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正在“右转”?一项全国性价值观调查,揭示了芬兰的深层变化
在很多人印象中,芬兰代表着“北欧福祉国家”的典范:全民教育、高税收、强政府、气候友好、性别平等,几乎是“进步主义”的代名词。但一项刚刚发布的全国性调查却揭示出一个耐人寻味的趋势:
芬兰人正在大规模“右转”。
根据**芬兰商业与政策论坛(EVA)**2025年7月发布的最新《价值与态度调查》显示,过去十年中,芬兰人的政治立场正在系统性地右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支持保守主义、市场经济与有限政府。这不仅是政党格局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在内外压力中做出的集体心理调整。
一、近五成芬兰人自认“右派”,创历史新高
调查显示,目前约 49% 的芬兰人将自己定位为政治右派,是历史调查中比例最高的一次。相比之下,仅有31% 将自己视为左派,另有 19% 认为自己处于中间。
这意味着,在以往左右分明但中间力量庞大的芬兰社会,如今已出现了清晰的结构性转向:更多人站队“明确的政治价值观”,而不是中间摇摆或温和模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民主党(KD)和芬兰人党(PS,即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支持者态度更明显右倾,尤其在经济政策、移民管理和国家结构等议题上,主张更为保守与国家利益优先。
二、对“市场经济”的支持前所未有的强烈
除了政治立场的右移,调查还发现:芬兰人对市场经济的接受度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民众倾向于支持企业自由、个人奋斗和削减福利支出。
在全球进入“去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回潮”的背景下,这种转变显得更具现实意义。调查指出:
对公共债务的担忧:持续的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让许多芬兰人开始质疑高福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对安全的回归需求:俄乌战争、北约申请、难民危机等现实问题,让芬兰社会重新聚焦“硬安全”议题,而非理想主义愿景;
对效率的渴望: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市场机制被视为解决公共系统低效的替代路径。
三、左翼话语的“失效”:文化焦点不再有共鸣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左翼话语影响力的显著衰退。
近年来,以“气候正义”“反种族主义”“性别多样性”“巴以冲突声援”等为代表的**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议题,曾在芬兰绿党、左翼联盟以及相关激进团体(如“气候绝食行动Elokapina”)中被广泛推动。
但此次调查显示:
这些话题已不再广泛打动民众。
2023年议会大选前,相关话题热度显著下滑;
许多芬兰人认为这类议题过于抽象、情绪化,甚至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精英游戏;
“文化距离”成为现实分裂的催化剂——左派话语被视为“城市中产”的自说自话,而非全民共识。
因此,一部分“右倾化”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过度激进左派文化的反弹。
四、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价值结构的裂变
这份调查,绝不只是“政党支持度”的变化那么简单。它透露的是:
一个以进步主义著称的国家,正在从价值观层面发生一场深层次的重构。
当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制度能够照顾所有人,当安全、效率、个人奋斗重新被尊重,当意识形态话语脱离现实生活,曾经看似稳固的社会共识,也就开始裂变。
五、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芬兰并不是孤例。我们也看到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同样在经历保守主义回潮。这一趋势背后可能预示着:
欧洲国家将更加关注“国家边界、财政可持续、安全政策”;
“绿色转型”不再被无条件接受,而需考量普通人代价;
政治正确与身份议题将退潮,更现实、经济导向的价值观回归舞台中心。
曾经引以为傲的“北欧模式”,正在内部发生一场无声的转向。而芬兰人的“右转”,也许正是整个西方社会文化重构的一个缩影。
这份报告,不只是政治新闻,更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关注的全球价值变化信号。
https://www.suomenuutiset.fi/evan-tutkimus-paljastaa-arvomuutoksen-suomalaiset-kallistuvat-oikealle-identiteettipolitiikka-ei-enaa-vetoa-kansaan-kuten-ennen/