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甩出了一份2023/24学年的“留学圈年体检报告”,信息量大到让人瞳孔地震!从“一等学位比例连降三年”到“中国学生扎堆的神校名单”,从“留学生人数小滑坡”到“专业大洗牌”,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份报告——毕竟,留学这件事儿,数据比“小道消息”靠谱多了!
第一波暴击:一等学位难如“抽SSR”,含金量却涨了!
先划重点:英国本科一等学位比例,连续三年下滑!
2023/24学年数据显示,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入学人数为2,904,425人,相较于上一年减少了32,730人,降幅约1%。全英只有29%的本科生能拿到一等学位,比疫情峰值(36%)直接降了7个百分点,相当于每100个学生里,能“卷”进前30的才够格。
为什么突然变严了?HESA给出的理由很实在:疫情期间的“成绩保护政策”全!撤!了!现在的一等学位,是真·靠实力拼出来的——难度上去了,含金量自然水涨船高。
第二波真相:中国学生最爱的学校
竟是它?
看完“卷成绩”,再看“卷录取”——中国学生到底爱扎堆哪所英国大学?
本科生Top1:UCL
UCL以6000+中国本科生的绝对优势稳坐榜首,不愧是“英国留学顶流”!伦敦的地理位置、G5的光环、友好的双非录取政策(均分达标就能冲),让它成了“学霸与潜力股”的共同选择。
其他热门校也很有看点:曼大、布里斯托“稳中有升”,爱丁堡、KCL“老牌扛打”,伦敦艺术大学(UAL)靠艺术设计专业吸引了近4000中国本科生……只能说,中国学生的选校逻辑很清晰:要么冲名校(G5/罗素集团),要么选“专业强+就业香”的潜力股。
第三波趋势:留学人数小滑坡,但“卷”的方向变了!
HESA还透露了几个关键信号:
●中国留学生总数小降,但仍是“顶梁柱”:2023/24学年,中国大陆留学生14.9万人(含本硕),占非欧盟留学生的23%,但比去年少了4375人。这可能和“研究生伴侣签证收紧”有关(印度、尼日利亚学生降得更狠),但中国学生的“留学刚需”依然在线。
●授课型硕士成“香饽饽”:89.5%的留学生选了1年制授课型硕士(PGT),中国学生满意度高达89%!毕竟“短平快”的学习节奏+就业导向,太适合想“快速提升竞争力”的打工人了。
●专业选择大洗牌:商科依然是“老大哥”,但计算机专业成了“黑马”——AI风口下,英国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吸引力飙升,2025年申请人数已达16万,妥妥的“未来高薪预备役”。
最后说点大实话:留学不是“拿offer就躺平”
看完这些数据,最扎心的不是“一等学位难”,而是——拿到offer只是“游戏加载中”,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英国大学的学习模式和国内差别太大:论文要“批判性思维”,小组讨论要“输出观点”,连上课都可能因为口音问题“听成天书”……每年都有学生因为“适应不良”成绩滑坡,甚至影响升学。
不过别慌!HESA数据里藏着“破局密码”——那些能拿一等学位、申到牛剑G5的学生,往往不是“单枪匹马”,而是有清晰的规划+靠谱的支持:提前适应学术节奏、针对性提升论文/演讲能力、从大一起倒推硕士申请目标……详情请咨询顾问。
留学的意义从来不是“混个学历”,而是在挑战中真正成长。现在的英国大学,正在回归“严进严出”的本质,而聪明的留学生和家长,早就学会了“用对方法,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