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能力和性格要求之外,家庭条件也是部分导师对研究生的选拔标准。
有的导师明确表示不会招家境极为贫寒的同学作为研究生,不论保研还是考研;如果必须招,最多只给专硕名额......
前言
我最近跟我本校的青椒吃饭,恰好讨论到他对研究生的选拔标准,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能力和性格要求之外,他重点强调了一下家庭条件。
他明确表示不会招家境极为贫寒的同学作为研究生,不论保研还是考研;如果必须招,最多只给专硕名额。
我特别好奇,因为我俩都是从边缘农村、小镇一步步卷上来的,共情这些学弟学妹不理所应当的吗。
青椒他表示正因为感同身受,深知窘境所以才不会招这些同学。
(因为当时我们有点小醉,他说的原话我记不太清了,大致就是以下几个小片段。)
01、寒门家庭给予的物质帮助很少,但给予的精神压力却拉满的。
每次逢年过节他农村父母跟亲戚四处炫耀他的学历、吹他未来一年的收入就能县城随便买套房时,他是听在耳朵里但崩溃在心里,又不敢告诉真相打消父母的美梦,就自己跟自己内耗着,个别时候也会跟家里起矛盾冲突。
他现在作为导师,如果底下的学生因为家庭矛盾原因而出在学校出了大事,他解释不清,更负担不起。
02、寒门家庭差容错率低,更容易走入死胡同。
如果做一个方向几年没出论文,拿不到毕业证,条件好家庭的孩子和贫穷家庭条件的孩子,谁更容易走极端?答案是显然的。
他中间换过一次方向,那一年啥也没出,整个人都变的阴郁极端暴躁,每天都是崩溃边缘。
他的师弟也被分到一个很难的方向,两年没出成果每周却天天有空聚餐喝酒陪女友,背后原因简单粗暴,师弟条件好有退路。
03、科研需要高瞻远瞩,而生活的窘迫会让人短视浮躁,跟科研精神相违背。
研究生奖学金+补助养活自己没啥问题,但是家里弟弟妹妹也到上学了的时候了,作为一个二十四五的人,你能做到厚脸皮到无动于衷吗。所以你必须乐此不疲兼职、搞钱补贴家用,哪怕经常耽误正常的科研时间也在所不惜。
一边疲于奔命,一边幻想着早日毕业赚钱,做科研也变得浮躁而不敢深挖,是他那一年啥也没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04、寒门子弟的读研规划,跟导师期望其实经常不搭边。
他最早招过一次寒门子弟,保研上来的,但是科研一直心不在焉,研一匆匆忙忙上完课就想着立即去实习想早点赚钱补贴家里,他非常能理解。
但目前的帝都211教师科研考评压力非同以往,需要搞一堆科研指标,压榨学生是必然的。他实在不忍心pua这样出身的同学,违背这些同学的初衷意愿,此后不再招这些学生,现在两不亏欠,挺好。
05、过强的自尊心和羸弱的自信心。
一路全靠竞争上来,屡战屡胜,自尊心极强,但家庭的原因导致见识少认知低自信心弱。
幻想来北京读书长长见识,但实际真正读书的时候,首先会产生极大的落差感,根本不是长见识。有些同学心态就崩了,直接开摆放弃挣扎。
(其实锤子我本人也是这种体验,刚来北京时同学提出来要吃日料自助,我一看298一位,我就谎称身体不适放鸽子没去。据说这还是中低端的日料饭馆价格。)
说实在的,只要是寒门,不论怎么做选择,都注定要带上debuff,不止保研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