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大、南大、上财......越来越多的top院校在“紧急撤回”夏令营通知的同时,暗中提前了本校预推免的具体时间,夏令营虽取消,但抢生源不能落下。
“预推免发布!政策响应了,生源我抢了,我毫无问题!”
“A大10号线下考核?那我也10号,愿者上钩。”
“优营不让发offer,但我偷偷发,谁又知道?”
......
以往我们谈到保研竞争,大多局限于保研er之间。
实则不然,各高校也在暗暗较劲,“互扯头花”屡见不鲜,即便jyb禁止提前开设夏令营,即便夏令营不能发offer,高校也还是会举办夏令营/宣讲营,亦或是提前报名预推免招揽生源。
所谓不进则退,提前的招生批次、“选我还是他”的压力面拷问、故意设置的参营时间......
明面上的、暗地里的、酷炫抓马的,各种我们能数出来的“奇葩”现象其实都是高校的夺生手段。
接下来,就随老师一起来盘点一下高校间的那些明争暗斗!
01先来明的,不行就来阴的
无论是保研形势还是高校的推免招生方式,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更新。
例如25年保研新增了不少计算机等工科冬令营,提早考核,提早发放offer,但高校之间的竞争远不止这些。
从“幼儿园”开始宣讲
当大多数学科还沉浸在寒假余韵中时,经管类院校的“卷王”们,早已悄然拉开了新一年保研抢人大战的帷幕。
例如清华经管、复旦国金等顶尖项目,在3、4月份就通过官方渠道高调推送招生宣讲会信息。
这些院校先声夺人,试图以时间差抢占高地,锁定关注度,为后续激烈的生源争夺战奠定先发优势。
图源:https://yz.tsinghua.edu.cn/info/1022/2996.htm
图源:https://mp.weixin.qq.com/s/SNN82F_p0iC7gWR-IarNWg
“你办我也办”的冬春夏令营
为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占据优势,高校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夏令营,而是将招生活动扩展至冬春夏(冬令营、春令营、夏令营)秋(预推免),形成了贯穿全年的招生节奏。
即便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大部分夏令营都在推迟或者模糊效力,也不能阻止高校提前开设夏令营的热情。
正如前不久清华、人大、南大等院校提前1-2个月开设预推免,本质上也是为了吸纳优质生源、应对夏令营取消后生源外泄的缓兵之计。
而天大等校更是有主动派出招生团队,前往重点院校或城市进行现场招生的“优良”传统。
图源:https://sg.jlu.edu.cn/info/1081/21621.htm
图源:https://pgs.ruc.edu.cn/info/1053/3445.htm
“福利满满”的优营诱惑
常言道,真诚才是必杀技。不少高校会给参营学生提供实打实的福利,给保研er创造超预期的参营体验,刷新对学校的好感度,吸引优质生源。
例如东南大学电子学院的前100名优营可以获得5k或1w元不等的现金奖励,上海海事大学经管学院的考研复试“绿色通道”,还有的高校参营费用全包.......
有时候,看得见的招生福利比干货招生宣讲更能让保研er感受到诚意和优势。
图源:https://mp.weixin.qq.com/s/UvC7I-xx_ZqkK4CXvUUcIQ
图源:https://marx.dlut.edu.cn/info/1018/21381.htm
若说前头那些招数,是各大院校常规的、正常的招生方式,那接下来这几手,就是明晃晃地亮出兵刃,让保研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甚至有些火药味十足,明里暗里“大打出手”。
“巧合撞车”的参营时间
保研过程中,不同高校的夏令营和预推免面试时间难免有所重叠。这种时间冲突,部分源于客观因素(如学期进度、节假日安排),但也有一些是高校有意为之。
这种情况下,集中式的参营时间不仅是一种筛选机制(识别意向更坚定的候选人),更是主动出击、强迫学生2选1或n选1的重要手段。
图源:http://xhslink.com/a/3SHqGwaxBJOeb
非我不可的优营协议
如果说“时间撞车”是高校争夺生源的前置策略,那么形式多样的优营协议则构成了更深层次的锁定机制。
优营协议/优营承诺书大多带有明确的约束性条款,通过要求保研er做出优先或排他性承诺,高校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自身招生计划的不确定性,防范“被海”“被鸽”的风险。
图源:小红书
面试场上的连环“逼问”
历经重重较量,最终还是免不了面对面的灵魂拷问。
“手里几个offer了?”、“xx学院和我们,你选谁?”、“给你offer你一定会来吗”。
这些在保研面试中常见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为了精准评估学生意向,实则暗含高校间内部竞争的策略性考量:在向保研er施加心理压力的同时,也为后续拟录取建立微妙的道德约束。
▶ 一方面,为争取良好印象,保研er会在压力下做出“非贵院不选”的承诺。
▶ 另一方面,这种高压提问本质上构成了一种隐形的生源锁定手段——通过制造即时的承诺情境,利用学生潜在的诚信压力,降低其最终流向竞争院校的可能性,从而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巩固高校自身优势。
图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a/0NI0vKSFaZOeb
只能保内的推免限制
部分高校会要求推免生必须保内,以稳固本校优质生源基本盘。
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要求保研er留本校深造,防止这部分最具潜力的核心生源流向竞争对手。如此一来,既能最大程度减少优秀本科人才的流失,也能保障本校生源质量与梯队建设的稳定性,为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根基。
图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g9YJFv
老师有话说:
显而易见,从全年招生布局到提前圈人宣讲,从面试高压追问到优营协议约束,高校为锁定优质生源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这种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竞争态势,活脱脱一场现实版“保研宫斗”大戏。
对于高校来说,生源即为根本,外加保研流程缺乏监管,高校自主性强,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优秀的生源也将成为各大高校来年招收推免生的有效宣传,循环往复,年年如此。
图源:武汉大学官网https://gs.whu.edu.cn/info/1053/102171.htm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过近几年的洗礼,各个保研er已不再是保研场上的傻白甜,早就纷纷进化......
02保研老子,反客为主
尽管高校使尽浑身解数,从糖衣炮弹到威逼利诱,从时间卡位到道德绑架,但如今的保研er们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在这场高校与保研er的博弈中,双方早已心照不宣地亮出了底牌。
01“非985不报名”型
在众多高校中,保研er们学会了筛选性价比高的985院校,那些招生人数多、考核简单、不鸽人、口碑好、招生流程规范透明的学校往往更受青睐。
例如,招生人数多意味着录取几率更大;不鸽人则保证了学生的权益,不用担心被学校临时放弃等等。
高校在用绩点排名、本科背景进行筛选时,保研er也在通过多重指标筛选投递院校。
02“导师带你飞”型
既然高校“不按套路出牌”,保研er们也可以通过“套磁”的方式主动联系导师,抢先占位。在与导师沟通的过程中,保研er能够提前了解导师的招生意向和课题组情况,增加被录取的机会;而导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优秀学生,为招生工作做好准备。
高校通过夏令营等批次提前锁定生源,保研er们则通过套磁导师来达到提前锁定接收名额的目的,双方都在主动出击中减轻风险,完成保研任务。
图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a/8cwQxU0UGiPeb
03“礼貌骚扰”型
为了获取更多信息、确定拟录取概率,有的保研er厚着脸皮,直接对老师发起灵魂提问。
包括但不限于:
有没有名额,能不能收,录取到哪一位,自己能不能录上等等。
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让部分i人保研er感到紧张和不安,但为了争取到理想的offer、及时调整自己的报考策略,必要时仍不得不试。
高校可以用面试时的压力拷问让保研er做出承诺,保研er也可以主动向招生老师发问,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图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70597396
04“无视承诺”型
对于保研过程中的优营协议/拟录取承诺书,保研er们不再是完完全全死守的理念,不会因此而轻易放弃冲高的机会,本就被列为保底的院校,即便有了承诺书,该鸽还是会鸽。
毕竟高校临近九推鸽保研er的也不在少数,虽然这种“鸽掉”协议的行为会受到道德谴责,但保研er本身就已经处于保研的劣势地位,为自己谋取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老师建议如果同学们真的要鸽,那就早点鸽。
05“海王本性难移”型
高校通过多种方式“机构”保研er,保研er也可以开启“海投”模式增加自己的选择机会;甚至为了能够斩获更多offer,还有部分保研er专找线上面试的院校,同时参加多个学校的面试,增加保研成功的确定性。
总之一句话,不怕offer难抉择,只怕offer不够选。在这场“海投”与“机构”的博弈中,保研er和高校都在努力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rzJGf4vdzjPeb
写在最后
无论高校还是保研er,都处于博弈的动态变化中。无论客观环境如何变化,高校热衷抢生源,保研er热衷抢offer,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所以,我们谨记“狭路相逢勇者胜”,沉心蓄力、精准出击、敢于争胜者,终将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