关面积,即可轻松得出答案。坐标法是不少同学的薄弱点,高中阶段运用得很多,难度也更高,多数时候需要自己建系。
填空题:
11-14送分题,这里不再赘述,有需要同学看文末解析。
第15题:
不算难,和第9题类似,都是三角函数+实际应用题。只需明确一个点:初中阶段正切函数一定和直角三角形挂钩,图中没有直角,且线段简单,那么如何作辅助线构建直角就呼之欲出了。
第16题:
常规题型,菱形+旋转。这道题方法多种多样,篇幅原因这里只放出一种,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行尝试多种解法。基础薄弱的同学理解某种解法思路即可。
解答题:
第17-19题为基本题,没什么可说的,出错的同学接下来的复习冲刺就赶紧稳固基本功即可,不要跟着其他人刷难题。
第20题:
这道题考察统计调查+加权平均数的问题,不难但易错。这里只强调两个字:审题!审题!审题!两个审题易错点:①每张票只有0.1分②扇形图只针对体验分。
关于审题,建议粗心的孩子们,从现在开始坚持:①题目别急着下手,阅读2-3遍充分理解题意②多动笔,勾画出关键字句。
第22题:
阶梯付费和整数解问题,初一常考题型,核心思想是分类讨论。这道题2,3问都要分类,当然第3问的分类更难,涉及两个变量,这里建议将6月,7月,总电费分别设出来,讨论起来就非常清晰简洁。
第23题:
经典的二次函数综合题,第一问不能秒做的同学都应该反思。最后一小问也是经典考法,一看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交点问题,第一思路必然是联立方程组,转化为韦达定理来做,同学们要重视这个题型,到高中阶段这种思维是常客。
第24题:
作为本卷压轴题,当然有一定难度。详解已如上图,本题在压轴题型中比较常规,没有什么新颖的点,基础较好的同学争取拿到满分。
整张卷子分析下来,可以发现单独一个题目拿出来都不算很难,有难度的是在2h内如何不断切换做题思维,调整状态,最后交出满意的答卷,这是很有考验的。怎么才能考出高分or满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1.考试时间分配:
试卷共24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建议在时间分配上预留15 - 20分钟检查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①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建议用时20 - 25分钟。
选择题前几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基础概念,可快速作答。对于较难的题目,如涉及函数性质、几何图形特殊情况的题目,不要过多纠缠,若一时没有思路,可先标记,待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头思考。
②填空题(6题,每题3分,共18分):建议用时15 - 20分钟。
填空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可能会在实数运算、方程求解、几何图形性质应用等方面设置考点。答题时需仔细分析题目条件,计算过程要认真,避免粗心错误。
③解答题(8题,共72分):建议用时60 - 70分钟。
解答题的难度和分值都较高,其中前几道解答题(如第17 - 20题)相对基础,每题可分配6 - 8分钟,主要考查实数运算、方程求解、几何图形基本证明、统计图表分析等内容,要确保步骤完整、计算准确。后几道解答题(如第21 - 24题)综合性较强,每题可分配8 - 12分钟。比如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题目、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等,需要认真分析题目条件,理清解题思路,书写过程要规范、逻辑清晰。
④检查时间(15 - 20分钟):
完成所有题目后,务必留出时间进行检查。首先检查答题卡填涂是否正确,避免因填涂失误导致失分。然后重点检查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标记的不确定题目,重新思考解题思路;对于解答题,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有误,步骤是否完整,是否漏答问题等。对于没有把握的答案,若时间允许,可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2.备考策略和建议
①限时训练今年各个区一模真题。
限定100min一张卷子,两天做一套,第一天做,第二天深度研究解析,并保留好错题。
②错题模块强化。
按照第①步的流程刷3套以上一模真题,把所有的错题放到一起看,找出错误最多的几个模块,打开自己合适的教辅or其他资料,找到对应模块专题,进行巩固强化。
③将错题二次打印,二刷。
但是有一个要求,无论是选择还是填空,都要写出详细解答过程,过程与答案皆对,才算完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思维惰性,真正分清哪些没学会,哪些学会了。很多同学喜欢凭借残留印象做题,久而久之形成惯性思维,题刷得越多,定式思维越严重,实在浪费时间。
④珍藏二刷错题。
二刷过程中出问题的题目,一定踩中了你的思维薄弱区,建议好好收藏,时时温故,时时反思,故而才能时时知新。
后续的模考可根据个人情况采取上述流程处理。一模可行性最强,此时时间最为充裕,孩子们疲倦度还不是很高,提分空间高。
⑤模拟去年省考真题。
做好上述准备之后,此时你可以开心的拿出去年省考真题,不管有没有做过(最好没做过),通通忘掉。拿出12分精神,花120min自测一次,看看哪些细节还有问题。后面的时间便是调整心态与查缺补漏的过程。
文末还想讨论一些小观点。在应试这条道路上,大部分孩子可分为天赋型和方法型。天赋型选手不太需要做上述繁重流程工作,有时一遍即可学到顶峰。方法型选手经常面临困境,这些困境基本都是由直接的应试难度而引发的或知识理解,或心理,或性格的问题,每个问题都需要找对应方法去解决,每种类型我们都涌出了大量面向考试的优秀孩子。
据笔者多年观察浙大毕业生而言,高考后,天赋型选手走得快,但方法型选手走得远。大学4-5年的本科生活,考试和成绩只是一小个环节,而方法型选手在这之前磨砺出的解决困境的品质,方法和性格,是终生受用的。家长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避免焦虑,在孩子们备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时,可以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疏导孩子,尽量让孩子保持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