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本子基于两年的真实实验基础和一百多篇近年来的相关前沿文献,认认真真写了一个月,被老板和专家批的一无是处,只留下了创新点相关的名词,其他的全是生编硬造的外行语言和所谓数据(像是按高中生的知识面和理解力讲的),到现在改的面目全非,看一个字我都觉得荒谬。
反复强调的只有一句话,你这个东西很新,评审专家不懂的,就看五分钟,你不要搞复杂,不要这么老实。
那么,科研基金存在的意义,是给专家们过家家的吗?
更新:第一次用邀请回答,没想到收到这么多走心的答复和指导,很感动也感谢大家。
我提问的时候是有点带情绪了也可能有点误导大家,非常抱歉。更正一点,我说了最后改成的是高中生的理解力和认知,评审是大同行的科研人员,起码也得改成大学教材的专业基础水平吧,我说的生编硬造是不是太委婉了,它的意思是为了照顾这些时间有限的高中生思维,我被建议添加进去的内容实际上是文献乱用和编造数据。
我并非泄愤,这些问题困扰我很多年了。读博至今见到很多认真科研探索的前辈处境不如瞎编乱造的,当然,圈子里还是都会给口饭吃,只是这些选拔体系让我们这些后生越来越失望,也确实逼得很多很多想要真心搞科研探索也很有能力的师兄师姐放弃科研或者永居国外或者选择低头开始乱造。
不只科研项目,教学比赛、人才评定、创业竞赛我都有参与过,最终被奖励的永远都是最能造(会造确实是一种上限很高的重要能力)的而不是最能干的,最加分的永远都是申报材料里的某教授的名字。文章审稿也没好到哪去,第一次帮导师审稿认认真真写了两页意见被我导师骂浪费时间,挂上院士名的再差都不能拒;社会价值技术服务应用推广也没多少真事,一张摆拍照片十个人用去评奖比赛申项目。
批我本子的专家提的意见也是在他们的位置能给我的最大帮助了,本子也并非真的一无是处让人不懂,他们只是想让我借此深刻理解这些法则,好换取继续前行的资源和信心,因为此前他们也多次提醒过我了做科研差不多就行不要较真,不如此他们今天也不可能坐在那里当专家,我知道所谓的好本子是什么样子,也知道该怎么写,我对他们的建议没有意见。
我感觉荒谬的是虚假和死板居然是部分本子不好的人最需要学的,如此八股取士,牢笼治世,我实在想象不出选拔出来的未来科研圈的人的创造力和价值会用在什么地方。
3.11
这几天的评论没时间回复,但是我都有认真看。
这些年我面对这些圈内乱象一直很挣扎,但对这个领域总想再有点期待,而当我意识到造假成风的根源不在于申请者如何选择,而是评审们如何判定选拔的时候,我有点懵了,我希望自己的事业是有未来的而不是系统性地大厦将倾,所以前来提问。
具体来说,自始至终我问的都是评审制度不合理对学术不端的责任,回答我的很大一部分是认可这是个烂摊子,让我死心。另有相当一部分业内资深人士在教我怎么写本子,解释为什么这样写本子,一开始我还纳闷,我明明没问怎么写本子,为什么都在避重就轻。后来我突然就明白了:
思维禁锢至此,八股取士制度以达闭环,学术至此,已无学,只有术。
如此一个问题,界内精英们脑海里想到的就只有写作技术这种小镇做题家思维的理解层面,这些年他们认为能安身立命的竞争力是话术与“忽悠术”,还在不遗余力地教后辈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大家一起过家家。
什么写作技术让你们如此吹捧?你们真的认为这种本子很难写吗?“打磨”值得所有人花费大量本可用于钻研试错创新的时间和精力吗?唯一难点是评判者们相较于实际内容更在意语言读着舒不舒服的标准,可是舍了本,只有末还能指望有固定标准,岂不只剩下众口难调的难了?八股结构不可怕,可怕的八股背后的思维惯性。为了在五分钟内呈现出符合某一批已经习惯用经验办事的人的思维惯性,发展出一系列炉火纯青的写作和汇报技术手段,美其名曰行业门槛,实则堪称高级行为艺术。但用会造当标准去选拔出来的人差距绝不在于造的能力,而是造的底线。指望底线低的人去承担国家科研命运吗?可你偏偏又叫“国家基金”,真是荒谬。
你凭什么认为让外行五分钟看懂的学术文本就是好文本?那高等数学你看一天是不是都能提猜想了?你的懂是如何衡量的?浮躁如你们,连我这么个小问题都看不懂,先入为主自信满满地指三说四,那些经典理论、那些好的科研工作、那些本子你们又真的看懂了吗?你已经造诣顶峰不再会犯错了吗?心里还有一点点对学的敬畏吗?可能,早就不再求学了吧,可你偏偏又是“国家基金”评审,是学术圈领路人,是资源把关者。
是的,评审也不得已,可能就像某个朝代某些权利机关的爪牙是为了统治秩序培养的技能型木偶人,也不过是为谋生而困在其中的可怜人。可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才使得这一轮轮游戏顺利进行,最底层的申请者喊停没人听,最顶层的管理者只求运转稳定。你站在评审角度说只能如此,可是事实就是这工作,甄别不出真正有价值的,引导出了造假的,可是没人觉得有责任喊停。科研原本并非技术工种,但如今,I类评审怎么想,大家就要怎么想,II类评审看重什么,大家就要提到什么,思维的枷锁越叠越多。
各种评价体系重申请轻结题,结题时生拉硬靠就看个数字,所以最大的筛选压力就放在了申请,而评审的看懂又比什么都重要,那么评审这五分钟的判断水平便几乎决定了科研工作整体的质量。尤其是当大家都越来越会写时,限制科研的真正短板到底是申请者的能力还是评审们的经验?
回答中有句话很有意思,分享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评审们都很厉害的,都是千里马。”
想起去年有个老院士来给全院老师开会说,中国99%的科研工作去掉将不会对科研事业产生任何影响。
可是中国99%的科研工作者都在拿命拼事业呀,可是忙的是什么呢?看似“皓首穷经”地写本子钻营人脉?还是拉着硕博一起焚膏继晷奔赴那些富丽堂皇的人才称号?这个时候你还有精力求实吗。我那时候还在想是项目申请者的道德问题,总能肃清的总能引导好的,真是天真了。高考公平是因为它严防作弊,可是国家基金呢?
你拿什么保证造假搞人情写顺文本的低成本行为就可以被奖励的引导下,还有人愿意去做一点点真正的科研?求顺易而求实难,申请者不辞辛劳的事既非求顺也非求实,而是求投其所好,求顺与评审轻松看懂形成完美闭环,求实被轻视淘汰,选拔出来的进入下一个闭环,十几年苦读果然都是笑话,建议这种做人教育加入义务教育,这样所谓的科研人才初中就可以遍地都是了。
当然,我认可一定比例虚假话术存在的意义,总要凝聚人心或者说应付人心的。可是当它在从业者技能和工作中疯长的时候,能拿什么来制约它?靠不痛不痒蜻蜓点水的学术不端举报和审查吗?还是靠硕博拿前途换来的掀桌舆论?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什么是个老院士去提到大家脸前?
牢笼治世无可厚非,八股取士才是自掘坟墓,某些评审们功不可没。
真没劲。几百年了,还是这些混账事。

前言
本文转自我在该知乎问题下的回答,以及其他几个高赞回答。
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前往该知乎问题。
1 我(留德华叫兽)的回答
随着中国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申请国家基金的项目数量呈井喷之势。评审专家们虽身负重任,却常常分身乏术。
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投身于自身的科研项目,还可能被行政事务缠身。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堆积如山的申请本子,要做到全面、深入地审阅几乎成为奢望。
绝大多数评审只能走马观花,凭借有限的时间和经验匆匆做出判断,这无疑让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科研项目,面临被埋没的风险。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评审环节依然是科研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关卡。国家基金设立的初衷,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具潜力和价值的科研项目中。
评审专家们凭借自身积累的丰富科研经验和深厚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众多申请中筛选出相对更优的项目。
尽管他们的评审意见可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总体而言,为科研资源的流向提供了关键参考。
如果取消评审,或者让评审流于形式,那么科研资源的分配必将陷入混乱,因此作为申请者,当然有必要将本子写得通俗易懂,毕竟并不是每个评审专家都是你的小同行,他们遇到看不懂的专业词汇,也根本没有时间和动力去网上搜索。
那么,到底谁在为中国科研负责呢?
国家层面,通过制定科研政策、设立科研基金,为科研事业提供了宏观的引导和坚实的资金保障,是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力量。科研管理部门,承担着组织评审、监督资金使用等具体管理职责,保障科研活动能够有序开展。
评审专家们,尽管时间精力有限,但他们的每一个判断,都可能决定一个科研项目的命运,肩负着把关项目质量的重任。
而广大科研人员自身,更是科研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凭借创新思维和辛勤努力,推动着科研不断向前发展。当然,当前的评审体系一定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不能排除学术不端行为。重申请轻结题的评价体系,使得申请者将大量精力放在申请环节,而评审专家在短短几分钟内的判断,几乎决定了一项科研工作的生死。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迎合评审专家,一些申请者不惜编造数据、滥用文献,导致科研领域的虚假之风愈演愈烈。更有有权有势、有关系之人,不惜动用一切人脉和金钱“超近道”。
而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制约机制却相对薄弱,不痛不痒的举报和审查,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威慑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科研管理部门应优化评审流程,例如采用分阶段评审、引入更多专业评审人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辅助评审,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
评审专家们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克服思维惯性,认真对待评审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更有价值的评审意见。广大科研人员也应坚守科研初心,抵制虚假之风。
2 dder的回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339138971/answer/119934734445
3 燕子丹的回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339138971/answer/119876549694
4 貂丝女婶教授的回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339138971/answer/120251089845
5xingzhou的回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339138971/answer/12118058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