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的CIE考试,中国区是独立试卷。考试进行了一大半,很多同学都发现其实独立试卷只是一个额外的variant,而并非针对中国区特地提高试卷难度。虽然卷子没啥变化,但是分数线怎么办呢?会不会高的离谱导致考不到A?今天我们来讲一下这块内容。
文章分成三部分:
1. 整体分数线的划分方法。
2. 单独试卷分数线的划分方法。
3. 关于中国区试卷分数线的个人看法。
整体分数线的划分方法根据CIE官网,分数线的划定有个基本原则: 参加当前考季和前一年考季,成绩都应该一样。
因此,如果考生水平差不多,那临近考季的得A率也会类似。如果考生整体水平上升,那得A率应该会上升。我们来看一下过去10年数学的得A率。
从上图可以看到,12到17年得A率稳定在33%左右;18年和19年之后得A率上升到35%左右。得A率上升的原因其实就是考生水平上升。
*23年是疫情后的第一年考试,所有热门学科的得A率依然还是相对偏高。
而到了24年,得A率的数据基本都回到了19年的水平。因此这里23年的38.5%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现在我们知道了,CIE划分数线的依据其实是得A率:如果100个人考试,得A率是35%,得B率是55%,那A线就划到第35名的学生的分数线,B线就划到第55名的分数线,以此类推。这里为什么不分析A*率呢?因为CIE只定A率,而不定A*率。
A*线是根据AB线推出来的,并不独立划分。这也是各个科目A*率波动比A率大很多的原因。举个例子:2017年和2018年高数的得A率都是35.7%。然而17年高数A*率只有8.1%,而18年高数A*率有12.2%。
这里的原因就是根据AB线的划分,17年3卷的高数A*要考195/200,而18年3卷考A*只需要188/200.当然后面因为投诉太多,CIE的高数A*线再也没上过190/200,但是17年考高数的同学只能自认倒霉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问题:为什么过去10年中国区多了这么多CIE的考生,而数学的得A率只上升了一点点呢?这里的主要原因和大学招生有关。英国很多大学给offer的条件都是三个A,如果CIE给了太多A那达con人数就会超量,导致大学住不下。这也是疫情以后alevel的所有考试局都赶紧把得A率调回到19年的原因。
大家看一下所有科目的得A率就会发现,但凡考生人数多的科目,得A率最高就只到36%。而一些考试人数少的科目(比如地理), 由于不影响大学招生, 得A率这几年一直在40%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数学物理最近几年越出越难的原因:由于考生人数上升,得A率不变,那要么分数线上升,要么试卷难度上升。分数线上升太过直观会让考生直接转其他考试局 (比如17年很多考生看到高数195/200下一年立马去学EDX了),因此CIE选择的是提高试卷难度。
那有没有随着考生人数增加,得A率上升的热门科目呢?答案大家可能想不到:经济。
虽然经济考试改了考纲,超高分人数大幅下降,但很多老师其实也都发现,该考A的考生依然是A,该考A*的也依然是A*。
无非是以前95%的现在只能考92%,以前92%的现在只能考90%。CIE经济的考试目前还能处于只准备基础内容就能拿A的'简单'阶段,其实就是因为得A率比其他热门科目还低一些。
因此,即使会写essay的学生增加,由于得A率还有上升空间,考试局不需要增加题目难度。但现在经济得A率已经超过了30%,相比数理化生32%以上的得A率,上升空间已经不大。
等经济的得A率上升到32%以后,考试难度自然就会上升。当然这应该至少是四五年后的事情了,不过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按照趋势提前进行准备。
不同试卷分数线的划定方法我们知道了整体的分数线划分方式,接下去的问题就是不同试卷的学生水平不一样,那每张试卷的分数线怎么划分?
CIE官网关于单张试卷的分数线划定只有这一句话:We use a mixture of statistical evidence and expert judgment to agree grade boundaries. They vary slightly from year to year.
虽然CIE没说具体方法,但这里其实不难理解。既然不同考季的得A率差不多,那每个考区不同考季的得A率应该也差不多。
举个例子,如果2卷去年的得A率是33%,3卷去年的得A率是36%,那今年的分数线就按照这个比例来划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不同考区分数线经常有很大区别的重要原因。
我们看一下过去10年数学2卷和3卷的得A线:
24年和19年的得A率都是35%。然而3卷的A线只下降了8分,2卷的A线下降了19分。如果你知道分数线是怎么划定的,这里2卷和3卷分数线差异的原因就很好理解了。
- 2卷是欧洲卷,考生人数比较固定,水平也没啥变化。如果题目变难,得A率不变,那分数线必然下降。
- 3卷是亚洲卷,考生人数年年增加,参加考试的学生水平也越来越高。即使题目变难,依然有更多的学生可以考A,那分数线就不会下降很多。
如果大家看上表,在亚洲区alevel考生还不多的时候,2卷3卷的分数线其实是差不多的。
而随着亚洲区考试人数越来越多,3卷分数线比1卷2卷高十几二十分已经是常态了。这其实都是'确保同一考区不同考季成绩一致'的结果。
当然随着信息的传播,就像过去10年国内学alevel的人越来越多一样,我们也完全可以预计未来去英国学alevel的人会大幅增加。当然这里一个额外的预警就是从成绩的角度出发,不要去新西兰考。因为新西兰数学和亚洲区考的是一张卷子。。
中国区分数线划定的个人看法以上都是基于三个考区的分数线划法。但今年中国区等于是额外加了个考区,那中国区的分数线怎么划呢?根据CIE相同考区不同考季得A率一致的评分标准,我们可以简单进行一下倒推。
以数学为例:之前数学只考3卷,现在3卷考生分成了3卷(非中国区)和4卷(中国区).
要确保非中国区和中国区的得A率都一致,以下方法是最简单的:4卷的分数线参考去年中国区的数学得A率,3卷的分数线参考去年非中国区3卷学生的得A率。
比如去年3卷得A率是37%,中国区是39%,非中国区是36%。
那今年4卷的分数线就划到39%的学生考A,3卷的分数线就划到36%的学生考A。当然具体怎么操作只有CIE知道,但大家完全不需要担心分数线暴涨这类事情。即使中国区今年的考生人数增加5-10%,也最多对分数线产生1-2分的影响。
请记住划分数线的基本原则:如果今年可以考A,去年也可以考A。
这两天很多人又拿印度卷数学212分的分数线来说事。
印度卷24年的数学得A率25.6%,19年得A率21.7%,分数线划到212就是保证有25%左右的印度学生能考A而已。卷子不同,考生水平不同,得A率也不同的情况下,分析印度卷的分数线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中国区学生来说,如果掐表刷每一套真题都是A,那实考基本都能A。
这个自我评价的方法每一个考季都是适用的。即使是独立试卷,大家也只需要正常备考即可。祝大家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