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哈佛大学在新闻里因为“被吊销招收国际生资格”而冲上热搜,我们第一反应是:不是吧阿Sir?全世界的留学生梦想之地,居然也“保不住”?
事情的起因说起来像是一场政治大戏,却又实打实影响了上万名国际学生的未来——美国国土安全部于5月22日宣布,吊销哈佛大学的SEVP认证。简单翻译一下:哈佛,全球排名Top 3的高等学府,突然不能合法接收国际生了,F1、J1通通“无效”,在读的国际生72小时内必须找学校转学?
你以为这是小道消息?央视新闻都报道了,哈佛官方也硬气回应:“这行为非法!” 连前财长萨默斯都下场怒怼特朗普政府,称此举是“疯狂之举”。其实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官司争执,而是美国高等教育自由与联邦权力之间再一次激烈碰撞。背后是意识形态审查、DEI政策的冲突、对高校“配合度”的强压要求,哈佛曾在不久前选择“硬刚”美国政府:宁愿被砍掉22亿美元联邦拨款,也不低头妥协。
今天就连麻省理工也第一时间站队:“没有国际学生的MIT,将不再是MIT。” 有留学生朋友惊呼:不是吧,不是吧,连哈佛都保不住国际生身份了吗?美国留学还靠谱吗?
这一系列震荡意味着一个清晰的信号:对国际生不友善的氛围,在美国不再是个例性事件,而是可能持续的政策风险。
眼见着美利坚一夜入冬,“美本名校梦”变成“转学噩梦”,不少原本坚定赴美的博士申请者,开始紧急转舵,将目光投向更稳定、更友好的新选择:新加坡与中国香港。不仅语言环境机构,教育质量过硬,还能拿身份、发工资、上名校,关键是——稳定!
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大新闻,来聊聊:如果你正在准备申请博士项目,尤其是科研导向强、对政策风向极度敏感的专业,那么新加坡与香港,或许才是你更值得托付的地方。
新加坡:学术实力+资金支持+移民友好,博士申请的“性价比之王”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稳居QS全球Top 20之列,其科研投入之高、国际化程度之深,在亚洲首屈一指。尤其在计算机、工程、生命科学等STEM领域,具备与美英一线高校匹敌的学术产出。
实验室条件一流,导师多具欧美博士背景,科研项目往往结合产业需求,且国际合作广泛。
奖学金+工资双重保障
新加坡国际研究生奖学金(SINGA)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及新加坡理工大学(SIT)联合设立,吸引全球优秀学子赴新加坡攻读科学或工程领域的博士(PhD)或工程博士(EngD)学位。为成功申请者提供:
- 全额学费
- 每月高额生活津贴
- 一次性搬迁与机票补贴
SINGA申请不需要提前套磁,官方统一申请通道,适合初次申请者。
图源:https://www.a-star.edu.sg/Scholarships/for-graduate-studies/singapore-international-graduate-award-singa
(1)申请资格
- 首次在新加坡学习的国际学生
- 本科或硕士成绩优异,具备强烈科研兴趣
- 语言要求:优秀的英语书面及口语能力
- 推荐信:需提供学术推荐人的积极评价
(2)奖学金福利 (奖学金条款可能不定期调整,以最新政策为准)
资助期限:最长4年
- 学费全额覆盖
- 月津贴:
- 通过资格考试前:2,700新元/月
- 通过资格考试后:增至3,200新元/月
- 一次性补助:
- 机票津贴(最高1,500新元)
- 安顿津贴(1,000新元)
另外校内如NUS Research Scholarship、NTU Presidential Fellowship等,待遇更高。
签证与移民政策稳定
新加坡鼓励高层次人才长期留下:
- 博士毕业可直接申请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
- 累积工作年限后可申请永居(PR)
- 政策稳定、无明显反移民趋势
对于计划长期发展的人才,新加坡的路径更加清晰可控。
中国香港:QS百强新政下的“留学红利区”
很多人还不知道,中国香港正在大力招揽内地PhD申请者,力度大到什么程度?
- QS100以内大学申请可直接走“优才计划”拿香港身份! 这意味着,如果你拿到港大、港中文、港科、城大这些高校的PhD offer,在校期间就可以申请香港身份卡,未来留港工作、定居、全家团聚一条龙。
-奖学金真香!香港HKPFS相当于年薪33万港币,还有高额会议津贴和学术补助。
- 近年来港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资源升级,香港几所大学纷纷在AI、生物医药、新材料、金融科技等方向设立重点实验室,欢迎大陆背景的申请人加入。
- 香港高校语言适应度高,有的专业还是中英双语教学,日常沟通基本无障碍,对大陆生极为友好。
奖学金待遇极为丰厚
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由香港研究资助局(RGC)于2009年设立,目的是为了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博士生赴香港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图源:https://cerg1.ugc.edu.hk/hkpfs/index.html
(1)申请资格
全球范围内有意申请以下8所香港高校全日制博士课程的新生,不限国籍、工作经历及种族背景。(参与高校: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
申请人需在学术表现、研究能力/潜力、沟通与人际技能、领导才能等方面表现突出。
(2)奖学金内容
- 年度津贴:每位获奖者每年可获得337,200港元(约43,230美元)。
- 会议及研究差旅津贴:每年14,000港元(约1,790美元)。
- 资助期限:最长3年。若需延长学习期限,相关大学可能提供额外资助(具体政策请直接咨询院校)。
- 2025/26学年名额:共400个奖学金名额。
- 备注:香港高校的学年通常于9月开始。
HKPFS名额太少申请不到?PGS看过来!
别慌!港八大还有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PGS),为全日制PhD和MPhil新生提供每月约HK$18,525的津贴,这就足以涵盖学费和部分生活费了。这个奖学金,几乎是录取皆有份的存在!
学术质量+国际氛围俱佳
香港高校普遍科研资源充足,教职人员导师们拥有英美背景者众多,研究项目往往对接国际课题,尤其在AI、材料科学、金融等领域表现抢眼。
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机会较多,英文教学和国际会议参与度高,非常适合计划走学术路线的申请人。
签证稳定,留下工作相对容易
博士毕业后:
- 可申请IANG(非本地毕业生留港计划),最长24个月无需雇主担保
- 如找到工作,即可申请长期工作签证,并可作为技术人才进一步申请永居
整体流程清晰、周期短、成功率高。
港博 = 更灵活、更高性价比的选择
与其在美国的博士项目里卷个六七年,不如去香港,3-4 年后手握博士学位,拥抱更多可能性~
实际对比:美国 vs 新港新
博士申请实操建议:现在就该准备什么?
无论新加坡还是香港,招生导师都极看重你的科研产出。有没有参与过项目、有没有论文(哪怕是会议),比学校背景更重要。提前套磁也是重中之重,大多学生都需要靠套磁成功拿到offer。想要成功申请还需要托福/雅思早拿分,新加坡多要求托福100+,香港也越来越倾向高分。另外提前关注奖学金Deadline:SINGA每年有两个批次,HKPFS通常在每年12月截止。
海归就业趋势:新港博士越来越香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将“港澳/新加坡博士”纳入优先招聘名单。
尤其是:
-中国科学院系统:承认新港博士学历,甚至列入直通路径
-大厂(华为、阿里、字节、腾讯):设有“全球博士人才计划”,对新港博士极为欢迎
-高校招聘:内地“双一流”高校在引进海外博士时,港新PhD毕业生有极高竞争力
更现实的一点:比起美国毕业后仍要挣扎H1B、抽签绿卡,新加坡和香港的身份转换路径早已打开,不靠“撞运气”,靠的是“走流程”。
写在最后:
哈佛风波,让我们再次意识到:
留学,不止是教育选择,更是对未来政策的判断。
25fall的申请人,可能已经进退两难;
而26fall、27fall的你,
现在正好是重新布局的时间。
新加坡,中国香港,
这些我们过去觉得“小而美”的留学目的地,
正在用越来越大的诚意,
欢迎愿意踏实做科研、安稳做学问的你。
也许你此刻还在犹豫,
但留学这条路,从来就属于有准备的人。
与其等一个不确定的美国梦,
不如拥抱一个看得见未来的新选择。
不要犹豫,不要观望,留学风向正在转变。
下一站,南洋 or 维港?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