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成为律师意味着可观的收入和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它不仅是个职业,也是社会身份的标签。想要成为律师通常要经历两个关键的培训阶段:司法研修院(IEJ,Institut d'Études Judiciaires)和律师学校(EDA,École d'avocats)。这两个阶段各有侧重,前者主要负责司法考试准备,后者侧重职业技能培训。
- IEJ 阶段(司法研修院):IEJ 通常设在大学法学院内,专门为有意参加 律师资格考试(CRFPA)或司法官考试(ENM)的人员提供强化辅导。报名IEJ一般要求具有法律硕士一年级(Master 1)学历。IEJ的课程安排紧凑且独立于常规学位项目,很难与其他学业并行。教学内容围绕CRFPA考试科目展开,包括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等专业课,以及案卷摘要(笔试“综合分析”)写作训练等。IEJ通常每周按导师时间安排授课(不固定课表),并在全年若干个周六上午组织模拟笔试(galop d’essai)**供学员练习。不少IEJ也鼓励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去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实习,以获取实践体验。总体而言,IEJ阶段旨在夯实法律专业知识并训练考试技巧,为学员顺利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 EDA 阶段(律师学院):通过CRFPA考试后,考生进入所属地区的律师学校(法国共有11所EDA)开始为期约18个月的职业培训。学员首先须向上诉法院宣誓,然后依照全国律师协会(CNB)统一要求完成“三段式”培养计划:
- 6个月课程培训:这一阶段以实践技能为导向,课程涵盖律师实务各基础领域,由案例研讨、模拟法庭、辩论等组成,并伴有持续考核。据统计,各律师学院平均将课程时间分配为约25%课堂讲授、60%工作坊实训和15%线上教学。许多学校允许学员以实习替代部分课程,例如每周固定天数到律所或法律部门见习,以交替方式提升实务能力。
- 6个月个人培养项目(PPI):学员根据自身职业规划选择在非律师事务所的机构实习或进修,并经律师学院批准后实施PPI可以多种形式,如在公司法务部门、政府机关、国际组织或法院实习,甚至赴海外经历不同法律体系;也可以注册大学高级课程或开展研究项目。PPI旨在拓宽学员视野、积累法律实务以外的综合经验。
- 6个月律师事务所实习:**最后阶段要求在法国境内任一律师公会登记的律所内实习半年。学员通过在师傅律师指导下参与案件,深入体会律师日常业务运作,此阶段常被视为通向律师职业的“跳板”。实习结束时,律师学院通常组织总结考评。
完成以上培训后,学员可参加律师职业适应考试(CAPA)。CAPA包括多门笔试和口试,内容侧重律师实务能力和职业伦理。各律师学院按统一规则组织CAPA考试,通过率接近98%。拿到CAPA证书并再次宣誓后,学员即可申请加入任一法国律师公会,正式成为执业律师。总体来看,EDA阶段的任务在于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让准律师掌握从事律师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经验。
Article 100 特殊途径:外国律师入法的新路径
Article 100途径指的是法国《1991年11月27日法令》第100条所规定的外国律师入籍注册法国律师的特殊渠道。这一制度设计允许非欧盟国家的执业律师在不经过法国常规律师培训(IEJ/EDA)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评估直接申请成为法国律师。其要点包括:
- 适用对象:必须是在非欧盟国家已取得律师资格并在当地律师协会注册的执业律师。此外,如果申请人不具备欧盟成员国国籍,也非法国认定的难民或无国籍人,则其所属国家/地区须与法国有律师职业准入的互惠,即该国允许法国律师以相近条件执业。这一“互惠”原则通常需要由申请人提供官方证明材料佐证。
- 申请流程:申请人需向法国全国律师协会(CNB)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文件,由CNB审核资格。申请材料包括:律师资格和执业证明、学历证书、互惠情况证明,以及个人简历、身份证明等。CNB在收到完整申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准许参加考试的决定,审核过程本身不收取费用。经许可后,申请人可选择希望参加考试的律师学院(通常每年由若干律师学院轮流组织Article 100考试)。
- 考试内容:Article 100途径的核心是法国法律知识审核考试。无论申请人过去资历多高,都必须通过该考试才能获得法国律师资格,但CNB可根据申请人提交的学术研究成果酌情免除部分科目。考试包括两门笔试和两门口试。笔试为:民事诉讼法律文书写作(3小时),以及在下列科目中自选一门的法律意见书写作(3小时):行政法、商法、劳动法或刑法。口试为:即席陈述(20分钟)——从抽取题目中就法国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程序或司法制度发表陈述;以及职业法规与道德面试(15分钟)。评分采用20分制,平均成绩达到10/20即视为通过。
- 通过及后续:考试通过者将获得CNB出具的证明,可用于向任一法国律师公会申请注册成为律师。通过Article 100途径加入法国律师公会后,即享有与本地培养律师同等的执业权利。
中国律师申请情况:由于中法两国律师资格互认有限(中国尚未允许外国律师直接取得本地律师资格),中国籍律师理论上虽可提出申请,但须证明中国对法国律师有对等开放(这一点在实践中较复杂)。截至目前,公开资料中尚未有中国大陆律师通过Article 100途径成为法国律师的案例。有法律界人士分析,这一途径涉及严格的法语法律考试和漫长准备周期,难度较高,因此申请者寥寥,成功者更少。据非正式统计,Article 100考试每年通过率在50%左右(如2021年约半数通过),总体申请人数也不多。在已通过该途径的外国律师中,多来自与法国法律交流较密切的国家或地区(例如加拿大魁北克通过特殊互认安排,已有多位魁北克律师借此成为法国执业律师)。中国律师如考虑Article 100路径,需要评估互惠条件、法语法律水平和备考投入等因素。
法国执业律师中的外籍人士比例
法国律师队伍中外籍律师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据司法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1日,在全法国约73,998名执业律师中,有2,773名为外籍人士,大约占总数的3.7%。这些外籍律师中超过75%在巴黎律协注册,其次是里昂律协(有83名外国律师,占全国外籍律师约3%)等少数大城市。从来源地域看:
- 欧盟国家籍律师约占外籍律师的36.6%。在欧盟籍律师中,以德国和意大利籍人数最多,各约占外籍律师总数的7%上下(分别有200余名);其次还有比利时、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律师在法执业。英国因脱欧后不计入欧盟范畴,其在法律师人数现被归入非欧盟统计(2023年有182名英国籍律师在法国)。
- 非欧盟国家籍律师约占63.4%。其中非洲国家合计占比最大,约33%(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528人,及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386人)。北美地区次之,美国有111人、加拿大有70人在法国执业(合计约6.5%)。此外,来自中东、东欧、亚洲等地的律师人数相对较少。例如截至2023年,中国籍律师在法国共有48人,约占外籍律师总数的1.7%;这一数字相比2019年的42人有所增加,显示出中国律师在法执业者人数缓慢上升。其他如日本籍17人、瑞士籍17人、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数十人不等。
需要说明的是,“外籍律师”统计按国籍区分,因此其中包括许多在法国完成全部法律教育并通过本地考试的外国人。例如,上述48位中国籍律师,多数可能是在法国取得法律文凭并通过CRFPA/CAPA正常途径入行的人士(因为通过Article 100途径者极少)。这也反映出虽然成为法国律师对外国人而言门槛高,但仍有少数学有所成的中国法律人成功跻身法国律师行业。
中国学生在法国攻读法学:规模与走向
近年来,选择赴法学习法律的中国学生人数保持在一定规模,但相对于商科、工程等热门专业来说占比不大。据法国高等教育署和校园法国的数据,2022-2023学年共有25,605名中国学生在法留学,占当年在法国际学生总数的约6%,中国是法国第三大留学生来源国。中国留学生主要就读于公立大学(约46%)和商学院(33%),少部分在工程师学院、美术建筑院校等。
就读法学项目的中国学生人数:法国官方未公布具体细分到法学专业的中国学生数据,但相关信息表明比例不高。根据欧洲时报援引校园法国的数据,在法中国学生中约44%学习商科和管理、17%学习工程和计算机、13%学习文学和语言,其他包括理科、医学、法律等占26%。由此推测,中国留学生中选择法律专业的可能仅占总数的几个百分点。法国外交部奖学金统计也印证了这一点:2022-2023年度所有获得法国政府奖学金的国际学生中,仅有约5%来自法律专业(相较之下工程、理科等领域占比更高),可见法律并非中国学生赴法留学的主流方向。
学历层次与地区分布:中国法科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包括硕士(Master 1/2)和博士项目,攻读本科法学学位的相对较少。很多中国学生是在国内取得法学学士后赴法攻读硕士学位(例如法国的法学硕士一年级M1或硕士二年级M2,相当于国内研一、研二),或者申请英语授课的LL.M项目,以提高国际法务能力。还有一些人在法攻读法学博士,研究中法法律比较等课题。据统计,在法国公立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中,本科生约占一半,博士生约占15%(其余约35%为硕士层次),说明相当比例的中国学生选择在更高阶段深造。地域上,大部分中国留法学生聚集于巴黎大区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总体而言35%的国际学生在法兰西岛(大巴黎地区)学习。对于法学项目也是如此,巴黎的多所著名法学院(巴黎第一、巴黎第二大学等)每年都招收不少中国法律背景学生。此外,里昂、图卢兹、波尔多、斯特拉斯堡等法学院所在城市也是中国法科留学生较多的地区。
毕业去向:中国学生在法国获得法学学位后的职业发展多种多样,取决于个人规划和机遇:
- 继续从事法律行业:部分优秀毕业生选择留在法国积累法律从业经验。有些人在毕业后通过“求职签证”留法实习或工作1-2年。他们可能进入跨国律所巴黎办公室担任法律顾问、国际仲裁助理等初级岗位,或在在法中资企业、中法合资企业的法务部门工作。这类岗位通常并不要求具备法国本地律师资格,但需要中法双语法律背景。在实践中,由于直接成为法国执业律师难度较大(需流利法语并通过严格的律师考试),留法的中国法律人才更多以法律顾问、企业法务、研究人员等身份起步。极少数语言和专业功底出众者,也有尝试参加法国律师资格考试并成功执业的实例(如前述已有几十位中国籍人士在法国注册为律师)。
- 回国或前往第三国发展:相当一部分中国法学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回国,在高校、律所或企业供职。他们的法国法学教育背景在涉外法律业务、国际贸易投资、跨境并购项目中具备独特优势。一些人进入国内律师事务所的涉外部门,从事与法国或欧盟相关的法律业务;也有人加入大型中资企业,从事国际投资、海外合同管理等工作。此外,少数人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发展,例如赴香港、新加坡等地从事与法相关的工作,利用法语和大陆法系知识拓展职业道路。
总的来说,中国学生赴法攻读法律的人数虽然不及商科工科,但这些掌握中法两国法律和语言的人才正逐渐成为连接中法法律交流的桥梁。他们当中,无论留在法国还是回到中国,在法律教育、涉外法务、政策研究等领域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法双语律师的市场机遇与需求
随着中法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的深化,兼通中法法律的双语律师和法务人才在法国的职业机会日渐增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中资企业在法投资带来的法律服务需求: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对法国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涉及制造业、能源、科技、基础设施等众多行业。据统计2023年中国企业在法国新设投资项目44个,较上一年有所增加,并创造了约1,229个就业岗位;2024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增至56个。从并购大型企业(如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到在法建立研发中心、工厂,中资企业在法国经营必然需要大量法律服务支持,包括公司设立、并购尽职调查、合同审查、合规、税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这推动法国本土和国际律师事务所纷纷加强针对中国客户的服务团队。不少律所设立了**“中国业务部”(China Desk)**,聘请精通中文和中国法律环境的律师或顾问。例如,法国知名律所DS Avocats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中国Desk”,专门协助中国企业在欧洲及海外的投资和商业项目。该团队拥有中法双语律师,在公司法、商事合同、竞争法、知识产权等领域经验丰富,为中国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在法国汽车、航空航天、零售、能源、建筑、医药等行业提供法律咨询。又如另一家法国律所LPA-CGR在巴黎和上海均有办公室,其中国业务部门长期服务华为等在欧中资科技企业的法律需求。据全国律师协会信息,截至2025年法国已有数十名中国籍律师和更多懂中文的法国律师活跃于服务中资的领域,他们熟悉中法两国商业文化,成为中法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智囊。
- 涉华法律部门招聘趋势:除了律所,很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也青睐中法法律复合人才。法国的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在拓展中国市场时,会在巴黎总部配备了解中国法律和语言的法务专员。反之,中资在法机构(如中资银行巴黎分行、中航材欧洲公司等)也需要招聘法国执法环境下的法律合规经理。招聘网站数据显示,近期法国境内标明需要中文语言能力的法务职位有十余个正在招聘。例如巴黎有律所招聘*“Juriste d’affaires bilingue chinois”*(中法双语商法顾问),要求应聘者精通公司法务且能用中法双语工作;还有一些贸易公司、移民事务所也在寻找能够服务中国客户的法律工作人员。这说明市场对懂中文的法律人才存在真实需求。
- 重点法律服务领域:当前中法双语法律人才在法国主要活跃于以下几大领域:
- 商事及公司法:为中资企业在法投资并购、设立子公司、日常运营提供法律支持。这是需求最大的领域,涵盖公司设立登记、合同起草谈判、并购审查、合规(如GDPR合规)等。
- 移民与签证:不少中国企业派驻人员、华人创业者和留学生群体都有移民法律服务需求,包括工作签证申请、居留许可、家庭团聚签证以及取得“人才护照”等。中法双语律师在移民法领域可以更好地沟通客户,解释法国复杂的签证政策。近年来法国吸引科技人才和创业投资者,也给涉华移民法律服务带来商机。
- 劳动法:中国公司在法国开拓业务,雇佣本地员工,必须遵守法国严格的劳动法律规范(如签订法定劳动合同、遵循35小时工作制、集体劳动协议等)。了解中国企业文化又精通法国劳动法的律师,可以帮助中资企业在人事管理、裁员流程、劳资纠纷处理中合法合规。这类需求随着中企在法员工规模扩大而增加。
- 商事争议解决:包括跨境诉讼和国际仲裁。当中国企业在法国遇到商业纠纷、合同违约或者需要追偿债务时,双语律师可充当沟通桥梁并制定法律策略。一些律师事务所的仲裁业务部乐于招聘能说中文的法律顾问,协助处理涉及中国当事人的案件。
- 其他专业领域:如知识产权(协助中国科企在欧申请商标专利、打击侵权)、税法(跨境税务筹划、防范双重征税)、海关贸易合规(应对出口管制与关税法规)等,也逐渐出现中法双语法务人才的用武之地。例如,有法国律师代理中国艺术品到欧洲展览涉及的文化财产出境法律事务,有咨询机构聘请法律专家为中国新能源企业解析欧盟碳关税制度等。
- 案例与职位描述:一些具体案例凸显了中法双语律师的价值:例如某中国制造企业在法国收购一家工厂,从尽职调查、交易谈判到收购后员工安置,都需要中法律师团队共同协作完成;又如华侨华人在法国创办公司、购买房产涉及法律文件,也倾向于求助通晓中文的律师。在招聘启事中,用人单位往往要求候选人“法学硕士以上学历,精通中法两国语言和法律环境,具备X年相关领域经验”。薪酬待遇则视专业和经验而定,高级律所顾问和企业法务经理的年薪可达数万欧元并有上升空间。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赴欧项目增多,以及法国企业对华合作加强,市场将持续需要既懂中国又懂法国法律的人才。中法双语律师在促进两国经贸法律合作、保障华人华企权益方面前景广阔。
综上,中国学生在法国成为律师既有传统路径的挑战,也有特殊政策的机会;而那些掌握双语法律技能的人才,无论选择执业律师还是其他法律职业,都正在中法交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群体的成长,将为中法法学教育合作和法律服务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
- 法国全国律师协会(CNB)官网 –“成为律师”之培训路径介绍
- 克莱蒙奥弗涅大学 法学院官网 –司法研修院(IEJ)项目介绍
- 巴黎二大司法研修院 项目手册(2024-2025)
- 法国CNB官网 –非欧盟执业律师申请入籍法国律师(Article 100)说明
- Indeed法国招聘网
- 法国司法部《2019/2023律师统计报告》 –外籍律师按国籍分布
- 新华网 & 法国大使馆经济处 –中国企业在法投资项目数据(2023/2024)
- 欧洲时报 –《中国学生留法趋势》(2023年4月)
- 澎湃新闻 –《最新法国留学大数据》(2024年4月)
- DS Avocats律所官网 –法国DS律所“中国业务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