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香港留学特别火热,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在咨询港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Cheers这一届高考后新鲜出炉的案例:用高考分数实现港大、港科计算机专业双录取。
港大今年QS世界排名已经上升到11位,比北京大学(#14)清华大学(#17)都高;港科今年也上升到了44位,比上海交通大学(#47)浙江大学(#49)高,港校的实力蹭蹭上涨。
而香港的院校比较重视面试,由于学生不是国际学校或国际部的学生,面试培训就尤其重要,一起来看看学生的面试经验吧。
想了解高考后留学规划和申请思路,可以看看我们之前的文章:高考后留学的16条路径
学生背景
坐标湖南,今年高考670分(物理类),无托福分数。
录取结果:
香港大学(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11),计算和数据科学专业(Computing and Data Science)
香港科技大学(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44),计算机科学专业(Computer Science),附五万港币奖学金。
高考670分是港大去年的分数线,今年估计要比670低。
前期的文书、推荐信等申请材料准备就不多说了,想重点分享一下面试准备事宜,还有学生面试后的反馈。
先给大家看看港大今年的群面指导文件:
• 你将有20分钟时间阅读并批判性评估通过Zoom分享的文章
• 需独立完成准备工作,不得与他人讨论或合作
• 可参考《批判性分析指南》构建思路
• 允许自行记录笔记
• 随后的小组讨论环节将围绕文章议题展开。请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并尝试深化文章提出的见解
- 批判性分析指南 -本指南旨在帮助入围申请者对指定文章进行批判性评估,请按以下层次思考:
Level 1:阅读理解
•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结论是什么?
Level 2:批判评估(按难度递增排序)
• 你赞同/反对文中哪些观点?理由是什么?
• 文章的论证是否合乎逻辑?
• 内容是否客观无偏见?
• 文章的优劣势何在?
• 主要论点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积极或消极?
• 该议题在当代世界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优秀评析应快速完成Level 1,并能对Level 2至少部分要点展开分析。
小组讨论应聚焦Level 2议题。
小组讨论须知
• 前10-15分钟:与其他面试者自主讨论文章。请像朋友聚餐闲聊般自然交流,港大教授仅作观察不参与互动
• 无标准答案:我们关注的是你评估文章、辩论议题的方式
• 教授仅会宣布讨论开始/结束,全程不干预进程
• 发言需体现智慧、理性、逻辑与清晰表达
• 重视倾听他人观点并深化讨论——这是港大团队学习中知识拓展的基础
• 后10-15分钟:教授可能进行个体或集体提问,你可进一步探讨或向教授提问
对于高考英语130分以上的孩子们来说,阅读文章的难度并不算困难,难的是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面试情况
以下反馈来自Z同学:
线上面试一组有11位同学,大家都会抢麦发言,也会暴露很多问题。
比如,虽然港大事先发的指南里强调了面试发言需要带有“批判性思维”,仍有四五位同学抢到麦后只顾着输出观点,但发言没有逻辑,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也有几位同学口语较弱,不敢抢麦发言,轮到发言的时候说得比较含糊,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混乱,我和另一位同学都尝试控场,但完全插不上话。
最后,我只发言了一轮,说了大概2~3分钟。我本来还担心自己是不是说得太少,但后来跟顾问老师复盘时,老师很明确地说,我是发挥最好的前3人,我才稍稍放心。
面试是下午四点多结束的,当晚7点前我就收到了港大发来的录取,还附加了今年新推出的奖学金项目Delta+ Tech Immersion fellowship。
顾问建议
从Z同学的反馈来看,申请港大的高考高分选手之所以会败在面试关,要么是家长没有提前做准备,要么是面试培训做得不够专业。
在Z同学参加面试之前,Cheers为他进行了面试培训和模拟面试,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5个要点:
口语流利度
群面中,口语流利度非常关键。
一来是多位学生抢麦发言,机会有限,英语口语的优劣势也会在对比衬托中被放大。
二来是群面和一对一面试不同,无法靠押题、背回答来取胜,学生必须根据给出的文章和他人的发言,临时组织语言来输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整体的口语流利度是很关键的。
因此学生的口语必须要提早培养。
Z同学去年暑假花了一部分时间学习托福,虽然最后并没有考,但整体阅读能力和词汇量是高于普通高考党的,只是口语流利度依然有所欠缺,于是在高考后连续上了8次口语课,口语能力提升到了我预期的水平。
所以对于口语较弱的学生,如果家长没有提前准备培训,在群面中必然被淹没。即便教授会给没发言的学生发言机会,在和其他学生的横向对比中也会处于劣势。
发言逻辑
港大的面试与雅思口语考试不同,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还要注重发言的逻辑。
正如面试指南上所写,群面旨在考核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隐性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学生一定要按照Level 2上的几个指导问题来思考,有哪几个自己可以讨论的观点,并在20分钟的准备时间里,围绕观点建立有逻辑和有拓展性的回答。
哪怕最后只来得及回答一个问题,只要逻辑清晰、表达清楚,也能给教授留下满意的印象。
发言时注意,不要翻来覆去重复其他人已经说过的观点。如果你的观点与他人的确有重合处,也可以根据他人之前的发言,有针对性地补充、延展,给出你自己独特的想法。
团队协作
群体面试还有一个核心考察点,就是团队协作。
不少学生在真实面试中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只顾着自己输出观点,而完全没有回应前面同学的发言和观点。
港大的面试指南里也明确写到:“请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并尝试深化文章提出的见解。”因此,你有没有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不是一个好的团队成员,这是群面的基本原则。
建议同学们在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承上启下,也能更好地体现你的思维逻辑。
领导力
说到这里,要吐槽一下港大的安排。线上群面,11个人实在太多了,时间又只有30分钟,导致大家都在急着抢麦,场面一片混乱。
我在面试培训中花了很多时间教学生如何做群面的leader,紧抓讨论的重点,组织大家按照主线展开讨论。
但这次群面时,因为人多时间少,大家都不按常理出牌,最后谁也没法做leader。
常规的群面大概在7人以内,时间会更长,更有利于学生们从容发言,也更能体现出学生的领导力。
领导力并不意味着你要频频抢麦刷存在感,而是在讨论中做到以下几点:
- 组织大家讨论,抓住讨论重点
- 提出建设性意见
- 关注到没发言的同学
- 偏题的时候,把讨论拉回正轨
这些参与者往往才是教授认为符合要求的学生。
话题练习
虽然群面不像一对一面试那样可以背一些“模板化”的回答,但当下的热门话题也可以用来做练习。
我在给学生做3轮模拟面试时,选择的文章分别是AI、气候变化和教育的主题,最后实际面试的文章恰好是AI+教育,也是再一次押中题了。
大家在准备面试时,也可以找一些当下的热门话题以及相关文章来锻炼思维和口语,就从港大给的指导性问题入手:
• 你赞同/反对文中哪些观点?理由是什么?
• 文章的论证是否合乎逻辑?
• 内容是否客观无偏见?
• 文章的优劣势何在?
• 主要论点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积极或消极?
• 该议题在当代世界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反复多次,不仅能够了解当下的热门议题(能押中话题更惊喜),也能锻炼批判性思维。相信你在真实面试时能更快速地分析所给文章,组织自己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